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强化引导 创新机制 持久深入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川省:2003年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四川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10/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取消“两工”的双重要求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重要举措之一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强化新形势下政府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作用,四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路,把过去的主要依靠政府行政行为逐步转移到运用市场机制为导向,抓引导、抓服务、抓政策、抓法制、抓宣传发动,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新阶段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

一、坚持“治水兴蜀”不动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出发,继续坚持“治水兴蜀”不动摇,坚持大中小微结合、治水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治水与农民增收结合,坚持新建与改造结合、配套与挖潜结合、开源与节流并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广辟投资渠道,实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新时期确定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思想和新思路。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思路,按照我省“立足腹部,推动攀西,带动盆周山区”的总体布局,去冬以来,我省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狠抓灌区渠系配套防渗、病险水库整治、中小江河的堤防新建加固,丘陵旱区旱山村集雨工程、牧区水利试点建设、农村饮水解困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小水电、休稻养鱼等民心工程、致富工程。去秋以来到今年8月25日,全省累计投劳10.1亿个,完成土石方7.75亿方,分别占计划的180%和194%。投入资金52.86亿元,超出计划1.11倍。其中,省级投入4.5亿元,群众投入15.6亿元(含投劳折资)、民间投入17.5亿元(为历史之最)。实现新增有效灌面35.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8平方公里,分别占计划的127%、126%、100%。新增旱地浇灌面积18万亩,改善灌面421万亩,解决农村人口饮水119.2万人,完成小水电装机6.6万千瓦,加固各类江河堤防268.9公里。新修山平塘1307口、石河堰749道、机井1.96万口,集雨工程(池、窖)9.6万处。为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用水安全、防洪安全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探索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新措施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坚定不移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思路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四季治水”,把狠抓农建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坚持每年抓会议发动、抓领导参加劳动带动、抓舆论宣传触动、抓竞赛评比推动、抓行业检查督导已形成制度。每年9月,省委、省政府就召开由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电视电话会或现场会,安排部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一月份有针对性的召开片会进行督导;每年11月省委、省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劳动,带动全省每年县以上领导参加劳动在万人次以上;基层对口帮扶贫困农户治水强基础已经广泛运用;冬春期间,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集中农建动态报道,各地新闻媒体定时对农建情况进行报道,表扬先进、曝光后进;省政府连续7年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市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活动,每年安排以奖代补经费950万元;我厅连续13年开展水利建设先进县评比,每年受表彰县数占全省总数的20%左右;同时,坚持抓行业督导,每年组织10多个工作组深入基层开展水利建设督察、调研,编发《治水兴蜀动态》50-60期交流各地经验、反映问题,并对各市农建办进行考核,确保农建工作正常运转。

2.广辟投资渠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近年来,我省坚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重点从广辟投资渠道入手,通过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型、利益驱动型、资产盘活型、农民自主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一是政府主导型。由于我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江河控制性工程少,主要江河防洪能力差,大中型灌区老化失修,骨干水利工程少,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西部的投入的机遇,加快步伐,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基本建设的投入,规范建设管理。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新上和续建一批水利骨干工程,缓解了我省水利工程不足和防洪能力差矛盾,解决了老百姓想干而无法干的事情。

二是政府引导型。去秋以来,省级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超过4.5亿元。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集中用于灌区渠系配套和旱山村集雨工程建设。去年省财政投入6000万元,在30个产粮大县的中型及骨干小型水库灌区新建渠道559.57公里,整治57.65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95万亩,其中新增17.74万亩;投入6800万元用于旱山村集雨节灌建设。建设中,在坚持群众自愿和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实行"自建、自用、自管、自有",政府实行以奖代补,即“政策+机制+资金”的“三轮驱动”做法,引导和调动了受益主体的积极性,2002年带动了受益群众7000万元的投入,完成各类集雨节灌工程21197处,新增水量597万方,解决了204个旱山村的17.8万亩耕地的灌溉。“三轮驱动”做到了政府组织群众参与、产权明晰,以奖代补,按村规划。项目管理实行“农户申请公示制,政府补助实物制,技术指导责任制,项目管理合同制”。灵活的建设和管理机制,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纷纷把工程当家业来建,企业来办、产业来管,推动了旱区农业调整结构,促进了土地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水,发展果、药、蔬等特色农业亩平产值达到2000~3000元,比原来增长5~6倍,发挥了水工程的最佳效益。

三是利益驱动型。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政策为引导、以市场作导向,吸引民间资金兴水利筑堤防建电站。据统计,去秋以来,我省社会投入办水办电的资金达到16.92亿元,其中水利投入1.4亿元,为多年少有。新建各类民营水利工程16526处,其中10万元以上的505处,100万元以上的24处。南充市蓬安县提出“发展业主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通过“政策上扶持、法律上保障、技术上服务、投入上扶持”的办法,强力推行“自建自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治水模式,吸引了农民、退伍军人、机关职工、下岗工人、退休人员兴水发家致富。目前,全县涌现兴水业主65户,其中兴建小一型一户、小二型一户。共新增水量1450万立米,发展宜渔面积3900亩,业主收入1600万元,财政新增税收300万元。全省为了加快中小河道治理,提升城市形象,纷纷采用“筑堤换地”地作法,吸引民间资金筑堤。资阳市去冬引进港资4300万元建设城区堤防。乐山市沙湾区吸引由四川圣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资金8631万元,修建堤防3300米。不仅开发土地1000多亩,还保护了两家公司厂区土地1000多亩,实现双赢。

四是资产盘活型。我省早在1998年就出台了《山平塘产权制度改革办法》,此后,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或办法。改革的范围也由山平塘扩大到小型水库。巴中市巴州区深化改革,推行了六种管理改革模式:集退民进管理模式。对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的集体小微水工程的所有权实行就地拍卖,使集体水利工程向民营过渡;两权分离管理模式。对具有开发潜力的集体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明确工程所有权属集体,经营权属个人;股份合作管理模式。对投资较大,单户无力经营的水利、水保工程,按照"入股自愿,独立核算,按股分红,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原则,推行户户联合、村组与农户联合、村组与村组联合、企业与村组、农户联合,入股经营;招引能人管理模式。对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集体小型水库,面向社会公开招引能人管理,实行“法人当家,合同管理,职员自聘,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民间协会管理模式。以村组为单位成立用水者协会,实行会员管理模式。使建设者、管理者、用水者、经营者、受益者"五者"责权利相统一。石门乡长角梁村7组的“水利工程管护用水者协会”,去冬今春组织42名会员共投劳1165个,投资3.53万元,全面整治病害塘,恢复蓄水16000方。南充市高坪区北山水库(小一型)水库经营权竞价转让20年,收益25万元。不仅整治经费解决,还偿还了水库债务、补发了管理人员工资,解决了富余人员安置费。绵阳市已经尝试探索对大中型灌区末端渠道(农毛渠)进行租赁、拍卖试点,解决渠道的维修养护资金难的问题。据统计,全省累计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47万处,回收资金6.5亿元,投入水利建设4.7亿元。

五是农民自主型。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强迫命令、强行摊派的做法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事一议”和“民主决策”、农民自主办水利逐步深入人心。在我省,一是在村内用水紧张、工程老化、维修任务重的地方,二是在缺水十分严重、群众盼水愿望强烈的地方,三是在有国家项目作支撑的地方,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发动,农民群众民主讨论筹措资金自主办水利的典型日益突出。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中心村为解决村内用水困难,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劳平投资140元共3万元,新建山平塘1口,囤水田4块12亩,新建微水池3口、洗衣台100个,改造山平塘1口。华蓥市天池镇仁和村由群众大会集体讨论表决,筹资18万元,投工投劳3000个,修建蓄水池3口,安装管道5300米,解决了3个社226户,818人的饮水困难。武胜县龙女镇幸福村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决定,共筹资43.4万元,共完成整治病险水库1座,新修山平塘1口,新建囤水田12块157亩,微型蓄水池18口,配套渠系600米,排水沟800米,新增蓄水17.4万立方米,解决休稻养鱼500亩用水和200亩耕地灌溉用水。

3.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我省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坚持以治水为先导,实行“兴水、治山、修路、造林、建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为推进农村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地将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新村扶贫、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旱山村集雨节灌、休稻养鱼等项目有机结合,实行高标准、大规模、高效益的综合治理,达到了山、水、田、林、路整体推进的效果。广元市苍溪县围绕农户庭院,大力建设“六个一”工程(每户一个经济园,一口卫生井,一口微水池,一口沼气池,一个石板水泥院坝,一条进出硬化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经济发展模式。泸州市合江县水利、农业、农机等部门密切配合,在该县大桥镇实施综合开发,新增灌面450亩、新建便民路3.2公里,栽种甜橙4.8万株,呈现了“水利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的多赢格局。巴中市通江县玉屏寨村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狠抓治水与产业结构调整,今春维修山平塘2口,新建微水池15口,水渠1620米,地里栽银杏,地埂栽金银花,规模达到了2000多亩,预计投产后人均将增收1500多元。

4.拓展思路,分类指导,抓好试点。一是在丘陵山区继续推广总结"产权明晰"的小型、微型工程,与农民增收、环境改造结合的“苍溪模式”;二是在经济较发达、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展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点建设。去年省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在水利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比较好的都江堰灌区的郫县、广汉市和通济堰灌区的彭山县开展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目前,项目区内斗农毛渠防渗率、渠道配套率及完好率、节水灌溉率、适应农业机械作业田地占耕地面积比率均达到100%,灌溉水质及饮用水质全部达标;三是在都江堰灌区率先开展计量用水试点。2002年度灌区计量用水工程建设在2001年度试点的基础上,又投资1184万元建设计量用水工程140处,实际完成251处,完工的支渠口已签订合同,准备在今年春灌用水中实现按灌面计量供水;四是推进业主开发。各地积极从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帮助、法律上保护,并鼓励基层干部职工当业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农业开发的业主达11万多户,其中机关干部7000多名、基层干部10000多名,共开发土地500多万亩。业主累计开发农业总投入达73.8亿元,其中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24.7亿元;五是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针对四川"十年九旱"的现状,去冬今春全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型农业新路子。在灌区继续推广U型渠槽防渗和管道灌溉,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标准喷微滴灌技术,在丘陵旱山区鼓励农民发展低耗水作物和简易抗旱节水灌溉技术。

三、今冬明春打算

我省水利建设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种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很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主要集中表现在供水能力不足,全省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54%,扣除都江堰等灌区外,全省其余地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加之我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和降水地域间的差异,全省还有近一半的耕地无水源灌溉。特别是丘陵旱山区还有旱山村和严重缺水村14379个、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土1184万亩,农村仍有405.5万人缺水。全省还有亟须整治的三类病险水库2800多座,有500万亩设计灌面亟待配套。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新时期农村水利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工作思路上继续完善"五个转变":即:一是在服务对象上,要由服务农业转变到服务"三农"上来;二是在工作内容上,要由农田水利转变到农村水利上来;三是在实现目标上,要由农村扶贫解困转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四是投入机制上,要由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五是组织形式上,要由大轰大嗡转变到更加注重实效上来。

9月17日,省委、省政府已经召开了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了经验,表彰了“李冰杯”先进单位,参观了典型,安排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我们将认真按照水利部的会议精神和要求,做好汇报,结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继续调整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围绕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六六目标”任务,在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继续强化政府领导,增加投入,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抓规划、抓服务、抓典型、抓宣传,夯实水利基础,实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服务。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