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司局领导 > 正文
在河北三河市全国节水灌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俊才: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因地制宜搞好农业节水
1997年11月
  国家计委农经司副司长     高俊才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2/3/28    

这次在三河市召开的《全国节水灌溉及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工作会议》,多方互相配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这次会议的总结和交流经验,对今后加强农业节水灌溉工作肯定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社会上对加强节水的呼声越来越高,实际措施也在不断加强,这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必然现象。为了把农业节水搞得更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并强化措施。结合总结近几年来的节水灌溉工作,谈几点体会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发展节水灌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然选择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排第六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广大地区人均只有三四百方,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越来越多,供求矛盾越来越紧张,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黄河为例,今年累计断流达五个月,断流时间之长、断流河段之长(河口至河南的封丘)、断流次数之多而且汛期出现断流,都是创记录的。今后黄河流域的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都需要增加用水量,如不加强节水力度,势必会加剧黄河的断流趋势,上中游引黄所得的效益需要下游付出巨大的代价,造成效益搬家。特别是有的地区,目前的实际引水量已经超过所分配的引水定额,今后再增加引水量,就要靠节水来解决。     长期以来,缓解水资源的供求矛盾,一是开源,二是节水,处理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需要做各方面的综合分析。     从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角度讲,凡是有开源可能的地区,都应该积极研究增加引水、蓄水和调水的工程方案,凡效益好的工程,在前期工作成熟、资金落实的情况下,应该抓紧建设。但从目前各地的情况来看,开源的难度越来越大,节水也就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要,越来越重要。在现在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80%,而且农业灌溉大部分是采取传统的灌溉方式,所以农业节水的潜力很大。     之所以说开源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容易建、效益指标好的工程大部分已经建了,未建的工程一般是比较“难啃的骨头”,有的地区从水资源总量来看并不缺水,但实际的生活和生产都供水不足,这不是资源型缺水,而是工程型缺水,比如西藏,人均水资源20万立方,但从开源和节水的效益比较来看,也需要搞节水;二是水源工程需要的投资量大,难以落实;三是新建水源工程,从前期工作,到开工建成,还要有一系列配套工程,从筹划到见效,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难解燃眉之急。     长期以来,供水保证率的排序一般是,首先保证生活,其次是工业和城镇,再次才是农业,今后一定时期内,总体上这样排序恐怕还是难以改变的。新建工程所提供的水资源,成本一般比较高,一块多钱甚至几块钱一方水,农业特别种粮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在全面重视节水的同时,农业节水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     回顾一下我国农业节水走过的路程,可以说过程是曲折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有的地区交了一些学费,而且今后难免也还要交一些学费,但总体上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比如顺义县,八十年代以来,搞了60万亩喷灌,农业用水减少了一半,粮食产量提高了一倍,过去一方水平均生产一斤粮食,现在一方水平均生产四斤粮食,实行喷灌后,既节水,又节地、节能、节约劳力、增产、增效,一举多得;这次开会的现场三河县,近几年节水灌溉发展也很快,有很多值得推广的好经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发展了38万亩喷灌,采取了改一增一(即大水漫灌改成节水灌溉,改造一亩省出的水再增加一亩灌溉面积)、改一增二的办法,实行节水扩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国各地特别是缺水地区,都有一些节水搞得好的典型和好的经验。通过多年来的节水实践,可以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水资源利用的潜力是无限的。从世界上其它的缺水国家也可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以色列,在40年中,农业产值增加了16倍,不仅成为一个食物自给自足的国家,而且每年出口的农产品加上与农业相关的成品、设备及技术在内,年出口值达90多亿美元。以色列的严重缺水,不但逼出了节水农业,还同时发展了节水设备和技术产业,坏事变好事,值得我们一些缺水地区借鉴。实际上顺义县也已经开始走从节水农业到节水产业的路子,华霖公司在为本县服务的同时,已经到二十多个省区进行技术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看,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到水资源上,就是要搞好节水。提高科技含量是增产增收的必由之路。国内外大量事实说明,即使是水资源不缺的地方,实行节水灌溉,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看,要实现农业产量、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搞好节水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水的问题不解决,其它措施(种子、化肥、栽培技术等)的作用将受到制约,有了水,其它措施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当然,节水在技术、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讲节水容易,搞节水难;搞节水容易,搞好节水难;节水容易,提高效益难;小规模试点容易,大规模推广难;低水平节水容易,高标准节水难。难的工作一时做不到的,可以作为目标和方向,分期实施。当前的工作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把我们这样一个缺水大国,变成节水大国,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制约。     为了加强农业节水工作,近两年在各地采取措施的同时,中央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实际的措施,比如安排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规模和范围都比较大,总的执行情况是好的,既为这两年的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又取得了一些节水灌溉的经验。从建设内容来看,有的地区虽然注重了开发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的节水,但田间高标准节水还不够,今后应该采取渠道节水和田间节水并重的方针,进一步提高田间节水的科技含量,挖掘节水潜力和效益潜力。     为了配合300个节水重点县的建设,从去年开始,计委和水利系统联合安排了一批以高起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为目标的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大部分在技术工作、配套资金、运行机制等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为提高和推广高标准田间节水技术探索了一些经验,希望各地把已安排的项目建好、管好。要求上报的完成情况考核表,这既是项目跟踪的一项内容,也是今后安排项目的重要条件,项目单位应予以重视。今后新要求的项目,首先要把前期工作做细、做好,把配套资金落实好,然后再上报。由于国家的拨款资金所限,安排的范围和每个项目安排的资金数额,还远不能满足各地的需求,希望各地也筹集更多的资金,扩大安排一批标准较高的节水增效示范项目。节水示范项目,要起到“种子”的作用,不管中央还是地方,拨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起“学费”的作用、“酵母”的作用,节水的推广,最终还是靠广大农民群众,要靠千家万户的积极性,长期“一头热”是办不好的。各级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办法引导,但不可能包下来,所以节水示范项目,应该把群众实际利益放到首位来考虑,群众尝到了甜头才容易接受,群众认为吃亏的技术是推不开的。农民群众是节水实践的主力军,是节水技术的最终检验者,广大农民群众具有节水积极性和科学性之日,也就是节水成功之时。     今后新发展和改造的灌区,要尽可能采用节水新技术,甘肃引大入秦灌区将在试点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原方案,实行节水扩灌;甘肃疏勒河综合开发和宁夏引黄扶贫工程,也正在进行田间节水试点工作,并将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案;青海黑泉水库灌区也准备按照节水要求做好灌区的前期工作。我国很多灌区,采取节水灌溉,不仅是节水的要求,还可避免盐碱化,大大减少平整土地等工作量。关于投资成本的计算,仅就田间工程而言,当然是节水灌溉比大水漫灌要多花一些钱,但如果从灌区整体计算(包括水源工程投资和渠道投资),节水灌溉的每亩平均投资比大水漫灌要低的多。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讲话精神,今后国家审批灌区项目和对灌区支持资金,将把节水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推行节水灌溉,是对几千年灌溉制度的一次革命,是一场持久战,必要性很大,也会有多方面的阻力和困难,一方面,应该坚持不懈的推进灌溉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对节水措施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也不能太苛刻,如果说搞节水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那么不搞节水,问题更多、更大。对大部分地区来说,今后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搞节水是没有出路的。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大水漫灌几千年还存在盐碱化等问题,要求节水灌溉很完美,什么问题也没有,那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要大胆探索、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水平。     二、多种措施并举,加大工作力度,提高节水效益     1.投入     近几年来,多渠道、多层次对水利和农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投资中,有的是专门用于节水的资金,比如已安排的300个节水重点县的银行贷款、高标准节水示范项目,还有很多渠道的资金,比如商品粮、棉基地建设资金、灌区建设投资、各种扶贫资金等,也有不少用在了节水灌溉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在水利和农业等投资的存量和增量中,都应该进一步加大农业节水的投入力度。     大规模地发展节水灌溉,需要拓宽资金渠道。有的地区通过利用外资,既弥补了资金不足问题,又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今后应该在政策上鼓励扩大利用外资,同时,要围绕提高效益,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把项目论证好,并落实好配套资金和还款能力,按照程序办理立项、开工等各种手续。有的地区为了广泛调动社会资金用于农业节水,采取了多种行政的、经济的、自愿的办法,筹集了大量资金。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上的财力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更多地、大量地吸引到农业节水上来,关键因素是提高节水的效益。     没有钱不行,有钱管不好照样不行。对各种投入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但总体来看也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有的项目“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虽然争取到了和筹集到了资金,但对资金的管理比较粗放,达不到正常的资金使用效果,甚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现象,比如去年高标准示范节水项目的考核结果说明,有的项目因准备不充分,拿到资金后两三个月还没开始施工;也有的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太迟,影响了工程进度;还有的项目,没有按照要求实行资金监督,漏洞较多。今后,一定要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管理,资金管理要建立严格的制约机制,工程管理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投标招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资金性质和资金投向,要对口合理。对于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技术,在试验阶段,投入一定的无偿资金是必要的,但试验成功以后,就应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办事。大田粮食作物,面积大,节水潜力大,如何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是今后的重点,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大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力度。对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节水的效益比较明显,原则上应是由受益者投资。     2.技术     节水技术包括输水工程节水和田间节水技术,输水工程节水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渠道衬砌(即三面光,水泥板下面再铺一层土工膜更好)和管道输水,田间节水技术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比如喷灌、滴灌、渗灌,还有注射灌等,田间节水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技术,包括设备制造、安装、操作及农田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田间节水技术的摸索、学习和推广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比较简便可行的如短畦灌溉、低压管道灌溉等,很多地区的群众已经掌握,喷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也发展很快;同时也应该看到,大部分地区包括一些缺水很严重的地区,还多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节水程度较高的灌溉方式所占的比例还很低,这不仅仅是投资问题,还有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要提高设备技术的水平,应该在加强科研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和改造,提高国产化水平。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进口设备质量较好,但造价高;国产设备造价低,但质量不稳定,容易出问题,发展相关的支农工业,加快研制价廉实用的节水设备,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事情。许多尖端技术、实用技术(比如计算机、家电、通讯等技术),也不比节水技术简单,我国都掌握了、普及了,难道就不能解决节水技术的难题吗,应该是完全可能的,事在人为。有些节水设备的零部件,看上去并不很复杂,但目前我们就造不出来,或者造不好,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进行技术的攻关,使节水技术有一个大的发展,更好地适应节水农业的需求。目前,很多的机械制造业产品供大于求,而节水设备的需求在今后将有很广阔的市场,这是一个机遇,一些企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应该抓住,宏观政策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     近几年来,我国设备制造和技术推广发展很快,但与节水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质量和数量上仍有一定的差距,节水设备、技术推广、节水投入、农民积极性这几个因素是互为前提的,哪一个环节搞不好都可能影响其它环节,节水设备的生产和技术的推广,将会成为发展较快的产业,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谁动手早谁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宏观上讲,既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又要鼓励竞争,以利节水技术的尽快提高和普及。     为了搞好科研和推广,要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作用。顺义示范基地既有国内外多种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展示,又有节水先进典型顺义县的经验介绍,灌溉季节还可以看到大面积喷灌的现场,希望各地今后多去参观。各地也应该把本地区的示范项目搞好。示范项目要名副其实,要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实用性。技术标准应该为效益服务,应该和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等情况相适应,不能片面追求高标准。那种“好是好,暂时学不了”的东西,少量做一点试验和研究是可以的,但重点要放在既好、又学得了、推广得开上,放在提高效益上。要使技术真正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不光是供参观和评奖之用。节水示范项目应该成为节水“星火”项目,使先进技术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节水技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应该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用技术,比如已经实行规模经营的地区,大田可以推广大型喷灌设备,而分散经营的地区,近几年试制出了手推车式的小型喷灌机,简易方便,还不需要电力加压,很受农民欢迎。对没有搞过的或把握不大的技术,应该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由各地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但尽量以较少的学费,取得较多的经验。     今后,不论老灌区的更新改造,还是新发展灌区,在前期工作阶段,都要把节水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规划、立项、设计、施工、管理各个阶段的技术措施,都要符合节水的要求。     3.机制     机制是保证项目正常建设和运行的必要条件。实际上节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节水提高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没有先进的技术不行,但光有先进的技术也是不够的,还要有与技术相配套的各种机制。     一是项目选择机制。去年来,我委和水利部在选择高标准节水示范项目中实行了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在选择项目过程中既参考已安排项目的完成考核情况,也审查上报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配套资金等各种情况,择优录取,对加强项目管理和前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虽然也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的。     二是协商机制。加强协商、密切配合,是搞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技术专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处在第一线的关键力量,专家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的质量,要想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首先要选好技术专家并尊重专家的意见,实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计划部门根据项目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协商确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提出政策建议等,都应该充分听取和尊重其他部门的意见,共同形成合力。     三是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是指经过小规模试验成功以后,进行大规模推广和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机制,好的机制,应该是从水资源、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具体情况出发,能被广大农业生产者接受,并能调动其投入积极性,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管理机制应该和农村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对大面积的粮食作物而言,已经实行规模经营的地方,组织形式和技术素质,适应于科技程度较高的节水技术,而土地经营比较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地方,首先需要探索因地制宜的节水形式和运行管理机制。如果采取一定的节水技术,确实能够提高效益,那么运行管理机制应该相应配好套,即使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也应该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工程和设备是硬件,机制是软件,过去存在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抓节水应该“软硬并举”,才能保持建成以后运行管理的良性循环,保持持久的自我维持与发展。     四是价格调控机制。水的价格是促进节水有力的经济杠杆,价格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和政策问题,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长期的低水价肯定是不合理的,即使符合群众的眼前利益,也不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提高水价的关键在于研究提价的幅度和时机,新建的水利工程应该新水新价,老的水利工程可以分步提价,以提价,促节水。     除了上面几种机制外,还有很多机制需要理顺和加强。好的机制,应该是责权利相结合、相统一的机制;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财务效益的机制;既可以建成投产,又可以维持和发展的机制。     总之,搞好节水,既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当务之急,也是科技兴水、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应该在认识、投入、科技、政策、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力度,使节水事业发展更快、效益更好。我们计划部门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应该为搞好节水多做一些实际工作。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