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正文
辽宁省:适应新形势 探索新思路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2003年11月12日
  辽宁省人民政府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11/28    

辽宁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尤其是1987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的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开展概况

辽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从1987年开始,已经持续15届。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省政府在健全领导机构基础上,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每年省政府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对在“大禹杯”竞赛中获得优胜和先进单位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二是改革部分农田水利投资方式,实施“以奖代补”。对获奖单位,省政府每年从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中,拿出约650-960万元资金,进行“以奖代补”(优胜单位奖励20万元,先进单位奖励15万元)。三是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组织部门进行跟踪考核。省政府对获优胜单位的领导干部按获奖次数分别予以嘉奖、记功等奖励。四是建立劳动积累,为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提供投入保证。全省平均每年投工277亿个工日,按每个工日10元计算,折合资金277亿元,占农田基本建设总投入的671%。农民投入已经成为我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投入的主体和保证。实践证明: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利用“大禹杯”竞赛的形式,组织和发动农民,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中去,使劳动力资源作为替代资本的连续投入,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的最有效途径。十五届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使辽宁农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型向自给型的历史性大跨跃。农建“大禹杯”竞赛己深入人心,它己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今年我省农建在抓好常规性工作的同时,重点是解决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农建工作如何开展的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一认识,正确处理农建与税费改革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农建与税费改革的关系,解决一些干部在认识上的误区,省政府9月23日专门召开了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的对策措施,部署安排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副省长胡晓华在会上强调:农田基本建设,是在农村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农村税费改革中,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不是说农田基本建设不搞了,也不是不让农民投工投劳发展生产,而是在开展组织方式上需要进行调整,由行政命令变成尊重民意,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下,引导农民自觉的向农田基本建设投工投劳。会议明确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充分地认识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又要一如既往地利用“大禹杯”竞赛推动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

(二)抓好典型,积极推广农村税费改革县级试点经验。灯塔市是我省2002年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县级试点单位。他们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确定农建项目;统筹安排使用农口资金,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民营水利;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灵活运用“一事一议”程序。在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一年多时间里,农田基本建设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为全省树立了样板,带动了全省农建工作的开展。

(三)大力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民办民营水利。一些市县改变了工作方式,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如葫芦岛市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一是放开建设权,转让使用权,扩大经营权。由政府发放产权证,允许转让、租赁,50年不变。二是在农建方案中明确,对达到标准的民建、民管、民营的农建工程,同等享受政府“以奖代补”资金和技术支持。三是对新建方塘、塘坝工程,所在乡、村无偿提供工程周边60平方米看护房用地。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自办水利的积极性,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的77座方塘、塘坝等水源工程中有35座为个体或联户兴建,投入资金近600万元,民营水利已占农村水利的半壁江山,成为重要投资渠道。

(四)突出重点,不断创新农田基本建设新模式。今年全省农田基本建设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突出以集水工程为重点的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二是突出节水配套,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提高了农田基本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服务水平。如抚顺市创造了“封造一条山川,兴建一批蓄水工程,整治一条河道,开发一片水浇地,建设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带,致富一方农民”的“六个一” 治理模式。兴城市创造了“政策推动,典型带动,服务促动”,促进当地民营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三动”经验。鞍山市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全面规划治理,水电林路综合配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治理模式。这些经验的核心是坚持与时俱进,立足科技创新,推进农田基本建设深入发展。

目前,全省秋季农田基本建设已经形成高潮。截止10月末,今年共投入人工171亿个工日,投资182亿元,完成土石方579亿立方米,新建各类抗旱水源工程7389处,占计划总量的82%,这些工程新增调蓄水量259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90万亩,改善涝区面积90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56万亩,新增加固堤防11925公里,新打人畜饮水井1424眼。

二、切实开展好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

根据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以及连续大旱暴露出来的问题,我省将以建设集水为重点的小型水源工程为主攻方向,搞好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小型水源工程9007项,改善涝区面积1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万亩,整治中小河流1400公里。为确保任务完成,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工程。辽东、辽北地区以建设小塘坝、小水库等小型拦水、蓄水、引水、节潜、提水工程为重点;辽中地区把灌区改造、节水配套作为重点;辽西、辽南地区在治理荒山、荒坡,搞好水土保持工程的同时,利用广场、道路、大棚、屋檐等设施,组织实施“集雨工程”。

(二)深化改革,走多元化投入搞农建的新路子。本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原则,立足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上下功夫。一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明确产权。二是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多元投入,鼓励民营。三是无偿为民营水利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

(三)与时俱进,探索深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农田基本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农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二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和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三是坚持走市场化的路子,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明晰产权,吸引社会资金、外资以及个体大户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努力实现农田基本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