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恭)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日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调研水利工作时强调,要按照汪恕诚部长提出的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点,借鉴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开展节水型农业建设,立足节水增效,努力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节水的战略性转变。11月25~27日,敬正书一行先后考察了宁夏引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银西防洪工程、沙坡头水利枢纽和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等,并与自治区领导和水利厅的同志交换了意见。
敬正书说,在今年黄河来水严重偏枯的情况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顾全大局,采取果断、有效措施,打了一场抗旱节水、稳粮增收的硬仗,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对宁夏引黄灌区抗旱节水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节水、稳粮、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确定双向供水指标,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因地制宜,井渠结合,积极开辟新水源;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调减水稻,增加节水作物;遵循水市场规律,调整水价,实行超定额用水加价,利用价格杠杆有力促进节水。这一系列措施以及近年来实施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为宁夏今年的抗旱节水、稳粮、增收提供了条件,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到主动节水的战略性转移,真正做到了“节水、稳粮、增收”目标同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群众、领导、水利部门”三方满意。
敬正书指出,通过宁夏的抗旱节水工作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第一,目前从全国来看,农业节水潜力很大,重在勇于实践,贵在真抓实干,把节约用水的理念变成节约用水的实际行动,必能取得实效。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节水的战略性转变,不仅符合当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第二,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创新体制和机制,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要紧紧围绕水权水市场理论进行,要通过明晰水权,建立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政府调控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第三,以供定需,确定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水资源使用权和定额用水是节水的重要举措。
要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通过控制用水指标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达到节水增效的目标。第四,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实现节水增效的重要措施。宁夏今年抗旱节水的实践表明,在缺水地区要特别注重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第五,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政府要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经济结构调整意见,制定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指标,提出合理的初始用水权分配方案。要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制定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要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用水节水,成立用水户协会,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敬正书说,水利部在全国确定了3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的试点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宁夏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是宁夏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水利部门要认真总结今年抗旱节水、稳粮增效的经验,积极探索农业节水、水权有偿转让、支持工业发展的新思路。要全面领会汪恕诚部长提出的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借鉴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经验,结合宁夏实际,在今年工作基础上自主地开展节水型农业建设,通过建设节水型农业,带动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依法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考察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会见了敬正书一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马昌裔、副主任张小素,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廷杰分别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