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开发节水潜力 加快青铜峡灌区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灌溉管理局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12/19    

青铜峡灌区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灌区以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为始,北至石嘴山,东接鄂尔多斯台地,西靠贺兰山,属黄河冲积平原,总土地面积1.51万km2,平均海拔高程1150m左右。青铜峡灌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2mm,蒸发量却高达1600多mm,为典型的灌溉农业区。

黄河在宁夏境内397km,纵贯整个灌区,是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以黄河为界,灌区分为河东、河西两大片,共有唐徕、惠农、汉延、秦汉等10条引水干渠,总长度1200多km,有各类建筑物4万多座,引水流量610m3/s,实灌面积30.7万hm2,有排水干沟21条,排水能力500多m3/s,控制排水面积42万hm2。

一、作物稳产高产,发展前景广阔

灌区受益县市包括青铜峡、吴忠、灵武、永宁、银川、贺兰、平罗、惠农等8个市(县),11个国有农林牧场,总人口210万。灌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灌排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主要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1.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青铜峡灌区灌溉面积占全自治区耕地面积的1/3左右,仅1996年粮食总产量就达13亿kg,占全自治区粮食总产量的52%,占整个引黄灌区粮食产量的72%,同时为全自治区提供了75%以上的蔬菜等农副产品。灌区水利的发展,不仅保证了农业的增产,促进了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灌区工农业产值分别占全自治区工业、农业产值的80%和7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2100多元,有1/3的农民基本实现了小康。

2.水源条件好,节水潜力大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自有水资源最贫乏的省区,水资源不仅量少,而且水质差,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开发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引黄灌区有黄河过境水源,可利用水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条件好。目前青铜峡灌区年实引黄河水量63亿m3,排水量37亿m3,净耗水量26亿m3,灌区每公顷引水量为20550m3,每公顷净耗水量8550m3,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同时灌区内尚有12亿多m3地下水资源未开采,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3.灌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宜农荒地资源丰富

根据土壤普查和荒地调查,灌区内共有荒地20.4万hm2,其中宜农荒地8万hm2,这些荒地集中连片,开发条件优越。目前灌区内还有可开发的黄河滩地1.3万hm2,共计可开发宜农荒地9.3万hm2,加上现有30.7万hm2,灌区规模可发展到40万hm2。

二、续建配套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998年,宁夏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立项实施,通过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的三项制度,为续建配套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整个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实行合同化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规范资金管理,把好质量关,实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的工程建设目标。

目前共完成干支渠防渗砌护306km,新建及改造节制闸、渡槽等重要建筑物336座,更新机电设备140台套。续建配套工程的建成,对灌区供水安全、促进农业丰收及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提高了渠道安全保障程度

1998年以来,宁夏水利厅灌溉管理局坚持以除险保安为重点改造病险工程,先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19座渡槽、涵洞、水闸及导洪建筑物进行了改建,新建配套建筑物20座,极大地提高了渠道安全保障率,有效解决了七星渠、跃进渠、唐徕渠等多处山洪入渠问题,消除了渠道防洪的隐患,干支渠险情事故明显减少。

2.促进了灌区节约用水

在续建配套工程建设中,始终把节水改造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改建新建干渠节制闸,砌护干支渠,改造斗口,提高了干渠水量调控能力,减少了干支渠渗漏,干渠引水、支斗渠用水大幅度下降,节水效果十分显著。2002年实现年减少黄河引水17.36亿m3,年减少支斗渠用水12.01亿m3,相当于续建配套投入1元资金,可少引黄河水4.8m3,支斗渠少用水3.3m3。

通过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全灌区灌溉周期平均缩短3~5天,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极大地促进了灌区节水,提高了用水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水量紧张的局面。

3.缓解了灌区下游灌水难的矛盾

续建配套工程改造,消除了20多处干渠输水“卡脖子”段,改造砌护支斗渠60条,先后解决了26处近2万hm2农田的灌水难问题,有效地缓解了灌区上下游用水矛盾,提高了下游灌溉保证率,保证了灌区均衡受益。项目实施后,灌区水事纠纷明显减少。

4.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

灌区累计新增灌溉面积22.1万hm2。由于灌区引水量下降,加上以井补灌、以沟补灌等工程的建设,1999~2002年银川及银北地区灌前地下水位下降0.3~0.5m,土壤盐渍化减轻,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促进了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据统计,1998~2002年累计增产粮食6.02亿kg,增加农业产值4.5亿元,相当于续建配套投入1元资金,提供1.9kg的粮食或增加1.4元的农业产值。

5.推进了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推进了灌区水价改革。自1998年以来,对水价作了3次调整:2000年,自流灌区供水价格由0.006元/m3调整为0.012元/m3,征工折款由每公顷37.5元调整为60元;2003年3月,对固海扩灌扬水按新水新价的政策一次到位,确定为0.08元/m3;2003年4月,对引黄自流灌区水价结构进行调整,实行新的超计划用水加价政策,降低灌溉定额15%,超计划用水加倍收费。

二是促进了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少量资金的注入,鼓励和引导用水户对支渠以下的工程管理、灌溉用水、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目前,全灌区共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456个,承包支斗渠2313条,覆盖灌溉面积达11.6万hm2,占灌区总面积的27.5%。

这两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水费收缴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搭车收费现象。随着灌区大幅度节水,灌区农民年减少水费支出1200万元,每公顷减少支出30元。

6.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

灌区先后引进了渠堤垂直铺塑防渗技术,推广应用了聚乙烯防渗膜、土工布、复合防渗膜、聚苯乙烯保温板等新材料,在灌区水盐动态观测分析、渠道防冻胀技术、泵站底板防渗防腐研究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研究和探索,为灌区节水改造积累了一定经验。

为提高调度管理水平,先后建成了56处干渠控制性断面水位、流量遥测装置,初步实现了各大干渠控制性断面水位的实时监控。对支斗渠量水设施进行系统改造,引进支斗口水位自动测计仪,渠道测流仪等,进一步提高了量水精度。初步完成的宁夏水量调度信息网建设,为灌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灌区经济的加速发展,灌区水利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老化失修问题仍然突出

灌区水利工程多为新中国成立以前修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了扩整,工程标准低。加上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老化损坏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改造,大批渠道建筑物带病带险运行。目前,续建配套建设改造主要是对老化失修工程的除险保安,重点解决灌溉难和输水卡脖子工程建设改造,部分解决了安全运行问题,但还达不到综合改造效果。

2.灌溉出现了新的矛盾

由于黄河来水量严重不足,各大干渠长时间低水位运行,沿渠3100多座直开口近一半出现引水困难,干渠水位调控工程不配套,干渠分段轮灌调度困难,高口高地受旱严重。尽管在调度上采取了灌区水量统一调度,各大干渠实行分组轮灌,缓解了一定矛盾,但由于干渠长度普遍较长,干渠轮灌周期仍无法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3.渠系合并问题日趋紧迫

干渠平行布置,上游空流段长,沿程输水损失大,水量调配周期长,运行不灵活等问题亟待解决。

4.骨干渠道防渗砌护任务依然艰巨

目前,干渠砌护率仅有18%,总长近7000km的支斗渠平均砌护率仅15%左右,其中自流灌区6300km支渠砌护仅为12%,过流大于1m3/s的支斗渠长度达1530km,砌护率不足50%,而且老化严重。

5.防洪标准低,防汛体系脆弱

山地植被稀少,每遇暴雨,极易形成山洪,尤其是固海扬水、跃进渠、唐徕渠、东干渠等沿山地段,多数山洪直接入渠,严重威胁干渠安全,汛期干渠水量调度难度大,一旦造成决口,损失惨重。

6.水利工程建设与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要求不适应

由于灌区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工程改造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与促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和节水型农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加强灌区建设的建议

1.加强规划设计工作

一是根据灌区节水改造总体规划,提前安排资金,对灌区工程现状充分论证,落实近期建设任务,切实做到近期改造与长远规划有机结合,实现安全和节水并重。二是延长初步设计周期,扩大设计范围,一次设计,分期实施。三是坚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工程设计人员要深入现场,结合实际,保证新老工程的衔接运行安全。四是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高灌区工程建设标准。

2.加速节水续建配套工程改造进程

充分利用有限的黄河水资源,保障黄河水资源全流域调度,改善灌溉工程条件,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和粗放的灌溉方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投资主体和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加速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现有水利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尽快使灌区步入良性运行,把剩余水量调配到下游工农业发达地区,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进行集中连片式节水综合改造

在着重搞好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的同时,加大田间节水改造投入,充分发挥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和各种节水改造措施的综合效益。目前,灌区续建配套项目重点安排1m3/s以上的骨干工程改造,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益,但由于下级渠道和灌区田间配套改造不到位,影响了灌区体制改革和总体效益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探讨灌区续建配套项目骨干渠道、下级渠道、沟道和田间配套综合改造的新模式,为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水市场创造条件。

4.走科技兴水之路

大力推广水利新技术,重点在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施工新技术及水利管理现代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在灌区开发和建设上,要继续引进应用新技术;在节水灌溉上,抓好节水试点县的建设,大力推广畦灌、地膜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在自动化管理上,继续推广使用水位遥测、报警、闸门控制自动化等先进技术设备,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科学化、自动化管理水平。

5.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

继续加强用水管理,计划用水,合理灌溉,充分发挥灌水效益。逐步建立完善群众管水组织,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衔接的灌溉服务体系,保证灌区有序灌溉,均衡受益。各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要强化服务功能,坚持经营与服务并重,为灌区群众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