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领导之声 > 部级领导 > 正文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
翟浩辉:在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首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1月15日
  水利部副部长     翟浩辉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4/1/1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矫勇同志宣读了《关于成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水人教[2003]506号),协调领导小组的工作正式启动。春节将至,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对各位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水利工作的各级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祝大家新春愉快,合家欢乐!

今天的会议是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要研究的问题较多。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成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的必要性

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提到要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陕西定边、甘肃环县和宁夏盐池、同心四县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奇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难,通过解决水的问题,促进该地区尽快改变贫困面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各种原因,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包括建设资金不落实,工程至今尚未全部建成;协调机制不顺,许多问题久拖不决;运行管理经费不足,已建工程失修严重,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尽快全部建成盐环定扬黄工程并发挥效益,针对该工程投资大、成本高、跨省区等特点,经国务院同意,由水利部牵头,成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人员分别来自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三省区政府及其水利、计划等部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这对解决该工程共用部分的建设完善和建后管理问题,并促进其他遗留问题的同步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协调领导小组的性质和工作规则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是一个非常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重在协调,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形成决定。协调的内容主要是共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共同工程用水规划调整方案、共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用工程水价等。协调机制主要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遵循团结治水、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协商解决一段时间内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的召开,先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直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需要协商解决的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召开联席会议的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程建设管理的情况,在征求主要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向领导小组组长提出召开联席会议及主要议题的请示,经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确定开会的日期。经过联席会议讨论,对能够基本协商一致的议题,形成会议决定。对难以达到一致意见的议题,可留待下次会议协调或报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解决。详细的规则,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了一分议事规则草案,请大家讨论。

三、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集解决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态用水于一身,提水扬程高,输水渠道长,涉及三省四县,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协调工作,重点协调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调整用水规划,做好续建工程的前期工作。用水规划是进行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主要依据,关系到下一步工程安排和工程建后的水量分配。由于诸多条件的变化,该工程原来依据的用水规划已不适应现在的要求。要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近几年实施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改水工程、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等政策措施,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节水措施、供水成本、供水效益等因素,并结合农村结构调整,对用水规模和用水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把重点放在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方面。各省调整后的用水规模将作为各自的用水权,并作为承担工程建设投资和管理费用多少的依据。在调整用水规划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工程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投资需求,优化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黄委会要对续建工程的可研报告编制工作进行技术协调和汇总,制定工作大纲。三省区水利等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工作,尽快完成可研报告的编报,争取尽早批复和开工建设。

2、改革工程管理体制,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全力做好续建工程的建设。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从盐环定扬黄工程的实际出发,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大型扬水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的新模式,形成统一协调、专共分开、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运转有效、管理规范的共用工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推广近几年西北地区灌区改革“供水到户”的经验,延伸国有水管单位供水管理和服务范围,直接供水和收费到自然村组或农户,减少管理和收费环节。要推广和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形式的基层用水管水组织,让农民自己参与管水,负责末级渠系的水量分配、水费收取和渠系维修等工作。盐环定扬黄工程的管理要学习和借鉴山西夹马口扬黄灌区和甘肃景泰川提灌工程的管理经验。具体方案由黄委会会同三省区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在下次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讨论。

3、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有利于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机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准公益工程的管理原则,建立适度竞争、合理激励、管理科学、经营规范和有效监督的运行管理机制。根据近几年对大型灌区的调查,灌区机构臃肿,冗员过多,效率低下问题十分严重,大部分超员在30-50%。盐环定工程要建立良性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对事业性质的部分,实行定员定岗和聘用制,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并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考评,将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对企业性质的部分,要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和自负盈亏。二是要对水费计收实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推广“计量到斗渠口,价格到田头,统一票据,明码标价,开票到户”以及配水到户,量水到户,收费开票到户的成功经验。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和加强末级渠系和量水设施建设,为灌区的运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要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提高县城供水和农村饮水的保证率。要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各种措施推行节约用水。

4、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促进盐环定工程的良性运行。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水价办法》对搞好盐环定工程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水价办法》规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这种灵活的调价机制,改变了长期以来水价偏低,价格一定多年不变的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水价办法》把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作为今后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的方向,这是解决水利工程最基本的维修养护费的有效办法。盐环定工程水价制定要贯彻落实《水价办法》的要求,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要统一认识,加强配合,做到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减轻农民不合理的用水负担。要推行农业用水“终端水价”制,要建立“水价、水量、水费”的公示制度,使农民用水心中有数,便于监督。这次盐环定工程的续建要考虑加大对末级渠系的更新改造和用水计量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末级渠系“跑、冒、漏”现象严重和用水计量设施落实的局面。根据上述精神和要求,盐环定工程共用干渠口门水价要在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维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用户承受能力、各项优惠政策等因素确定。具体水价方案由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黄委会会同三省区有关部门,在分析测算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提交下次协调领导小组会议讨论。

5、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程续建期共用工程的管理与维护问题。由于共用工程与专用工程建设不同步,共用工程运行管理费的合理分摊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工程续建期这一问题仍将继续存在。因此,要尽快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工程续建期共用工程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并得到良好的维护。解决的原则是在精简共用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前提下,按照三省区分配的水量和实际用水量合理分摊。具体办法是在共用工程干渠口门处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容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适度的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维护费,按三省区设计分配水量分摊;计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水资源费、抽水电费、工程管理费及其它费用,按三省区实际分配水量计算。

6、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尽快建成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使受益区老百姓尽早得到实惠。续建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既是解决受益区群众生活用水的需要,也是改善当地生产条件,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需要,与三农问题关系最为密切。协调领导小组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做好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本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求大同、存小异,而不能因为一些微小利益或局部利益纠缠不休。协调领导小组形成的决议,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以确保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尽快建成,使当地老百姓尽早受益。

谢谢大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