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浇灌农田拿到电脑小票,用多少水交多少钱,“明白水”交上了“明白价”。陕西省推行“灌溉计费到田头”农业用水改革,每年为农民减少不合理负担3600多万元。记者2月29日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华原村采访时,村民孙保才给记者展示了一张从微机里打出来的农业灌溉供水收费小票,他家浇地的时间、流量、总用水量和每立方米水的单价都标得清清楚楚。一些农民说:“有了这张单子,我们用水交上了明白钱。”
陕西省有20多万处水利工程,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就有12处,有效灌溉面积超过了2000多万亩。陕西省水利厅厅长谭策吾介绍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价就成了灌区农民种地的重要成本。在近两年的农业水价改革中,陕西省针对基层用水管水中间环节多、乱收费乱加价问题严重的实际,以砍掉水费计收中间环节,遏制不合理和搭车收费为着眼点,推进机制创新,改按亩收费为按量收费,制定了到农民田边地头的价格标准,实行“一价到田头”。
经过探索试验,如今陕西大中型灌区已全面实行了“计量到斗口、价格到地头、统一票据、开票到户、收费到户”的管理机制。如今陕西灌区到农民地头的水价每立方米最低0.12元,最高0.45元,一般在0.20元至0.25元之间,而且其中已经包含供水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费用。水利部门统计表明,由此一来,灌区每年减轻农民用水不合理负担约3600万元。
“一价到田头”不仅使陕西灌区水费回收率达到了97%以上,而且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据统计,去年陕西五大灌区平均每亩每次用水量98立方米,较改革前平均每亩每次用水量122立方米下降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