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每到春秋时节,当你步入北京门头沟区的山区公路时,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两边葱郁茂密的树林、百花烂漫的山川、造型别致的梯田和一处处居民休闲的乐园。这亮丽的风景线饱含着该区水资源局实施水利富民综合开发的成果,更体现了水利人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势头。
告别传统水利 推进观念创新
在新世纪水利改革和建设事业中,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利人认真学习贯彻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方略,首先从治水观念的转变抓起,即: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从单纯开发利用水资源向节约保护、可持续利用转变;从人与自然对立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转变;从水是自然之物向水是商品转变;从水的无序利用向权属划分、水资源统一管理转变。近几年来,他们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生态环境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载体,以调水、节水、蓄水、集雨为中心,以五小网络化为重点,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精心描绘出一幅幅水利为民富民的美好蓝图。
水利创新为民 综合开发富民
在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中,门头沟区水资源局以农村发展作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民富裕为落脚点,始终把握水利富民综合开发、综合治理方向。在工作方法上,做到富民工程与山区经济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保护水资源,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与农民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6年来,该局累计完成水利富民工程5268处,其中“五小工程4896处,小流域及生态环境治理444平方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10485万元。在资金扶持、奖励兑现上以“旬通报、月评比、半年兑现”的方式,累计向农民足额兑现以奖代补资金1610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民治山治水的积极性。
水利富民工程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由于水利设施的增加、蓄水能力的改善,全区特色种植业迅猛发展。以清水的薄皮核桃、斋堂火村的红杏、雁翅的苹果等而著称的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20个观光农业园区相继建成,发展果树专业村72个,果树专业户2497户,果树总面积10.7万亩。如今已形成了一沟一品、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种植格局,特色养殖业形成规模。在巩固发展181个舍饲养殖为主的养殖业中,全区珍禽养殖品种发展到40多种,养殖总量10万多只,使门头沟到处显现出“特色林牧区”的特点。
经过6年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苇甸沟、九龙头、东山沟”已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门头沟区水保工程建设使农业观光园区、农家乐、生态旅游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治理区域的防洪能力,还提升了景观效应,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03年韭园沟小流域通过果园梯地整治、修建过街桥、恢复古迹碑刻、建庭院蓄水池,为“生态旅游区”增添了新的亮点。
树立科学理念 经济技术创新
为全面提高水利富民综合开发的科学合理性,门头沟区水资源局以经济技术创新为手段,采取科学规划设计和科技监督指导,因地制宜地作出了区、镇、村三级水利富民工程规划。《规划》坚持水利建设管理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原则,坚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的原则,打破村界、镇界的限制,注重资源整合,实现了骨干工程设计合理、民办工程合同到位。
实施水利富民综合开发以来,该局成立了科技服务小分队,小分队依据年初制定的科技培训和科技下乡行动计划,坚持每年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按照基层水务管理区划分片包干,指导9个镇(4750处)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实施。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活动,向农民群众传送水利富民政策、水利科技知识、水利法律法规,彰显了主力军作用。经过水利科技人员调查研究的“灵山风景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门头沟区水土流失监测公报”项目,实施后产生的重大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市水利专家评审组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水利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有科技创新理念,还要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在去年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的水利工程任务中,该局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新设备、新仪器等20余项,总投资133万元;在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科技考察、科技培训中投入27万元,有效地促进了水利科技进步。
坚持依法治水 实现管理创新
根据新世纪水利部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能,2001年底,门头沟区水利局更名为水资源局,从此水利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该局新一届党委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把水利由过去的单一管理型变为服务型,面向农业,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为了真正体现水资源局的服务功能,他们深入镇村开展各种调研,2003年又完成了1980~2000年共计21年的各项事业用水量调查统计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为提高广大职工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水平,局党委主要领导对新水法颁布施行的目的、意义、重要性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探讨,并在新水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依据新水法条款内容,结合本市、区实际,组织全局职工开展了水法知识测试。他们还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纪念日大力开展水利科普宣传活动,并深入城区繁华地区、乡镇、社区、学校等宣传水利法律法规。
门头沟区水资源局担负着永定河门头沟段及清水河执法管理工作。在去年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河道管理所全体职工忠于职守、加班加点大干50多天,确保了永定河不再受污染。同时,加大河道安全执法检查和清理河道障碍力度,对大堤盗采砂石、堆积垃圾等进行综合整治,并依法对21家砂石厂实施关闭,为保护永定河大堤和汛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扫清了障碍。
规范化管理使全区水事秩序井井有条,水保生态环境大为改观,2003年8月,门头沟区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发展现代水利 强调以人为本
为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进程,门头沟区水资源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首先在单位内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对机关公务员科级岗位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竞聘上岗,使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职工走上了领导岗位。其次在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上下工夫,选派管理岗位、业务科室人员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水利工程造价员(资格)培训、地下水观测知识技术培训,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经理、打井业务技术、水文监测业务、GPS(测量)知识技术、3S知识技术、计算机制图知识技术、小型水污染知识技术,工程预算、工程测量、专业计算机知识应用技术等培训,广大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该区实施水利富民综合开发6年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开创了全区水利改革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