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如何办?宜昌市探索出的办法是:农村水利农民办!连日来,记者在宜都、远安、秭归、夷陵、当阳等地采访,到处可见小型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工地。宜昌市水电局局长秦诗华提供了一串数据:去冬今春,宜昌市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9万处,投资1.1亿元,投工1350万个,完成土石方2680万立方米,占全市计划的90%,是近几年来投资最大、进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年。
税费改革后,逐步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和组织成为一个新的难点。宜昌市主动应对取消“两工”的新情况,探索“一事一议”的新办法来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宜都市按照“政策引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民主议事、阳光操作”的原则,引导村组民主议事办水利,作为全省民主议事办水利的示范县。聂家河镇柑子园村2组人口饮水困难,退休干部李传发和村民曹先敏发起倡议,24个农户协商一致后,引山泉、建水窖,使82名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姚家店乡长岭岗村通过民主议事,每人出资200元,将闲置多年的水塔修复,铺设1万米输水管,解决了103户的吃水难题。当阳市坝陵办事处坝陵村通过“一事一议”,投资60万元兴修水利设施,建田间防渗渠8000米,排水沟2条,溢洪道2处,配套公路桥4处,机耕道4.5公里,投工近万个,完成土石方量近2万立方米。目前,当阳市有50%以上的耕地均是通过“一事一议”形式,由农民自己解决灌溉的。
资金从何来?从民间来。在宜昌市,民营投资水利已成为水利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该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但国家投资十分有限,约60%的投资为民间资本。仅今年以来,全市就吸纳企业和治理大户投资380万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据夷陵区水土保持局副局长赵春华介绍,全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208平方公里,每年国家的治理投资仅200多万元。于是,夷陵区出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办法》,鼓励乡镇、村组、大户对水土流失实行开发式治理,达到治理标准的除按规定兑现补助外,另外奖励5000元至10000元。此举大大调动了有投资能力的业主进行水土保持产业开发建设的热情。个体户卢发信投资100万元租赁官庄小流域的坡耕地和荒山300亩,营造高标准梯田200亩,完善水系配套,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夷陵首家民营落叶果研究所。全区“长治”五期工程实施以来完成总投资388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仅1138万元,只占29.3%,除去地方配套,其余2500多万元都是民营资本,占总投资的64.3%。在水能资源富集的山区县,民营投资开发小水电工程形成一股热潮,目前全市已达成投资意向的民营小水电装机规模达9万千瓦。
通过扎实有效的农村水利建设,宜昌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增收的势头强劲。在宜都市姚家店乡长岭岗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尤开柱说,由农民自己出资3.5万元建水厂,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全村养殖业还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全村计划养猪1.2万头,比去年增加9000头,仅养猪一项人均可增收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