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辽宁省各级水利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契机,以扶持农业和致富农民为己任,以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和高效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水利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排头兵。请看特稿——
自从1988年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辽宁省水利部门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尤其是近5年来,该省农业综合开发中水利项目的投资高达42.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1亿元、省财政配套资金12.1亿元、农业专项贷款和农民自筹资金18.5亿元),形成了“以辽河三角洲为龙头,以中部平原为骨干,带动东西两厢”的总体开发格局,受益县(市、区)达50个,农民人均收入比非项目区提高300多元,这是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史上水利投入最多、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时期。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生态蓄积农业后劲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近年来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推动下,辽宁省先后建成多处“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规范化高产稳产田。农田基础设施的精良化以及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优化,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由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葫芦岛市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新打及维修机电井3786眼,开挖疏浚渠道1.5公里,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55公里,发展喷灌面积25万亩,在春播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完成,葫芦岛市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1~2003年全市共新增农业总产值5.69亿元,受益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达2.07亿元。
近4年来,鞍山市本着“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相对连片、先易后难”的原则,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改造中低产田52万亩,建设优质饲料基地8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2.55万亩,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水旱耕作自由、结构调整自如的标准化农田建设目标。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有了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作保障,一批与农业综合开发配套的企业应运而生。鞍山市先后扶持8家重点企业,建设与其配套的优质农产品基地6处,每年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上缴税收1500多万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干旱之年喜夺丰收
这几年连续大旱,使原本生态环境就很脆弱的辽西地区陷入了困境。辽宁省各级水利部门以扶持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为目标,建成了一大批节水灌溉工程,保证了大旱之年农业仍然获得好收成。
北宁市水利局配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山区抓蓄水,新建9座蓄水池和1座高灌站,新增蓄水能力160万立方米;在平原抓节水,新打机电井3549眼,埋设地下输水管路201公里,实施喷灌和滴灌技术;在洼区抓排水,新建排水站6座,维修改造26座,其中廖屯和北阁作为节水农业示范区,成为全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北阁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区占地7000亩,建水源工程96处,采用集流节水保墒技术实施管灌、喷灌和滴灌,开发蔬菜、果树面积7000亩,建成优质葡萄园、果园3000亩,并栽植维多利亚等葡萄苗木和蜜梨等果树35万株,一年来新增产值1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1元。
十年九旱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乡过去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种一坡,装一车;收一簸箕,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2000年底,省市、县三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后,水利部门投资200多万元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打深井、挖方塘,架设送电线路10公里,埋设喷灌管道20余公里。2002年又在水浇地上种了7000亩烤烟,亩均收入比旱地种植烤烟高出四五百元。2003年,这里虽然大旱如常,但由于水利部门投入30万元在该乡实施了滴灌覆盖项目,烤烟收入丝毫没受影响。如今,当地农民又有了新的顺口溜:“水浇地,种烤烟;综合开发得丰收,欢欢喜喜迎新年。”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提升农业产业品位
在过去5年里,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每年都吸引700多名科技人员到项目区开展科技活动,涉及农业科技单位54个。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水利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不仅提升了农业产业品位,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
建昌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有温室大棚52个,种植作物以花卉和反季节蔬菜为主,是该县第一个集科研试验和新品种开发于一体的科研基地。园区投资18万元建设配套给水工程,采用微机恒压给水技术使大棚用水全部实现自动化,同时采用滴灌技术达到了既节水又增产的双重功效。工程建成后,示范区以大棚为单位分别承包给32家个体户经营,由相关部门负责作物品种的引进与相关技术指导,用水量分户计量,按月统一收水费。有水源作保证,承包户干劲十足,目前新品种试验工作进展顺利。经过一年来的运行,每个大棚比地面灌溉节水60%,增产20%以上,扣除当年承包费用,纯收入上万元。
普兰店市铁西办事处2003年在铁西现代园区内建成智能日光温室和集雨工程,目前该园区已成为集水果生产和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园艺观光、林业苗圃繁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区内不仅建成占地3600亩的番茄日光温室大棚,而且投资1100万元建成了以良种育苗为主的日光温室,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分为良种库、基质库、穴盘库、精量播种车间等几大类型。此外还建成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连栋温室用于穴盘苗的驯化,育苗室内安装了先进的气候控制系统、温室内遮荫系统、固定式顶喷雾系统、滴灌系统、泵站和施肥系统。投资78万元建成的集雨工程总长度1800米,集雨面积达2.8平方公里。目前该园区年产值达4亿多元,可安排9000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