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地头水柜”给西部贫困山区引来“致富水”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4/10/18    

前来广西贫困山区东兰、凤山、乐业旅游的外国游客会惊奇地发现:在这些山区田间地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圆形、方形蓄水池,大的50-60立方米,小的也有30-40立方米。在不少地方面临干旱困扰的时候,这样的蓄水池为山区居民提供了浇灌庄稼的生命之水。当地居民把这种地头水柜形象地称为“母亲水柜”。东兰县农民陈均企说:“我们祖祖辈辈都缺水,水就是我们山里人的母亲。”

缺水是中国中西部贫困山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2001年国家水利部的统计表明,全国还有5000万人饮水困难。以广西、云南、贵州为代表的中国中西部贫困山区,渗漏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十分发达,严重缺水的山区居民不得不每天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上。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帮助农民发展地头水柜,逐步解决农民的粮食生产问题,还为当地农民引来了致富的源泉。

位于东兰县城10多公里外的八腊屯就是地头水柜最大的受益者。这座只有12户人家52口人的小屯子,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有长达半年之久的枯水期。为了抢水,当地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一些村民之间甚至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种情况直到地头水柜建起来才出现转机。”八腊屯屯长罗起跃说,“全村26个地头水柜,能够容纳超过4000立方米的水,使25亩接受灌溉的土地种上了水稻,亩产超过600公斤。我们八腊屯人从此不用再靠外面运来的救济粮度日。”

每天走4公里山路,从深入地下近百米喀斯特溶洞中挑水吃,贫瘠土地种上的玉米年产不过200公斤,这是广西东兰县农民罗齐民大半辈子生活的写照。如今,随着自己土地上地头水柜的修建,罗齐民不仅摆脱了每天挑水的命运,而且建起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楼房,过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生活。

从地头水柜建设中尝到甜头的农民们,又在进一步挖掘地头水柜效率上动起了脑筋。一些水柜成为养鱼的鱼池,山边林地开辟成为土鸡放养场,仅养鱼一项就能为村民人均增加收入130多元。

熟悉中国中西部大石山区扶贫状况的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黄德举算了一笔帐:没有水柜时,农民们在大石山区只能种玉米,亩产不过200公斤,水柜建起来后,亩产效益提高了一倍多,加上冬季种菜,农民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靠着地头水柜种田养鱼,供孩子读完清华大学的赵起跃既激动又倍感压力:交通越来越方便,外出打工赚钱的、自主经营搞种养的越来越多,赚钱致富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大伙儿忙着较劲,身为村支书的自己当然不能落后。罗起跃瞄准了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村里人集资养育了250多只猕猴,还从国家有关部门获得了猕猴的出口指标。他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猕猴市场价格最少也要每只10000元,养猕猴既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又能为群众增加收入,今后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做村支书就要多动脑子想法子,为村里人多找一条致富新路子。”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杨青海说:“地头水柜是一个很好的扶贫项目,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其中投入了不少人力财力,广大的山区贫困居民也确实借此摆脱了贫困落后的现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