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北京市:向观念、科技、向机制要水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4/11/10    

北京市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干旱,今年1月1日至9月20日,累计降水量498mm,比多年平均536mm少7%。汛期没有形成大的径流,上游来水少,水库蓄水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水资源短缺成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瓶颈。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治水新思路,2004年5月19日经中编办批准,北京市成立了水务局。农田水利一方面要承担首都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和增加供水水源的任务,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供水水平,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面对双重压力,北京农田水利建设坚持统筹城乡,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较好的解决了水资源紧缺问题。

一、制定农村城市化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了“北京郊区水利现代化研究”,编制了《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今年5月18日经市政府办公会审查通过。

1.确立了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思路

《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围绕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新北京、新奥运”构想为目标,以“安全、健康、效益”为主线,突出四个重点:

围绕“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建设“三环碧水”和“生态河道”支持郊区城市化建设。

围绕“绿色奥运”战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围绕统筹城乡、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解决郊区供水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郊区公共安全保障;以洪水管理为重点,保障郊区防洪和供水安全。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节水工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2.明确了以农村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总体发展目标

到2008年末,北京郊区初步建立“五大体系”:农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农业高效实用节水体系、乡村水环境保护体系、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和基层水务管理体系。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15亿m3,其中地下水由13.5亿m3减少到10亿m3,利用雨洪水1亿m3,再生水4亿m3。节水灌溉面积比例由85%提高到95%以上。

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农民安全饮水步伐

北京郊区共有150个乡镇,4000个行政村,329万农民。目前已建成集中供水57处、日供水能力36万吨、受益农民80万人;村级供水工程达到安全标准的50万人。其余199万人存在水质不达标、水源无保证、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其中农村饮水中存在氟、砷、盐、氨氮等元素超标问题的有410个行政村,近30万人。

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的批示,把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作为实施郊区水利的头等大事来抓。

1.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了以牛有成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爱卫会、市水务局主要领导参加的解决农民安全饮水联席会议机制。市水务局、市卫生局、市爱卫会联合成立了农村饮用水源井水质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解决郊区农民安全饮水问题的方案》,确定了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统一工程方案,统一水质标准,统筹使用资金,分头负责实施。区县政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卫生检疫和水质监测。

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总结过去人畜饮水工程有人建,无人管,多次重复建设,仍难彻底解决的教训,探索建立农民安全饮水的长效机制。要求建工程与建机制同步实施,在工程立项时,将机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小城镇、开发区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不同用户,制定分类水价,农民用户实行优惠水价,其他用户逐步与城市水价并轨。联村供水和村级饮水建立农民参与、自治管理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定水费价格和管理制度,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实行一户一表、以量计征、定额管理、超额加价的管理机制,并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示。

2.确定目标

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3年解决30万农民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到2008年,329万农民全部饮水达标。其中,全市70%的农民实现城市化供水,平原地区90%的农民实现城市化供水。

3.明确措施。从建档立卡入手,广泛调研,按照“一个优先、两个充分、四个依托、五种模式”大力推进农民饮水工程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一个优先:优先解决30万水质不合格的农民饮水问题;

两个充分:充分利用现有水源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管网,增加水质净化、消毒设施,确保饮用水质达标;

四个依托:依托小城镇、依托企业、依托居住小区、依托国家单位建设集中供水工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降低成本,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进程。

五种模式:一是打深井替换水源方式;二是对供水网络设施健全的地区,在工程首部加装净化设备;三是村庄较分散的山区,建设村级供水工程。四是村庄较集中的平原地区,建设集中供水或联村供水工程;五是对于靠近市政管网的城乡结合部,采取延伸市政供水管网方式。

4.2004年工作重点

 ●解决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区农民供水问题

为了应对连续干旱造成的水资源紧缺状况,保障首都供水安全,我市在怀柔、平谷、房山建设了三处应急水源工程。对周边15个乡镇、15万人饮水和6万余亩农田灌溉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给当地群众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市水务局一手抓城市应急供水,一手抓水源区人畜饮水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确定影响范围和解决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安排新建、扩建集中供水厂13处,改建村级供水工程35处,铺设输水管道86公里,更新改造机井95眼,建橡胶坝5座,新增蓄水能力217万m3,市政府投资9000万元给予重点支持。目前上述工程总体完成80%,年底全部完成,可解决15万农民安全饮水和6.25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解决水质超标地区农民饮水问题

为解决农村饮水中存在氟、砷、盐、氨氮等元素超标问题。市政府制定了扶持政策:对于朝阳和顺义两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采取以区县投资为主,市政府支持总投资的20%;对于通州、大兴、房山、延庆等区县,采取以市政府投资为主的原则,支持总投资的60%。其余资金由地方政府投资、贷款和农民自筹解决。2004计划安排配备净化水设备130套、打井142眼、配泵143台,解决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5480.3万元,其中市政府支持3055万元。

●建设小城镇集中供水

按照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工程合理布局、分批建设的原则,在平原区重点解决中心镇和居住人口在1万人以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般建制镇,采取政府引导资金与市场融资相结合,按照市、县、乡1:2:3的比例解决投资。2004年已安排建设城镇集中供水20处,市政府支持资金4000万元

截至8月30日,郊区完成供水集中供水20处,联村供水5处,村级饮水井改造182处,新增日供水能力13.6吨,受益人口28.8万人,大牲畜0.55万头。

三、调整用水结构,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业灌溉节水效益

为保证城市供水,密云水库从2000年全部停止向农业供水,郊区农业灌溉以地下水为主。为控制地下水超采,根据《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确定的节水目标,坚持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采取综合措施抓节水,取得明显成效。

1.装表计量

为落实市政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我市从农用机井装表计量、建设节水村为切入点,从源头抓好农村用水管理。

今年市水务局组织区县水利局、基层水务站和市科研技术单位,共同完成机井GPS定位、普查上图、安装水表工作。目前,全市机井42442眼,已装表40735眼,占96%。农业机井26333眼,已完成装表26058眼,其中1000眼机井安装远程抄表装置,部分用户安装了具有予付费功能的IC卡水表。

同时建立了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规范的机井管理体系,实现一井、一表、一号、一卡、一数的“五个一”管理目标。(“五个一”是指每一眼井安装一块水表、编一个井号、建一张档案卡和一个定期统计上报的取水量数据。)为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月统月报的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2.发展节水灌溉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以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和世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契机,优先安排城市应急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发展节水灌溉,以保护地菜田微灌、特色果园小管出流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综合节水示范园区。依靠示范区带动、展示、推广的作用,提高京郊农业灌溉节水效率。今年郊区共安排节水灌溉20万亩,目前已基本完成。

3.利用再生水

把再生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加以利用。今年结合新河、北野厂灌区节水改造,充分利用高碑店、黄村卫星城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缓解地下水位下降趋势。今年已利用再生水5000万方,再生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封存农用井500眼,减少地下水开采2000万方,节电800万千瓦。

4.创建农村节水模式,大力提高节水效益

为提高节水水平和效益,积极鼓励干部群众,创建具有本地特点的节水建设管理模式,鼓励农户参与用水管理。以点带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今年我市总结出大兴区北野厂灌区再生水灌溉替代资源节水、密云县沙厂灌区流域网络化集雨灌溉节水、昌平区碓臼峪村民自治管理节水、平谷区挂甲峪小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节水、昌平区王家园灌区一户一表、以量计征节水、密云县蔡家甸、平谷峨眉山农民用水者协会节水、通州区大营水务统一管理节水、怀柔区北房精准灌溉节水、丰台区青龙湖灌区信息化管理节水、朝阳区来广营产学研一体化节水等十种模式。

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郊区上半年农业用水5.43亿,比去年同期6.42亿减少1亿多m3。在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保证了今年农业增收和13亿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今年上半年郊区用水减少15%,而经济增长16.7%,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1.4%。

四、以保护水源地为重点,构筑水土保持“三道防线”

1.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思路

为了落实国务院批复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确定的“保护密云,恢复官厅”的水资源保护目标,加快水库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将农村旅游点、居民区、养殖小区污水治理、垃圾集中清运纳入小流域治理当中,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

第一道为生态修复防线。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中山、和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区,采取封山禁牧、生态移民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封、移、补”措施,减少认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第二道为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丘陵和坡度在5-25度之间地区。采取发展节水型产业、治理农村污水垃圾、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节、治、调”措施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第三道为生态保护防线。在洪水形成的“蓝线”范围内和水库、湖泊周边地区,采取整治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保育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库边、河岸、河口景观生态等“清、育、保”措施,使河道水流通常,景观秀美。

2.水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按照构筑“三道防线”的新构想,采取了8项综合治理措施:

●封库管理。拆除密云、怀柔水库网箱养鱼53亩,违章建筑1.1万m2,关闭餐饮经营点37个。水库一级保护区建围栏,实行封库管理。

●治理面源污染。对密云水库上游白河沿线6400亩水稻进行退稻还林,每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43吨。每年可节水500万方。

●河道保育。对密云、怀柔水库上游16条河道,以及永定河、温榆河、拒马河等河道实行禁沙、降尘、封河育草育灌,恢复景观生态。

●生态修复。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止放牧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山区采空区泥石流易发区农户实施搬迁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根据文件有关政策,对山区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2.8万人实行生态移民,今年计划搬迁5267人,目前已完成80%。建立了“养山就业”生态林补偿机制,对农村集体所有的900万亩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所在地的4万农民,每人每月补助400元,支持该地区农民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治理点源污染。采用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CWT)、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污水处理技术,在水源区已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35处,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600吨,处理后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治理农村垃圾。在水源保护区,以村为单元,建立“一辆垃圾清运车、一批封闭式垃圾箱、一个垃圾填埋场、一个农民水源保护组织”做到生活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定时清理,集中处理。目前已完成10条小流域、45个自然村、3500余户居民的垃圾处理问题,确保河道和村镇清洁。

●湿地建设。为保护水源,恢复建设了官厅黑土洼、延庆西湖、昌平白各庄、顺义汉石桥、房山长沟等10处湿地,建设密云、官厅水库滨带2万余亩,有效发挥了湿地净化水质的功能。

●水土流失监测。根据不同土质类型,在水源保护区建立了10各坡面径流场、106个径流小区、14条沟道控制站,对水土流失进行自动监测,发布北京市水土流失监测公报,为水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水源保护的主要成效

●密云水库在连续5年干旱、来水锐减的情况下,水质仍保持Ⅱ类地表水质标准。

●官厅水库水质由超Ⅴ类改善到Ⅴ类,其中三家店闸由Ⅳ类改善到Ⅲ类。

●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年减少入库泥沙36万吨,减少农村入库污水300万吨。

●水库上游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年节水1000万方。

五、大力推进基层水务建设

1、组建基层水务站

进入21世纪,随着首都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按乡镇设站的基层水利管理机构,无论从人员配置还是从职能定位上,都远远不能适应郊区水利现代化的需求。我市抓住各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机遇,按照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的原则,要求区县按照精简、效益的原则,打破乡镇界限,建立流域水务站(所),作为区县水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对基层水务实行统一管理。

截至2003年底,我市郊区14个区县186个乡镇,组建水务站(所)95个,编制1241人,在岗职工1330人。平均工资1671元,在岗和退休人员都能按时发放工资。在岗在编人员学历大专以上占26%,中专以上占51%。目前,郊区水务管理的机构框架基本形成。与原来水管站相比,水务站在管理职能增加的情况下,机构和人员都减少了40%左右。人员素质也有较大提高。

2、加强水务站信息化建设

为加快基层水务工作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今年我市投资1200万元,开展14个水务站的信息化试点建设,通过建立地下水管理、地上水管理、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安全供水、办公自动化六大模块,建立水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数据统计信息化汇报系统。建立雨量、旱情适时监测站与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遥测通讯,逐步实现市、区县、基层水务站三级信息资源共享和联网办公。

3、积极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

2000年我市在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中,引入了建立用水者协会,让农民参与用水管理的理念,在项目区内进行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郊区14个区县有6个区县开展了这项工作。

密云县采取乡镇建协会,村级建分会的形式,以点代面,积极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县在民政局注册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7个,村级农民用水者分会54个。平谷区在搞好南独乐河镇农民用水者协会试点的基础上,2003年注册成立了平谷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统筹指导乡村协会和用水小组工作。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镇农民用水者协会理事会成员,制定并通过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分会设有专门的办公室,领导机构由用水户选举产生。

协会单独设有帐户,收取的水费入帐后专款专用,收支情况定期公布。在核定水价、科学灌溉、计量收费、定额管理、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建立农村安全饮水管理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在实行农村费税改革,取消劳动积累工以后,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农民自主参与,民主协商的管水用水机制,是郊区小型水利工程实现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我市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在加强农村、农业、农民用水管理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与水利部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加快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强化用水管理,为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