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部级领导 > 正文
翟浩辉:下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让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
  水利部副部长     翟浩辉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2/8/23    

当前全国农村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活动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中心,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突出的实际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农村饮水困难是缺水地区老百姓所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最紧迫的生活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就是关心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有利于保持农村的稳定,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个根本的出发点,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使干部经常受到教育,让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

一、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十分重视。温家宝副总理多次强调指出“下决心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这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西部大开发要办几件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事,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取多种工程措施,兴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饮水工程”。这为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指明了方向。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汪恕诚部长在2000年水利厅局长工作会议上提出首先解决《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的242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作为水利干部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桥梁和纽带。一是加大了投资力度。国家计委、水利部把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3年共安排了57亿元国债资金,到2002年年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的2423万人饮水困难将基本得到解决,372万人氟砷病改水问题同时得到解决,该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受到全国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二是制定政策和措施。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制定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编制了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座谈会、派调查组下基层调研等推动工作。最近水利部又抽调了100多人组成22个调查组到24个省市区调查农村饮水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展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地从领导到基层干部,特别是饮水困难地区的群众热情很高,工作力度很大。目前下达计划的项目80%已开工建设,其中36%的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总体进展顺利。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村许多地方长期存在饮水困难。到2000年初,全国9.4亿农村人口中,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仅有3.7亿人,手压机井和其他方式供水的有5.1亿人,按照1984年制定的饮水困难标准,全国有50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在饮水困难人口中2423万人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下来的饮水困难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余2597万人是近年来因人口自然增长、气候干旱、水源变化、水质污染等原因新增或返困的饮水困难人口。农村饮水困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年降雨量200~600mm,西北部分地区270~320mm,最少的仅10多mm,十年九旱,多年连旱,造成这一地区长年缺水。二是工程型缺水。在西南、华南、华中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虽在1000mm左右,但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河流深切,水利工程设施不足,有水蓄不住。“人在山上住,水在山下流,听水响,看水流,山上用水贵如油”是这些地方真实的写照。三是水质型缺水。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和地面水含氟砷严重超标,病区群众长期饮用,轻者患氟斑牙,重者骨骼变形乃至瘫痪。加之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污水不合理排放,使水源水质恶化,严重影响饮水安全。随着近几年气候的变化,干旱少雨,全国每年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有1000多万。

二、明确思路,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全国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开创新局面。

1.充分认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涉及人口多、范围广,工程建设规模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且大多分布在高原、深山、高寒、水库移民、荒漠化、石灰岩山区等自然条件差的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建设难度大;农村饮水困难是相对一定的标准而言,现行的标准仍采用1984年制定的“三个一”标准(居民点至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km或垂直高差超过100m,氟病区饮用水源中含氟量超过1.1mg/L),已不能适应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从饮水安全的角度,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的评估,我国尚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从长远看,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多,层次多,协调工作难度大。该项工作涉及到水利、计划、财政、扶贫、卫生等部门,易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需要地方政府精心组织和受益区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从思想上做好长期作战和打硬仗的准备。

2.进一步明确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思路

针对目前农村面临的形势和饮水解困工作的特点,必须进一步明确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总体思路,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心,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标准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稳定解决、逐步提高的原则,采取地方政府和群众自力更生为主,国家适当扶持的办法,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改革和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加快农村饮水这一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总体目标是:首先解决“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的2423万人的饮水困难,这个任务2002年年底可基本完成,剩下的2597万人的饮水困难,也要在2005年之前基本解决。中央在资金上将继续给予适当补助,并且要分地区、分层次采取不同投资政策和解决办法。按照现行标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已基本解决的地区,要及时实现工作重点和工作范围的转变,制定和实施提高标准或农村自来水发展规划。2005年以后,全国农村饮水工作重点将转向以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标准,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普及农村自来水,实现农村供水事业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上来。

3.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村饮水是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照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要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二是稳定解决,逐步提高。要以稳定的水源和可靠的工程为基础,使缺水地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比较彻底地解决。先解决有水喝的问题,再解决自来水入户的问题。集雨水窖是靠天吃饭,供水保证率低。所以,要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建一些保证率高的水源工程,以便在特大干旱年份采取应急措施,保证群众有水喝。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对水源有保证、人口较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尽可能建设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对居住分散,人口较少,交通与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则要考虑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用分片建池、集雨水窖、水柜等办法解决。四是坚持地方政府和群众自力更生为主,国家适当扶持,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投入。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兴办农村饮水工程的积极性。国家补助资金实行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国补资金主要补助水泥、钢筋、管道等材料费,劳务等要由农民自己承担。

4.处理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的关系。农村饮水困难地区大多是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方,要按照现代水利思路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的矛盾。首先保证群众生活用水,严格控制灌溉用水和高耗水作物。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多数群众生活用水采取地下水手压井的方式,农业生产用水也同样是利用地下水。随着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解决农村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西北、华北等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也存地类似的问题。解决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矛盾,要在综合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要有一个宏观控制指标,用水户的用水定额也要有一个指标控制,同时综合采取法律和经济手段,控制总用水量,优化配置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注意节约和保护,保证农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二是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的关系。在水源、人口和经济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优先发展集中供水,有效避免今后低水平重复投资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打下基础。目前所建的饮水工程,重点是解决农民群众吃水难,原则上只送水到集中供水点,但最好能与下一步农村自来水的发展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一步到位,发展农村自来水;条件不成熟的地方,水源和主干管要打好基础,以后有条件再引水到户。要注意农村供水的水平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超出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不能搞行政命令和一刀切。

三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建设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是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就农村饮水工程而言,“三分建”“七分管”。管理包括建设之前的管理、建设中管理、建设后的管理。在工程建设之前就要明确工程的“业主”和管理体制,制定出运行管理方案,并参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工程建设中,管理者要参与工程建设监督,避免超规模、超标准建设造成建后运行费过高或建设不考虑管理的要求,投资不够先砍管理设施等问题;工程建成后,要按管理方案确定管理人员、运行机制、核定水价,实行企业化运作。

四是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性事业。饮用水是农民日常生活所依赖的,而供水投资是个别农户或者整个社区农户所无力负担的,具有公益性事业的特点。国家在投资政策上要按公共财政办法扶持建设。投资不应该考虑盈利和回报。但农村饮水工程又有他的特殊性,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日常运行、管理、维护等费用,国家包不了,也包不起。因此,在建设上要靠各级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更要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农户、联户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在运行管理方面要按市场机制的办法操作,实行有偿供水,成本收费,企业化运作,从而达到良性运行的目的。政府要加强对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扎扎实实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目前,2423万人的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时间紧,任务重,必须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资金和建后管理。最近水利部抽调100多人组成22个调查组,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共抽查了52个县、125个乡镇的230多处工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总体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工程进度慢。部分省(自治区)领导重视不够,协调不力,导致计划和资金在省级滞留的时间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严重影响了饮水解困工程的进展。

二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不落实。个别工程存在建设方案不征求群众意见、设计不测量、靠地图作业、水源论证不充分等问题,也有部分工程存在材料设备采购把关不严、施工队伍选择随意性大、验收卡不真实等问题。

三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资金和财务管理不严。多数地、市、县级没有配套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全部由受益群众承担。资金和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大量的以拨代支、大额现金支付和白条报销等问题。

四是工程建后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产权不明晰,水价不到位,甚至没有计收水费,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要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始终把工程建设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实行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目前,帮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投资渠道比较多,有水利国债专项、国家财政小型公益设施项目、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社会捐款和农民自筹等。但不管哪个渠道的投资,都要按照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的建设管理办法,实行项目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项目管理要抓好六个环节:一是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量大面广,单个工程规模小,所以必须做好规划工作。要根据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特点,实行项目打捆、分片编制可研报告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将解困的对象认真落实到具体的县、乡、村或农户,并建立名册卡片,即:集中供水工程要落实到村,分散工程要落实到组、户,保证解决人口与规划人口相一致;要搞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论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要征求群众意见,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公开实施方案,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取得他们的同意。二是严格设计和审批制度。各地要在精心勘测、科学选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形式,所有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做单项工程设计,分散工程要有典型设计;审查重点是看水源是否可靠,技术方案与概算是否合理,自筹资金是否落实,有无建后管理方案等。三是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材料设备的采购,要实行县以上集中采购,100万元以上的材料设备公开招投标。产品到货后,要严格抽样检测,塑料管要进行打压试验,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劣质、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入农村饮水工程。四是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对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20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要实行招投标。对小型和微型供水工程,如水窖、水池、水柜等,由受益户自建、自管,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五是把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关。对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要推行工程监理制,实行跟班、旁站监理;对分散的小型工程要实行巡回监理,特别是要推广受益农户代表的全程跟班监督。六是严格把好工程验收关。项目完成后,县、乡要组织进行逐项验收,省、地、市采取随机抽验,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

2.加强水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困难的地方,一般县、乡财政状况比较差,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易出现挤占、截留和挪用资金的现象,要采取得力措施,严格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的发挥效益。一要切实保证配套和自筹资金的到位。要向基层干部和受益群众进行宣传,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这不仅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需要,更是使受益群众更加珍惜和爱护饮水工程的需要。没有资金筹措方案的设计报告不予批准,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开工,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二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债资金管理和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要积极推行县级以上“报账制”,先干工程后付款。健全票据审核和资金拨付管理制度,杜绝弄虚作假、少干多报等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物资采购和施工队伍选择中吃回扣的问题。对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也要加强管理,统一制定管理办法,做到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都有章可循。三要加强资金监督检查。各级水利部门要不定期地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资金落实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积极配合财政和审计部门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认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四是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要实行投资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工程规模、建设内容、工程量、工程总投资、国家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等。

3.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群众长期受益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量大面广,且规模大小不一,建后管理难度很大。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改革产权和创新机制方面下功夫。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在管理体制方面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水窖、水池、水柜等微型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体制。二是以自然村或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采取国家补助、群众自筹,产权归受益农户,在水利部门指导下,受益农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协会,实行自主管理。三是跨村、跨乡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和群管结合的管理体制。由乡水利站或县水利局成立供水站和村管相结合。国补资金主要用在供水枢纽和骨干管网部分,水利部门为项目法人。入村部分由受益村自主管理。要改革运行机制,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由供水站自己管理,也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办法进行管理。在水价的确定上,原则是按照国家计委《关于水价改革的意见》精神,以成本水价计收水费,个别地区目前确实困难的,可在保证运行费、维修费的前提下逐步到位。也可采取其他的“养站田”“养站林”等办法解决。对收取的折旧费、维修费等要加强管理,探讨新的思路和办法。如通过建立协会、社会保险等办法解决。

4.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农村饮水解困工作

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涉及面广,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光靠水利部门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各级政府的精心组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把工作做好。在组织领导方面,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要成立由水利、计划、财政、扶贫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工程建设工作,督促检查资金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制定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投资政策,制定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三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任务和时间要求,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还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和受益区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这项事业,使农民积极投工、投资,形成多方位、多渠道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合力。在实际工作中,水利系统的各级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

当前全国农村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活动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中心,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突出的实际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农村饮水困难是缺水地区老百姓所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最紧迫的生活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就是关心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有利于保持农村的稳定,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个根本的出发点,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使干部经常受到教育,让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

一、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十分重视。温家宝副总理多次强调指出“下决心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这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西部大开发要办几件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事,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取多种工程措施,兴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饮水工程”。这为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指明了方向。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汪恕诚部长在2000年水利厅局长工作会议上提出首先解决《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的242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作为水利干部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桥梁和纽带。一是加大了投资力度。国家计委、水利部把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3年共安排了57亿元国债资金,到2002年年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的2423万人饮水困难将基本得到解决,372万人氟砷病改水问题同时得到解决,该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受到全国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二是制定政策和措施。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制定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编制了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座谈会、派调查组下基层调研等推动工作。最近水利部又抽调了100多人组成22个调查组到24个省市区调查农村饮水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展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地从领导到基层干部,特别是饮水困难地区的群众热情很高,工作力度很大。目前下达计划的项目80%已开工建设,其中36%的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总体进展顺利。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村许多地方长期存在饮水困难。到2000年初,全国9.4亿农村人口中,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仅有3.7亿人,手压机井和其他方式供水的有5.1亿人,按照1984年制定的饮水困难标准,全国有50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在饮水困难人口中2423万人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下来的饮水困难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余2597万人是近年来因人口自然增长、气候干旱、水源变化、水质污染等原因新增或返困的饮水困难人口。农村饮水困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年降雨量200~600mm,西北部分地区270~320mm,最少的仅10多mm,十年九旱,多年连旱,造成这一地区长年缺水。二是工程型缺水。在西南、华南、华中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虽在1000mm左右,但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河流深切,水利工程设施不足,有水蓄不住。“人在山上住,水在山下流,听水响,看水流,山上用水贵如油”是这些地方真实的写照。三是水质型缺水。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和地面水含氟砷严重超标,病区群众长期饮用,轻者患氟斑牙,重者骨骼变形乃至瘫痪。加之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污水不合理排放,使水源水质恶化,严重影响饮水安全。随着近几年气候的变化,干旱少雨,全国每年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有1000多万。

二、明确思路,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全国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开创新局面。

1.充分认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涉及人口多、范围广,工程建设规模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且大多分布在高原、深山、高寒、水库移民、荒漠化、石灰岩山区等自然条件差的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建设难度大;农村饮水困难是相对一定的标准而言,现行的标准仍采用1984年制定的“三个一”标准(居民点至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km或垂直高差超过100m,氟病区饮用水源中含氟量超过1.1mg/L),已不能适应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从饮水安全的角度,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的评估,我国尚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从长远看,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多,层次多,协调工作难度大。该项工作涉及到水利、计划、财政、扶贫、卫生等部门,易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需要地方政府精心组织和受益区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从思想上做好长期作战和打硬仗的准备。

2.进一步明确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思路

针对目前农村面临的形势和饮水解困工作的特点,必须进一步明确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总体思路,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心,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标准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稳定解决、逐步提高的原则,采取地方政府和群众自力更生为主,国家适当扶持的办法,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改革和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加快农村饮水这一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总体目标是:首先解决“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的2423万人的饮水困难,这个任务2002年年底可基本完成,剩下的2597万人的饮水困难,也要在2005年之前基本解决。中央在资金上将继续给予适当补助,并且要分地区、分层次采取不同投资政策和解决办法。按照现行标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已基本解决的地区,要及时实现工作重点和工作范围的转变,制定和实施提高标准或农村自来水发展规划。2005年以后,全国农村饮水工作重点将转向以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标准,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普及农村自来水,实现农村供水事业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上来。

3.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村饮水是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照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要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二是稳定解决,逐步提高。要以稳定的水源和可靠的工程为基础,使缺水地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比较彻底地解决。先解决有水喝的问题,再解决自来水入户的问题。集雨水窖是靠天吃饭,供水保证率低。所以,要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建一些保证率高的水源工程,以便在特大干旱年份采取应急措施,保证群众有水喝。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对水源有保证、人口较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尽可能建设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对居住分散,人口较少,交通与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则要考虑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用分片建池、集雨水窖、水柜等办法解决。四是坚持地方政府和群众自力更生为主,国家适当扶持,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投入。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兴办农村饮水工程的积极性。国家补助资金实行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国补资金主要补助水泥、钢筋、管道等材料费,劳务等要由农民自己承担。

4.处理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的关系。农村饮水困难地区大多是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方,要按照现代水利思路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的矛盾。首先保证群众生活用水,严格控制灌溉用水和高耗水作物。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多数群众生活用水采取地下水手压井的方式,农业生产用水也同样是利用地下水。随着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解决农村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西北、华北等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也存地类似的问题。解决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矛盾,要在综合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要有一个宏观控制指标,用水户的用水定额也要有一个指标控制,同时综合采取法律和经济手段,控制总用水量,优化配置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注意节约和保护,保证农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二是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的关系。在水源、人口和经济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优先发展集中供水,有效避免今后低水平重复投资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打下基础。目前所建的饮水工程,重点是解决农民群众吃水难,原则上只送水到集中供水点,但最好能与下一步农村自来水的发展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一步到位,发展农村自来水;条件不成熟的地方,水源和主干管要打好基础,以后有条件再引水到户。要注意农村供水的水平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超出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不能搞行政命令和一刀切。

三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建设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是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就农村饮水工程而言,“三分建”“七分管”。管理包括建设之前的管理、建设中管理、建设后的管理。在工程建设之前就要明确工程的“业主”和管理体制,制定出运行管理方案,并参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工程建设中,管理者要参与工程建设监督,避免超规模、超标准建设造成建后运行费过高或建设不考虑管理的要求,投资不够先砍管理设施等问题;工程建成后,要按管理方案确定管理人员、运行机制、核定水价,实行企业化运作。

四是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性事业。饮用水是农民日常生活所依赖的,而供水投资是个别农户或者整个社区农户所无力负担的,具有公益性事业的特点。国家在投资政策上要按公共财政办法扶持建设。投资不应该考虑盈利和回报。但农村饮水工程又有他的特殊性,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日常运行、管理、维护等费用,国家包不了,也包不起。因此,在建设上要靠各级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更要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农户、联户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在运行管理方面要按市场机制的办法操作,实行有偿供水,成本收费,企业化运作,从而达到良性运行的目的。政府要加强对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扎扎实实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目前,2423万人的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时间紧,任务重,必须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资金和建后管理。最近水利部抽调100多人组成22个调查组,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共抽查了52个县、125个乡镇的230多处工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总体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工程进度慢。部分省(自治区)领导重视不够,协调不力,导致计划和资金在省级滞留的时间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严重影响了饮水解困工程的进展。

二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不落实。个别工程存在建设方案不征求群众意见、设计不测量、靠地图作业、水源论证不充分等问题,也有部分工程存在材料设备采购把关不严、施工队伍选择随意性大、验收卡不真实等问题。

三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资金和财务管理不严。多数地、市、县级没有配套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全部由受益群众承担。资金和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大量的以拨代支、大额现金支付和白条报销等问题。

四是工程建后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产权不明晰,水价不到位,甚至没有计收水费,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要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始终把工程建设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实行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目前,帮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投资渠道比较多,有水利国债专项、国家财政小型公益设施项目、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社会捐款和农民自筹等。但不管哪个渠道的投资,都要按照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的建设管理办法,实行项目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项目管理要抓好六个环节:一是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量大面广,单个工程规模小,所以必须做好规划工作。要根据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特点,实行项目打捆、分片编制可研报告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将解困的对象认真落实到具体的县、乡、村或农户,并建立名册卡片,即:集中供水工程要落实到村,分散工程要落实到组、户,保证解决人口与规划人口相一致;要搞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论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要征求群众意见,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公开实施方案,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取得他们的同意。二是严格设计和审批制度。各地要在精心勘测、科学选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形式,所有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做单项工程设计,分散工程要有典型设计;审查重点是看水源是否可靠,技术方案与概算是否合理,自筹资金是否落实,有无建后管理方案等。三是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材料设备的采购,要实行县以上集中采购,100万元以上的材料设备公开招投标。产品到货后,要严格抽样检测,塑料管要进行打压试验,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劣质、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入农村饮水工程。四是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对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20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要实行招投标。对小型和微型供水工程,如水窖、水池、水柜等,由受益户自建、自管,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五是把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关。对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要推行工程监理制,实行跟班、旁站监理;对分散的小型工程要实行巡回监理,特别是要推广受益农户代表的全程跟班监督。六是严格把好工程验收关。项目完成后,县、乡要组织进行逐项验收,省、地、市采取随机抽验,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

2.加强水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困难的地方,一般县、乡财政状况比较差,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易出现挤占、截留和挪用资金的现象,要采取得力措施,严格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的发挥效益。一要切实保证配套和自筹资金的到位。要向基层干部和受益群众进行宣传,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这不仅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需要,更是使受益群众更加珍惜和爱护饮水工程的需要。没有资金筹措方案的设计报告不予批准,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开工,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二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债资金管理和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要积极推行县级以上“报账制”,先干工程后付款。健全票据审核和资金拨付管理制度,杜绝弄虚作假、少干多报等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物资采购和施工队伍选择中吃回扣的问题。对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也要加强管理,统一制定管理办法,做到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都有章可循。三要加强资金监督检查。各级水利部门要不定期地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资金落实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积极配合财政和审计部门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认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四是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要实行投资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工程规模、建设内容、工程量、工程总投资、国家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等。

3.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群众长期受益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量大面广,且规模大小不一,建后管理难度很大。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改革产权和创新机制方面下功夫。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在管理体制方面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水窖、水池、水柜等微型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体制。二是以自然村或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采取国家补助、群众自筹,产权归受益农户,在水利部门指导下,受益农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协会,实行自主管理。三是跨村、跨乡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和群管结合的管理体制。由乡水利站或县水利局成立供水站和村管相结合。国补资金主要用在供水枢纽和骨干管网部分,水利部门为项目法人。入村部分由受益村自主管理。要改革运行机制,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由供水站自己管理,也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办法进行管理。在水价的确定上,原则是按照国家计委《关于水价改革的意见》精神,以成本水价计收水费,个别地区目前确实困难的,可在保证运行费、维修费的前提下逐步到位。也可采取其他的“养站田”“养站林”等办法解决。对收取的折旧费、维修费等要加强管理,探讨新的思路和办法。如通过建立协会、社会保险等办法解决。

4.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农村饮水解困工作

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涉及面广,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光靠水利部门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各级政府的精心组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把工作做好。在组织领导方面,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要成立由水利、计划、财政、扶贫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工程建设工作,督促检查资金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制定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投资政策,制定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三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任务和时间要求,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还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和受益区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这项事业,使农民积极投工、投资,形成多方位、多渠道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合力。在实际工作中,水利系统的各级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