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7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司局领导 > 正文
李代鑫:在湖北省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12月6日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     李代鑫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4/12/17    

参加湖北省灌区工作会议我非常高兴。这次会议的召开说明湖北省水利厅党组、段安华厅长非常重视灌区建设和改革。听了以上发言和介绍,看了改造现场,加上上次在荆门等地的调研,我感到湖北省不但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搞得好,而且紧紧抓住国办水管体制改革文件出台的机遇,大力推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值得学习,也值得推广。等会段厅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先讲三点意见:

第一 农村水利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和农民。目前“三农”的问题还远未解决,从农民收入来讲,城乡差别很大。据统计,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是3.23:1。根据国际上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的正常差距为1.5~2倍。从农民的吃水来讲,全国有8亿多农民,到今年为止累计解决了2.6亿农民吃水困难。但从调查的情况看,现在全国还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吃高氟水的6300万人、高砷水200多万人、苦咸水3800多万人、血吸虫病区急需解决饮水的约220万人。另外农村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条件都明显落后于城市。

如何解决农村的问题,怎样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工业反补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我想要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应自觉地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主动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来说,一是加强农民生活用水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生产用水和排水设施建设。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

其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有13亿人口,据测算每年需9800亿斤粮食才能维持供需平衡。从2000年开始全国连续四年粮食减产,到2003年,只有8600亿斤,当年缺口1200亿斤,只有吃库存粮。有人说今年不是增产了500多亿斤粮食吗?应该看到这只是恢复性的增长,今年的增产除了政策好、人努力外,气候好、粮价高起了关键作用,并不是生产能力有了提高。有人说靠进口粮食,这是不可能的,中国粮食安全不能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立足于国内解决粮食问题,这是我们的基本方针。由于耕地减少,有市场需求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等原因,我们正常年景下的粮食产量只能有9300亿斤左右,要保证9800亿斤的需求远远不够,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靠科技支持,二是靠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目前,全国有18多亿亩耕地,灌溉面积8.38亿亩,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的70%,生产的经济作物占全国的90%,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所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关键是提高灌区粮食生产能力,而提高灌区粮食生产能力关键是形成新的投入保障机制。因为一方面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不配套,据统计全国大约每年有1亿亩地不能保证灌溉。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工数量锐减,2003~2004年全国投工投劳减少55亿个。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没有新的投入机制。村内工程“一事一议”,从目前来看很困难,跨村工程纳入县乡财政,实际很难落实。我认为建立新的投入机制,一是国家要增加投入,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二是要用民主的方法组织动员农民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的投入机制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三,最近温家宝总理连续三次对灌区建设与改革作了批示:“要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包括大型灌渠改造),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统筹规划和安排” 。“发展节水灌溉,确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须采取综合措施,把改造灌溉设施,普及节水技术同改革管理体制结合起来”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巩固农业基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一项重大任务” 。回良玉副总理提出明年和近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中型灌区和平原地区主要搞渠系配套,让水能够真正流进地里,要做到节水防渗;山区、丘陵区和干旱缺水地区、广大贫困地区搞好雨水集蓄利用。”

为贯彻落实总理的批示,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题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并将出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若干政策意见,包括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民投工投劳兴修水利,对大中型灌区加大投入,对节水设备给予补贴。以上情况说明中央继续坚持重中之重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的方略,坚持少取、多给、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给我们农村水利,特别是灌区节水改造带来好的机遇。

第二 下一步的想法和打算

中央重视农村水利,重视灌区建设,我们怎么办?根据水利部党组的部署,结合近几年情况,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关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解决了5700万的饮水困难,取得了很大成绩。11月27日,在四川广安召开的全国饮水工作会议上,汪恕诚部长发表了重点讲话,提出 “把保障人民饮水安全作为当今水利的第一任务”。我们要按照汪部长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饮水安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是在摸清水资源状况和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的情况下,切实做好饮水安全规划。二是2004年~2006年饮水安全应急规划已通过评审,计划3年时间投资80多亿解决2400万人饮水安全。规划已由发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报国务院,我们要狠抓落实。三是抓好管理,明确供水工程管理责任,建立合理水价机制。不仅让农民有水喝,而且要长期有水喝。

2、关于灌区问题。总体上是按“两改一提高”的要求,继续抓好建设特别是改革。一是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目前已完成了加强灌区建设保证粮食安全的规划,计划8年向大型灌区投入300个亿,投资向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倾斜,以前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投资占40%,今年是60%多,明年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倾斜,同时力争新开一批大型灌区。二是明年上半年开展大型灌区的评估,做好“十五”总结。我们将准备评估提纲,要求各省按评估提纲先自查,提出自查报告。农水司将组织有关专家到各地检查,完成评估报告,总结“十五”期间大型灌区的建设管理情况,作为编制“十一五”计划的依据之一。三是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促进农业节水。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各省主要农作物用水定额的编制工作,将反馈给各地发布,作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依据。四是努力抓好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关键是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全面推进灌区改革。重点为三个方面:一是供用水关系。用水者参与灌溉管理符合村务公开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节约了用水,减少了政府调解用水纠纷的工作量,要积极组织推进,准备明年上半年出台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指导意见,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二是解决供用水的经济关系。要形成合理水价机制,科学测算水价,做好宣传,在收水费、用水费的工作中要注意公开,让农民、干部、社会各界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三是管理单位内部改革。公益、准公益性、企业划开,公益、准公益性纳入财政,严格定岗定编。

3、关于山区集雨工程。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我国山区占国土69%,山区人口占56%,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地方还是决定因素。通过山区集雨工程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用水,还可以解决生产用水。从四川、贵州等地来看,山区集雨工程效果很好,不但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饮水困难,而且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山区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争取加大投资,做强做大,为山区农民群众解决更多的问题。

4、关于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水利部文件出台后,各地抓得比较紧,已有7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通过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对使用权或所有权进行转制,效果较好,共盘活120多亿元资金。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效益好的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比较好办,效益差的小型水利工程改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国家将对小型水利建设补助,我们水利部门要做好工作,要搞清楚小型水利工程有多少,是什么特点,跨乡跨村的占多大比例,怎么才能搞好服务,做好前期工作,争取主动。

第三 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是大型灌区评估工作即将展开,届时请各水利局、各灌区按照要求提供以下七个方面资料:①经过几年改造,水利用系数提高了多少,没有开工的要分析现状。②改造以后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作用如何?③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展如何?④用水户协会发展中有什么问题?⑤管理单位有无定岗定编,人事制度改革?⑥如何运用水权、水市场的理论指导农业用水节约后向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转换。⑦灌区节水改造如何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二是进一步推进灌区的改革。湖北省堤防、水库、灌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已走在前列,希望在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结经验,给全国提供改革经验。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