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点实施方案工程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深度?考虑到末级渠系工程建设规模小、任务紧等因素,可以将实施方案与初步(施工)设计编制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即实施方案编制时,工程设计达到施工设计要求,便于按时进行工程施工建设。工程布局图比例尺参考《实施方案编制提纲》;典型设计和结构设计图比例尺等按有关规范要求确定。
2、投资概算以什么为依据?
工程概算按照地方(省)水利工程投资概算编制办法和定额依据进行编制。末级渠系改造属田间工程,其部分施工以受益群众投工投劳为主,因此,在概算编制时,应适当核减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等。另外,对于临时工程内容不应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求标准对待,根据实际情况也应核减。
3、项目效益如何具体分析总结?
编制提纲对试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不同灌区情况差别较大,效益的具体侧重方面不同,应根据灌区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项目效益。除了提纲中提到的效益方面外,还应总结灌溉周期缩短、抗旱能力增强、及时保障灌溉供水及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等方面效益情况。项目效益不是分析结果,而应是实际产生的效益,让农民用水户真正得到实惠的效益,所以,在试点建设中,必须重视进行效益观测、统计,建立资料档案,进行项目跟踪对比分析。
4、如何理解管理办法中逐步实现“量水到(农)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的要求?
细化量水方式是一个逐步实施过程,不同灌区工程设施条件相差较大,用水管理体制与方式不同。试点建设中,量水口设置到末级渠系的哪一级,细化到什么程度要根据灌区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建设。末级渠系是指斗渠(1m3/s)及以下的固定渠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