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是全国首批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省之一。据赴江西省调研的中央专家组反映,为做好试点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江西省水利厅、项目所在灌区管理局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水利厅专门召开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经验交流会,各灌区针对用水者协会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目前,各灌区正在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对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从江西省开展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看,主要做法和经验是:(1)严把选点关。选取的三个试点项目区都是骨干渠道已进行过节水改造、水源有保证、灌面集中,且灌区管理单位和受益群众积极性高并已组建用水户协会的末级渠系内。(2)指导和规范用水者协会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省水利厅、项目所在灌区管理局利用开展末级渠系改造试点的契机,指导用水者协会建章立制,完善运行机制。(3)多次召开由灌区管理人员和参与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编制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和研讨会,统一思想,集思广义,为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个灌区组织编制的可研报告顺利地通过了由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审查和由水利部组织的核审。(4)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项目区确定后,江西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开展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的重要性,同时,灌区管理局还针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和用水户协会如何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使受益区的农户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好投工投劳的各项准备工作。专家组依据《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和《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提纲》,针对江西省的实际,提出了几条具体意见:(1)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研报告的审查意见和复审意见。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要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要明确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协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合理控制投资,科学分析效益。(2)工程形式要因地制宜,工程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要高标准要求。通过试点,要基本完善末级渠系的配套,基本健全量测水设施,实现末级渠系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的目标。(3)试点项目工程建设要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用水户参与的积极性。(4)要重点突出“增效与减负”效益。通过未级渠系改造,解决“上通下阻”问题,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减少农民实际负担的水费支出,杜绝水费层层加码和搭车收费。(5)末级渠系试点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落实与使用、水价改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项目建成后要抓紧验收和总结,并将相关材料及时报送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从江西省开展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看,主要做法和经验是:(1)严把选点关。选取的三个试点项目区都是骨干渠道已进行过节水改造、水源有保证、灌面集中,且灌区管理单位和受益群众积极性高并已组建用水户协会的末级渠系内。(2)指导和规范用水者协会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省水利厅、项目所在灌区管理局利用开展末级渠系改造试点的契机,指导用水者协会建章立制,完善运行机制。(3)多次召开由灌区管理人员和参与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编制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和研讨会,统一思想,集思广义,为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个灌区组织编制的可研报告顺利地通过了由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审查和由水利部组织的核审。(4)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项目区确定后,江西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开展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的重要性,同时,灌区管理局还针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和用水户协会如何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使受益区的农户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好投工投劳的各项准备工作。
专家组依据《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和《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提纲》,针对江西省的实际,提出了几条具体意见:(1)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研报告的审查意见和复审意见。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要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要明确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协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合理控制投资,科学分析效益。(2)工程形式要因地制宜,工程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要高标准要求。通过试点,要基本完善末级渠系的配套,基本健全量测水设施,实现末级渠系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的目标。(3)试点项目工程建设要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用水户参与的积极性。(4)要重点突出“增效与减负”效益。通过未级渠系改造,解决“上通下阻”问题,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减少农民实际负担的水费支出,杜绝水费层层加码和搭车收费。(5)末级渠系试点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落实与使用、水价改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项目建成后要抓紧验收和总结,并将相关材料及时报送水利部农村水利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