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3月19日,水利部末级渠系改造试点专家组,在水利部农水司姜开鹏副司长带领下,对河北省石津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考察,走访了用水户协会,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就试点建设管理与工程建后管护、农民参与建设与管理、工程建设标准等问题与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协会进行了交流讨论。为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专家组逐条对《实施方案编制提纲》内容进行了集中讲解,对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试点项目建设、管理等问题与灌区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对编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专家强调,试点项目建设,重点是在进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配套完善量水设施等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创新田间工程建设机制与用水管理机制,总结政府补助投资与农民自愿投劳相结合进行田间工程建设的经验,通过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促进节水,减少农民水费支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努力实现“末级渠系水利用率提高15%,农民水费支出减少15%”的目标。
河北省水利厅、项目所在市、县水利局和灌区管理局非常重视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工作,围绕提高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减少灌溉用水浪费、减轻农民生产负担、发挥灌区工程整体效益等问题积极思考,提出对策。省级财政已将配套资金落实到位。项目实施单位已经根据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着手实施方案编制,并与当地政府、用水户协会就项目建设其它前期工作进行了协商,并初步达成协议。
现场考察的河北省石津灌区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14个县(市、区)。自1997年以来,连续开展了5期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完成骨干渠系防渗37条,长233 km,配套各类建筑物335座,灌区骨干工程条件大大改善,输水能力与输水安全明显提高。但灌区的末级渠道多为土渠,渠系建筑物不配套,已有的建筑物标准低,并缺乏必要的量水设施,影响了灌溉工程整体效益正常发挥。通过末级渠系改造可以大大提高田间渠系水的利用效率,减少灌溉和工程维护用工。受益区农民对末级渠系改造积极性非常高,纷纷表示自愿投劳投工以补充改造资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