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江苏省大力推进县乡河道疏浚提高农田灌排能力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5/5/28    

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复杂,近年河道淤积问题非常突出,造成用水灌不上、内涝排不出,河道水体污染严重。2003年以来,江苏省组织农民大力开展县乡河道疏浚,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据统计,2003年至2004年,全省共疏浚县乡河道3700条,完成土方2.4亿立方米,累计投入20亿元。2005年度计划疏浚土方1.5亿立方米,目前已完成95%。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使农田用水灌得进,排得出,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河道水质,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江苏省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政府引导。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农村水利工作做出批示,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以河道疏浚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针对本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江苏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管理体制改革、投入政策和组织领导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省政府2004年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后,淮安、宿迁、南通、连云港等市先后制定了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河道疏浚工作的深入开展。

2、规划先行,讲究实效。为了组织和实施好河道疏浚工程,江苏省水利厅于2002年组织各市、县水利部门对全省县乡河道进行勘测调查和统计分析,会同省财政厅编制了《江苏省2003—2007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规划的目标是恢复或适当提高河道设计标准和引排能力,并使县乡河道整体水质提高一个等级,基本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同时更新改造河道沿线建筑物,做好相关水土保持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江苏省紧紧围绕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把县乡河道疏浚工作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河道疏浚的综合效益。

3、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探索财政投入、市场化筹资和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新机制,解决河道疏浚的资金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03年,江苏省级财政安排6000万元资金用于县乡河道疏浚,2004年增加到1亿元,2005年又增至2亿元,同时明确从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中安排30%,用于以县乡河道疏浚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市县财政也加大了投入力度。2003—2004年,全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二是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河道疏浚既是党和政府的事,也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改变过去完全由政府包办代替的做法,把县乡河道疏浚作为“一事一议”的重要内容,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办法,提高“一事一议”的议成率。三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做到“以土换资”、“一举多得”,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河道疏浚。

4、建管并重,规范操作。江苏省水利厅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县乡河道疏浚项目及资金管理的意见》,要求强化河道疏浚工程的建设管理,严格按河道疏浚规划组织实施,建立项目分级管理责任制,实行疏浚补助经费与工程量挂钩的办法等。在规范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工程的建后管理。苏州市各县(市、区)都出台了《县乡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实行市级财政奖励,县(市、区)和乡级财政出资,构建城乡河道维护的专业化管理网络,并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考核制度。盐城、泰州、扬州等市通过“统一规划、政府确权、竞标管护、共同受益”的办法,建立河道的长效管理维护机制,有效地落实了河道工程的管护责任。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