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建林报道:7月31日,江西省德安县丰林镇丰林村村民刘显恩看着捕捞上来100多条活蹦乱跳、个重五六斤的草鱼,开心地笑了:自己投资5万元的民办公助小水利终于开始产生效益了。不仅仅是为防旱,刘显恩还将小水利搞成立体养殖,200多头猪年底也将出栏,纯利可达10多万元。在德安,自2003年9月以来已经有数千农民在“民办公助”政策的支持下,自己出资办起了小水利设施并从中受益。
德安县位于鄱阳湖旁,属向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长期以来农民靠天吃饭。2003年,德安遭遇大旱,近10万亩农田颗粒无收。要避免旱灾重现,就要大兴水利。可是,德安是个吃财政饭的县,兴修水利钱从何来?谁来管理?经过认真广泛调研,2003年9月,德安县委、县政府推出“民办公助”兴修水利政策,有效地破解了农村筹资建设小水利难、水利设施保护维修难、灌溉节约用水难、水面养殖开发难等四大难题。
该县规定:凡民间投资新建小型水利的库容超过1万立方米的,按每万立方米库容15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投资者;对库容不足1万立方米的按每座600元的标准奖励投资者。同时,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所占土地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由县财政部门核准计税面积后给予核减。到目前为止,县财政共投资130万元,吸纳群众和民间资金441万元。全县共新修小水利196处,其中民间投资兴建小山塘122处,渠道清淤64公里,增加蓄水量400万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800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
在村民纷纷投资兴建小水利的同时,德安县对小水利工程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人畜饮水放在重中之重。同时明确规定,防洪时超过限制水位要无条件打开溢洪道泄洪,但抗旱时达到保鱼最低水位,农民必须与经营者协商赔偿损失后,才能放水抗旱,切实维护了民间投资小型水利者的切身利益。
宝塔乡梅桥村四组有200多户人家,多年遭受干旱之苦。在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村民人均集资15元,加上村里的投入,以及县政府的奖励资金,共筹集资金4万多元,修建了一座5万立方米库容的小型水库,一下子增加灌溉面积408亩。村民袁兴柏说:“过去遇到干旱,我们整夜守在田边放水,还经常闹纠纷。现在我们是水库有水,种田不慌!”
水库不仅为村民解决了干旱之苦,带来了社会效益,而且成为村民致富的新平台,发挥了经济效益。德安县明确规定,民间投资新建小型水利享有30年以内的使用权和收益权,30年后将无偿上交集体。近两年来,该县农民利用新建的水库和山塘开展立体养殖,出栏生猪5万头,出笼鸡鸭180万羽,养鱼总收入2800余万元,带来辐射效应8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