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交流材料: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扎实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福建)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5/10/21    

2004年度我省冬春水利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领导下,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水利部、省政府分别召开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定的四大重点,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和质量,坚持为“三农”服务,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冬春水利建设,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省防灾减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从2004年9月1日-2005年3月31日,全省累计完成土石方1.03亿方,投资24.1亿元,投劳0.99亿工日,分别占计划的107.9%、115.6%、106.8%。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大型1座、重点中型6座、小(一)型329座,分别占计划的100%、600%、154.5%;修复水毁水利工程5189处,占计划144%;新建小型水库39座、塘坝71座,分别占计划的125.8%、161.4%,新增蓄水能力7136万方,占计划的125.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5万亩,占农建计划的123%;解决村级供水1709处,占计划的107%;新建乡镇供水58处,占计划的111.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1.19平方公里,占计划的110.7%;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4.72万千瓦,占计划的114.9%。完成山地水利总容量45.33万立方米,占计划119.5%。特别是抗旱防汛、“六千”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葫芦专项整治及水利改革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呈现出领导重视、投入加大、改革创新、注重管理等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到位,组织到位

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是搞好冬春水利建设的基本保证。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水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把“六千”水利建设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在省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调剂资金,投入“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务院部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省政府马上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冬春水利建设及抗旱工作,刘德章副省长亲自作动员部署。为了抓好冬春水利建设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我厅先后召开两次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并派出八位“六千”水利建设督导员进驻八个地市,对全省 “六千”水利及冬春水利建设进行检查督导。为了确保“六千” 水利任务的完成,我厅与各设区市、设区市与各县都签订了责任状,层层抓落实,保证了“六千”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二)积极筹资,确保投入

资金是搞好冬春水利建设的关键,我省各级都能积极采取各种办法,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如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依法征收各种规费、出台政策筹资、多渠道融资、个人捐资集资、利用租赁承包拍卖及国债等形式融资,确保冬春水利建设资金的需要。去冬今春全省共投入24.1亿元用于冬春水利建设,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4.04亿元, 2004年省财政投入水利达3.71亿元,比2003年增加9400万元。这也是近年来省级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年。省长对冬春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年终追加2589万元用于去冬今春水利建设。各市县也加大水利投入,其中,厦门市级财政投入6473万元,比上年增加3198万元,尤其是投资5亿元用于农村自来水建设工程,解决农村的饮用水问题。漳州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其中重点工程内林引水工程投入2450万元。龙岩市级财政投入2306万元,莆田市级财政共投入1501万元,占总投资的6.8%。泉州市市级财政投入2578万元,晋江市财政年度投入4350万元用于冬春水利工程建设。石狮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实施18个行政村通自来水工程。上杭县财政拨出770.7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冬春水利建设,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14%。清流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410万元完成了琴源水库万亩灌区节水改造。延平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370万元用于冬春水利建设,率先对村级人饮工程按1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配套。同时各地加大规费的征收力度,龙岩市堤防维护费从99年的400万元发展到2004年突破1000万元,市级水利建设基金从150万元发展到500万元。泉州市级工程水费征收率达90 %以上,按政策规定收取水资源费230万元、水利建设基金4240万元、堤防维护费4229万元、河道采沙费16万元,很大部分投入到水利建设工程中,水利建设基金划拨到位率达90%以上。三明市共征收水资源费420.8万元(其中市本级118.2万元)、水保“两费”55.95万元、水利建设基金及堤防维护费1600万元。南平市水利规费征收超历史水平,共征收1259万元,其中水利建设基金632万元,堤防维护费554万元,水资源费73万元。各地还采取多种办法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如上杭县推行供水工程建设的5种投融资模式(即股份制模式;租赁协作模式;“三个一点”模式:上级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村财投入一点;个人独资模式;社会捐资模式),聚集社会资金,吸纳民间资本,确保供水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武夷山洋庄大安村、枫波村,延平夏道小鸠村采用BOT形式引进个人投资供水,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突出重点,因势利导

各地围绕省定的四大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各自的重点项目,突出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工程建设及水环境整治等,因势利导,集中资金,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如漳州市确立了芗城区、诏安县作为冬春水利建设重点县,并确立了市区内林引水二期等60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典型示范、调动广大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利用冬春的有利时机,抓紧抢修水毁工程,加固病险水库,确保今年的春耕农业灌溉用水。厦门市突出抓好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计划于2005年10月完成,基本解决全市155个行政村共751个自然村,近62万农村人口(含外来人口)的饮用水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水工程所需资金由市政府承担50%,当地政府承担25%,供水企业承担25%。截止今年3月底,已完成101个行政村439个自然村的管道铺设工作,辐射农村人口35万人,全市农村户户很快就能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水利要发展,出路在改革,重点要创新体制和机制。一是深化水价改革,创新水费计收机制。按照《福建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快水价改革,合理确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芗城区芝山镇前山村使用金峰自来水厂安装自来水,以1.92元/吨为基数公开招投标自来水管理权,最后是1.75元/吨中标。芗城区水费经区政府决定由各镇财政所征收为主,水管单位配合,年终由区财政局统一代扣,划拨水利局水费专户。诏安县政府把亚湖、三姑娘两大灌区的农业水费收入任务纳入县财政统一下达的各乡镇征收,解决了水费征收难的困难,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实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泉州市按照“2003年全面铺开,2004年基本完成”的要求,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2004年计划331处,完成334处,完成100.91%。上杭县政府把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列入对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并按排3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奖励搞得好的乡镇,目前已完成水利工程改制267处,占任务的144%。延平区两年累计完成改制33处,累计改制回收资金5100万元。三是加大灌区改革,创新灌区管理体制。全省逐步推行灌区协会、代表会、公司加农户、经济实体等形式的新管理体制。如上杭县已组建水利协会(管理站)205个,使受益户真正成为灌区建设和管理的主人。永春县岵山灌区节水项目实施后,灌区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规章制度,以村民小组划分用水组,原则上一个村民小组为一个用水组,并选出一名用水代表,灌区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新方式,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四是进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集美区杏林湾水库管理所于2004年10月由编委正式发文成立“两湾(杏林湾、马銮湾)水利设施管理所”,定性为纯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闽清岭里水库,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将水库库区与坝后电站的财务分开管理,独立核算,把管理处确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芗城区和华安县完成4个国有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及明确资金渠道。五是设立水利专户,建立快捷的资金拨付机制。为确保“六千”水利专项资金到位,去年我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文要求各级财政建立“六千”水利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古田、仙游、城厢、上杭、明溪、武夷山等绝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六千”水利工程资金专户,专项资金全部进入水利局专户,实行县级报账制,有效避免了资金拖延、截留和挪用。六是积极发展“民营水利”,创新建设机制。我省不少县市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兴修水利,加快发展民营水利。马尾区东南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筹集资金150万元建设君竹左岸长200m的明渠。延平区南山吉溪农民投资29万元,新建一处400m3的山地水池,对580亩麻竹林进行灌溉。漳州八达电子有限公司投资芗江引水枢纽工程,恢复3个灌区灌溉面积3.83万亩,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七是抓好乡镇水利工作站体制改革,稳定基层水利队伍。延平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经过水利局领导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乡镇水利工作站人员工资由差额拨款改为财政全额拨款,从2005年1月份起列入财政发放工资,区财政每年多出资40多万元,解决了基层水利员的后顾之忧,极大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五)政策引导“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办水利

针对冬春水利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省各地通过宣传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组织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激发农民自愿投入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南平市松溪县通过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确保“一事一议”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工作机制。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一事一议”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将“一事一议”项目落实情况列入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与干部补贴、奖金挂钩,定期考评,年终计奖,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开展“一事一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监督机制。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作为村务监督员,对“一事一议”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确保操作不走样,督促项目尽快落实。四是建立公开制度。设立民情民意信箱,对“一事一议”工作情况每季度公开一次,项目建成后,将工程的财务结算及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科学合理的“一事一议”制度不仅减轻了县、乡、村财力的负担,解决水利建设资金问题,及时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维护任务,还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及效益。松溪县已有85%以上的村采用“一事一议” 开展冬春水利建设,修复水毁水利工程234处,清淤渠道85公里,加固堤防7.2公里,疏浚河道13公里。

上杭县创新“一事一议”做法,解决村级水务有关问题。参照《福建省村务民主听证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创新,引导乡、村采取“民主听证,一事一议”的方式来决定农业水价和水费收缴与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农村水务“一事一议”的实施办法。如通贤乡通贤村根据听证项目的特点,采取现场听证与会场听证相结合的听证模式,组织听证代表到通贤水库现场察看,再到听证会场进行水费收缴管理项目听证。有的试点村提供几种不同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供听证代表讨论选择。通过推广村级水务民主听证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受益农户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农业灌溉投入的积极参与者,既增强了农村水利活力,又有利于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规范化管理和重质量、重效益方面转变。

清流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金。认真学习贯彻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今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建立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并形成纪要。《纪要》中明确规定,从2005年开始,每年财政筹措不少于50万元,实行独立账户管理,专门用于配套解决群众急需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及维修资金需求。目前基金已经全部到位。政策出台后立即在社会及农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不少乡镇干部及农民纷纷打电话或者到县水利局咨询,要求增加对本地小型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的任务。

(六)加强监督,狠抓质量

质量是冬春水利建设的命脉之所在,各地严把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狠抓质量管理,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把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竣工验收“三道关口”,抓好材料设备采购、施工队伍选择、工程检查验收、资金管理使用、技术质量监督“五个环节”。并按照“先建制、后建设”的要求,对投资较大的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对小微型项目,明确指定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对农民自行施工的项目,分片派出技术人员帮助设计,现场进行施工指导,项目建成后,县水利局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如武夷山市严把供水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质量监督等每个环节,主要措施有:一是优化设计、降低造价。针对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方式多样、水源条件不相同等特点,市水利部门在审查工程设计方案时,深入实地勘查,择优比较,在满足水质、水压、水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二是严格招投标。为杜绝工程施工队伍“暗箱操作”,要求所有的供水工程项目必须对外实行招投标,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三是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一方面由市水利局质量监督站负责,把好水质化验、工程施工、材料设备采购、工程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将农村供水工程纳入社会监督中,通过人大代表视察,党政机关检查,聘请群众监督员等多种措施,全面加大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农村供水工程真正建成“放心工程”和“民心工程”。

(七)舆论鼓动,促进发展

为了抓好水利宣传工作,我厅年初就制定了《2004年福建水利宣传工作要点》,10月份专门制定了《2004年度宣传统计考评办法》,省厅各处室、各地及有关新闻单位按照工作要点及《考评办法》要求,积极做好水利宣传统计工作。省冬春办每年都举办1-2次水利宣传员、统计员培训班或工作经验交流会,聘请福建日报记者给各地水利宣传员上课,介绍编写新闻报道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宣传员采写新闻报道能力及新闻的敏感性。省冬春办经常与省里新闻媒体联系,及时提供新闻素材及做好宣传工作。如组织省电视台记者深入霞浦、长泰等县,拍摄千万农民饮水纪录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福建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引起较大反响,有的农民打电话询问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具体政策和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兴建村级供水工程的积极性。省冬春办与福建广播电视台合办《冬春水利暨‘六千’水利专题》报道,于每周四19:30在103.6频道播出,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冬春水利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兴修水利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发动群众兴修水利与加重农民负担等同起来,组织群众工作不到位,冬春水利建设开展的一般,进度较慢。

(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但对小型灌区几乎没有投入,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我省由于地理条件原因,大部分灌区为小型水利工程。渠道相当部分是土渠,渗漏严重,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基层水利技术力量不足。近年来各县(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减少,部分县(市)多年未进一个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而各地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多、任务重,加上乡镇机构改革,水利工作站合并,专业人员减少,部分乡镇甚至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各地普遍反映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跟不上工作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资金缺口大。我省山区、老区等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各级都配套了部分资金,提高了补助标准,在投融资机制上也有创新,但筹集到位资金数量还是较少,而工程投资相对较大,补助资金仅占工程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资金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如部分主村人口多、投资大的村级供水工程,因资金缺口太大,无法动工,村民饮水困难尚未解决。南平延平区夏道镇的洋头村供水工程,共投入45.5万元,而各级补助资金只有5.5万元,仅占工程造价的12%,仍有相当数量的资金缺口。

(五)水毁修复任务重。近年来,我省遭受多次台风暴雨袭击,水毁水利工程多,修复任务重,特别是农村小型水毁水利工程由于资金困难,欠帐较多,一旦遇到大旱,农业灌溉普遍存在困难,影响农业生产。

二、2005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算

(一)工作重点

按照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抓好贯彻落实。福建省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工作重点:一是把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二是全面完成今年“六千”水利工程建设任务。三是抓好水利改革,突出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二)目标任务

计划完成土石方0.89亿方,投资20.53亿元,投劳0.79亿工日。修复水毁工程10956处,完成村级供水工程1724处,新建乡镇供水24处,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53座,建设山地水利水池29.53万方,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9平方公里,新建水库塘坝145座,新增蓄水能力3413万方,新增装机容量24.69万千瓦,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1万亩,完成围垦合龙面积1.8万亩,新建、加高、加固乡镇堤防89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2万亩。

(三)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计划,早动手。我省于8月份就开始部署各地做好农建计划,于9月底完成全省2005年度农建计划。特别是在我省接连遭受多次大范围暴雨洪水以及强台风的正面袭击,尤其是受闽江“6.17”洪水和第五号强台风“海棠”和第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14号强台风“泰利”等洪水台风灾害的袭击,对各类水利工程破坏严重,造成大量水毁工程,不同程度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厅于8月25-9月9开展全省水利水毁工程冬春集中整治修复的普查工作,及时掌握各地水利工程水毁的情况;于9月12日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抽查及水毁修复工作,并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预计追加财政3000万元),利用秋冬春季节集中整治与修复,满足春耕生产及群众生活的用水需求,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2、创新机制,“一事一议”办水利。在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启动,取消统一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的情况下,要求各地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农建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及组织形式,以“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政府的“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努力争取省政府出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千方百计筹集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新机制,确保农建资金需要。依法征收各种规费,抓好水价改革,加大水利投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力争国家及省里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标准化农田建设、以工代赈、金融债券、重点旱片治理等专项资金有较大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修水利。

4、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农建全面发展。我省十几年来都列出省级专项资金220万元,用于奖励冬春水利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冬春水利采取年终总评与平时考查相结合(总评考查占70%、平时占30%)的办法,评出一批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表彰奖励。全省分东西南三个赛区,每年由我厅农水处、水管处、建设处三个处室牵头组织有关处室和单位,对全省农建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进行阶段考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竞争氛围,促进农建工作顺利开展。

在全国农建工作会议后,我省计划与去年一样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农建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农建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05年度农建任务,迅速掀起以水毁修复为重点的农建热潮。

三、建议

(一)建立全国农建竞争奖励机制。建议水利部拨出一定经费奖励农建工作突出的省份,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建议以国务院名义召开每年度的农建工作会议,部署每年农建工作,总结经验及表彰先进。

(三)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农建期间水利部积极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联系,加大水利宣传,促进各地政府更加重视水利。

(四)加强乡镇水利工作站建设。乡镇水利工作站是做好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指导及把好工程质量的关键,对确保基层水利技术队伍的稳定十分重要。建议水利部出台有关政策,恢复稳定乡镇水利工作站机构,核定水利工作站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及经费,最好能垂直管理。

(五)我省今年连续四次遭受强台风及特大暴雨的袭击,累计有17215处大小水利工程受到破坏,损失惨重,水毁修复任务十分艰巨,资金十分困难,建议水利部在今年农建中给予支持2000万元,及时修复水毁工程,确保农业春耕生产及防台度汛安全。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