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交流材料: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推进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发展(内蒙古)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5/10/24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三北”,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亿亩,草地面积13亿亩,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区大部分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是全国严重干旱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我区立足实际,兴水利、除水害,坚持不懈大搞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2005年度,我区各地认真贯彻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牧区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小型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牧区水利工程、饮水解困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全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4.25亿元,农牧民投工9027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85亿立方米,全区修复水毁工程684处、加高加固堤防114.67公里、疏浚河道48.3公里;加固水库塘坝87座,新建乡镇供水工程244处;新建水源工程2.34万处。全区新增灌溉面积186.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16.0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0.2万亩;新建灌溉饲草料地面积 43.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19.6平方公里;解决了44.96万人、83.3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区农牧业生产条件、农牧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经过多年不断的建设与发展,我区初步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体系和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截至2004年底,全区在黄河、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等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建设堤防5764.61公里,建成水库474座,总库容78.3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9座,总库容49.58亿立方米);水闸111座;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72处,打机电井34.11万眼,配套28.7万眼;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953.9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43.96万亩;牧区灌溉饲草料地面积441.3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2万平方公里;解决了680万人、145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大中小水电站30余座,装机113.4万千瓦(含万家寨108万千瓦)。全区水利工程年供水量已达169.16亿立方米。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为自治区工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全区农牧业抗灾能力显著提高,具备了年生产150亿公斤粮食,饲养7000万头(只)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取得了实质性转变,牧区舍饲、半舍饲养殖全面兴起, 圈养牲畜达1600万头(只),畜牧业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天然草场得到了有效保护,禁牧休牧面积达到60000万亩,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2004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600元;综合经济能力明显加强,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

二、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推动2005年度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发展,我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命脉”,提高认识

始终从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把水利建设贯穿于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中。按照“兴水、强区、富民”的发展思路,安排部署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锡林郭勒盟实施 “以水为基础,收缩转移”发展战略,把小面积的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建设做为大面积草场保护和利用的基础来抓。全盟建设水利化家庭牧场183处,发展灌溉高产饲草料地2.2万亩。草牧场水利基础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巴彦淖尔市以“节水、抗旱、增收”为指导,一手抓灌区节水改造,一手抓抗旱水源井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稳步推进。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坚持“以水源工程为主、以小为主、以户为主、以效益为主”的四为主方针,小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抓重点,加快发展

我们从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秋冬春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努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赤峰市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模式,在搞好沿河、沿渠扩灌的同时,大力开发小土井群、小灌区、小塘坝工程,全市建成水源工程4800多处,解决了5.34万人、6.6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发展灌溉面积28.56万亩。全区通过打机井、筑塘坝、修水窖等不同方式广辟水源,增加蓄水供水能力,新建各类水源工程2.34万处,为农牧业生产灌溉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灌溉效益。在地表水灌区主抓渠系建筑物配套、渠道衬砌和平地缩块,井灌区推行大田喷灌、管灌,大棚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全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0.2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21266万立方米。三是加快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目标,牧区各地将发展灌溉饲草料地,作为草牧场基本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来抓。全区新建灌溉饲草料地5401处、43万亩。四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呼伦贝尔市总结经验,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形成了全市上下重视、全社会齐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氛围。鄂尔多斯市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市最大的基础建设和立市之本,禁牧封育、退耕还林还草,突出抓好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全市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202平方公里。五是加高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完善防洪体系建设。

(三)抓典型,示范引路

我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工程,为大面积整体推进,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以国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为样板,全面带动了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通辽市、赤峰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为龙头,促进了大型灌区挖潜改造的步伐。此外,鄂尔多斯市梁外山区的“一坝一塘,引水上梁”灌溉工程,牧区饲草料灌溉“一井一塔一园一圈一窖”的“五个一工程”;呼和浩特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锡林郭勒盟牧区家庭牧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工程等都各有重点、各有特色,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建设态势。

(四)抓调整,增收富民

各地把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与农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相互衔接,以水利建设引导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水利建设。在农区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以节水灌溉为依托,建成了一批优质专用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品种和优质特色水稻、油料、瓜菜等种植基地,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辽市科尔沁区围绕种植结构调整搞农建,按照“基本耕地园田化、路林工程景观化、渠系建设标准化、高特农业定位化”的总体要求,以平整土地和水利配套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田、林、路、渠、井综合配套,为调整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供了基础保障。在牧区针对牧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原沙化退化严重、畜草矛盾突出等问题,狠抓以饲草料地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草牧场基本建设,在草原生态保护和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上取得了突破。鄂尔多斯市牧业五旗,大力建设优良牧草基地、饲料基地,实施“绿色产业”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畜群、畜种结构。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不仅减轻了草牧场压力,恢复了草场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抓投入,拓宽投资渠道

各地结合实际,转变观念, 制定扶持小型水利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投入机制和渠道,加大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一是抓住机遇,争取国家重点工程专项投资和扶持。二是加大地方财政投资力度,向农牧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三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多投资。兴安盟采取每建成一眼抗旱灌溉水源井补助500元的办法,调动群众打井的积极性。包头市达茂旗对发展灌溉饲草料地,种植优质牧草,舍饲养畜的牧户给予每户500-1000元的资金扶持。太仆寺旗实行“群众贷款、财政贴息、验收合格、按亩奖补”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农牧民打井开发水浇地。四是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投融资机制。鄂尔多斯市积极探索推行水权转换工作,由用水企业投资在黄河南岸灌区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为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国家扶持,地方配套的基础上,社会融资、民营投资比例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投入多元化的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格局。

(六)抓服务,督促检查

为确保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真正取得实效,各地区、各部门抽调了1万多名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下乡、入村、到地头,深入水利建设第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督促检查。全区12个盟市以旗县为单位对2004-2005年度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和考评。自治区派出三个工作组,分东、中、西3片,督促检查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工作。2005年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对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成绩突出的44个旗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2006年度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安排

(一)基本思路

水利厅党组在认真分析自治区经济发展需求和水利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2006年度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总体目标,坚持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牧区水利建设和生态治理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大搞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为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二)主要目标

全区新建水源工程3.8万处;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饲草料地灌溉面积20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面积600万亩;解决40万人、60万头只牲畜安全饮水问题。

(三)工作重点

1、提高认识,搞好服务。认真研究税费改革以来,农村牧区水利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规划、抓政策、抓法制、抓管理、抓服务、抓效益。特别是要加强苏木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服务功能,引导农牧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扎扎实实开展水利建设。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把农牧水利建设的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乡村自主实施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

2、建水源、抓节水。建设抗旱水源,仍然是我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要广泛发动群众对现有工程进行除险加固,维修配套,提高蓄水能力;大力兴建新的水源工程,打机井、筑塘坝、建水窖、截潜流,大、中、小工程并举,广辟水源,发展农田草牧场灌溉,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灌溉,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益。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战略任务狠抓落实,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重点县、节水示范县、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先进节水技术与常规节水技术结合,提高“三水”利用率,提高水利工程效应。建水源、抓节水,这两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才是解决我区农牧业生产水资源贫乏和用水浪费双重困扰的根本途径和治本之策。

3、加强牧区水利基础建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要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发展规模,运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草地的生产能力,走小开发、大保护的建设之路,从根本上解决畜草矛盾,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实现草原绿起来、牧民富起来。

4、积极探索“一事一议”办水利的新机制。首先要加强宣传,解决干部群众认识不高,配套改革措施滞后, “一事一议” 办水利难落实的问题。真正做到水利事,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其二是规范“一事一议”制度,使之与农村牧区的实际情况和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相适应,增强可操作性。其三是引导群众把一些合理的,群众受益的,应当投资投劳兴办的公益性事业与加重农民负担区别开来,消除抵触情绪,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5、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水利改革。推广成功做法,推动水利投资体制、水利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一是实行以奖代补。继续推行在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的政府鼓励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拉动各级地方的投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国家补助、金融部门贷款、财政贴息、群众自筹多渠道增加投入。1999年以来,我区采取地方和群众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财政拿出1200万元贴息资金,拉动群众贷款资金近4.3亿元,有力地保障了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群众贷款、财政贴息是解决投入不足,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好办法。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贴息力度,引导和保护好群众办水利的积极性。三是改革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入、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新机制。四是捆绑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防灾基地建设等资金中,安排较大的比重用于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捆绑资金、互相配合、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拓宽资金渠道,切实加大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