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交流材料:深化改革 完善机制 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发展(河北)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5/10/24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来抓,及时召开了全省抗旱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印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周密部署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出了具体安排。全省上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思路、新方法,从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狠抓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发展。去年9月1日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9.6亿元,其中群众自筹9.2亿元,投劳1.0亿个工日,完成工程量2.5亿立方米,完成各类工程项目16.8万项,新增灌溉面积5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9.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96.0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4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23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49.1万人,全面完成了冬春农建计划任务。

一、狠抓重点工程建设,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效

我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

1、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为核心,推进农业节水工作的开展。省政府把发展农业节水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扶持、农民参与”的方针,大力推广工程、管理、农艺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技术。去冬今春,全省共投入资金3.2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9.6万亩,年可节水1.3亿立方米,增产粮食1.4亿公斤。截止2004年底,我省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52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2.6%;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7左右,地上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43;亩均灌溉用水量由八十年代初的382m3/亩下降到230m3/亩,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由0.7kg/m3左右提高到1.25kg/m3,每年可节水25亿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kg。

2、以增强抗旱能力为目标,加强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我省在山丘区大力发展集雨工程建设,黑龙港地区重点推广咸淡混浇管道一体化技术,利用天然降雨和浅层微咸水增加抗旱水源。去冬今春,全省共建设水池、水窖等小型蓄水工程3万多处,增加蓄水能力851万立方米。今年,省财政又拿出2000万元对建设集雨工程的农户和村组进行补助。到2004年底,全省共建成水池、水窖等集雨工程32.2万处,总蓄水能力达到7733万m3,可解决62万亩大田作物、108万亩果树和31万亩蔬菜需水关键期的补充灌溉问题;在黑龙港地区建设咸淡混浇工程4000多个井组,控制面积135万亩,每年可减少开采深层淡水5000多万m3。

3、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04年,我省以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等水土保持工程为重点,加大了建设和管理力度。全年省级以上水土保持资金投入达2.1亿元,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76平方公里,落实成果管护面积2004平方公里,“四荒”使用权转让面积129万亩。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共对700多条小流域进行了重点治理,初步治理保存面积8350 km2,修建各类梯田57万亩、坝地14.2万亩,年增产粮食1.17亿kg,增加干鲜果品7.5亿kg。

4、以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为目标,加强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我省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行洪河道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以及海堤建设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去冬今春,重点开展了岗南、西大洋、云州等大型水库及瀑河、三旗杆、白草坪、老虎沟等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滹沱河、大清河、滏阳河中游、蓟运河等骨干行洪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截止2004年底,我省共建设堤防21116公里,保护耕地5071万亩,保护人口2910万人。

二、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持续增长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省农民投工投劳数量明显下降。2001年以前农民每年投工投劳大体在3亿个工日左右, 2004年仅为1.9亿个。农民出工减少,使劳力工资支出成为一笔较大的开支。而各级政府的投入没有及时补充。“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投入农村水利44亿元,仅占总投资的38%。因此,将农田水利建设列入公共财政支出,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将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是很必要的。我省按照公益项目、准公益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相区分的原则建设农村水利工程,公益项目以国家投入建设为主,准公益项目以民办公助的方式投资,经营性项目全部按市场规律运作,将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引入、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相结合,多渠道增加投入。

1、重点扶持,加大财政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投入是关键。省政府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农业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狠抓田间灌排工程、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和黑龙港地区咸淡混浇工程,在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中增加安排小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去冬今春各级政府共投入农村水利建设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全省11个市中承德、廊坊、沧州等6个市的政府投入有所增加,其中承德市各级政府投入增加了125%。2004年省财政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资金6390万元,比2003年增加了51%。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2005年省级预算总计安排“三农”资金32.9亿元,比去年增加了5.7亿元,增长21%。积极整合涉农部门的相关资金4000多万元,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到目前,省财政已安排2005年农村水利专项经费1亿多元。

2、民办公助,调动农民投入。我省是农业大省,劳动力资源充足,农民的投入已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来源。为调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我省积极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改变过去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被动集资投劳的办法。对农户自办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对联户工程成立用水合作组织,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办法,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问题;对跨村乡工程由县、乡人代会决策,将效益指标、土方任务分解到受益的乡、村,经村民或村民代表通过后,由县、乡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吸纳农村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凡是群众能够完成的土石方工程,都交给当地群众去干,让农民在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收入。去冬今春,我省农民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9.2亿元,投入农建用工1.0亿个工日。同时,我省还制定了各项农田水利工程的补助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农民选定的项目只要符合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就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如:省级管灌节水项目补助50元/亩,集雨项目每立方米有效容积补助18元。各市县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补助标准。武安市委、市政府规定:新建喷灌、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补助材料费的20%;干渠工程修复投资全部由市负担,支斗渠工程补助材料费的50%;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补助材料费的20%;南、北名河及马会河河道治理筑坝每米补助材料费30元。2005年度,该市乡村自筹资金达到3200万元,投工710万个。

3、利益驱动,引入民营资本。我省把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民营水利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益补充,将“民投、民建、民营”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突破点和投资的增长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投资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的规模、投资政策、水价政策等,以可靠、准确的投资信息鼓励投资者的积极性。目前,民营领域已经涉及到水电、供水、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方面,工程规模已由小型工程发展到大中型工程。沙河市靠开采铁矿发家致富的綦村5户农民,承包了该村村东五龙沟万余亩荒山坡,投资466万元,修建水源和节水工程,建水平梯田6000亩,种植各类果树苗木230多万株、鱼塘10亩、养殖场2座。预计10万余株果树三年挂果,五年后进入盛果期,年可产果品150万公斤,鱼塘可年产2万公斤鲜鱼,以及特种养殖等各项可实现年收入500多万元。同时,各有关部门在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和提供法律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民营水利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了民营水利快速发展。邯郸市出资1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达到760多户,50万元以上的30余户,100万元以上的3户,吸纳资金1.5亿元,控制灌溉面积120万亩,年经济效益6500余万元。

三、理顺管理体制,搞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以水养水”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放开所有权、稳定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明确受益权”的原则,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一方面将国有和集体资本从经营性领域,尤其是效益较好、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领域退出,让位给民间资本,为民营水利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新建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时,首先落实管理体制,对微型水利工程推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22万处,占总量的77%,盘活资金40.3亿元。

1、优化政策环境,引导规范化发展。省委、政府对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在《关于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省水利厅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纳入了水利工作要进行的四项改革之一。邯郸、沧州、张家口等市成立了产权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水利、财政、土地、司法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下设办公室,将小型水利改革真正提到改制议事日程。邯郸、衡水、廊坊等市还组织县(市)、乡有关领导赴省内外参观学习外地改革经验。为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有序发展,我省先后出台《河北省发展小型水利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和《关于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的原则、目标,明确了改革的运作程序、产权界定和回收资金的管理使用。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计划的通知》,将改革任务分解到各市,作为考核目标,明确专人责任。各市、县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有关政策。邯郸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印制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使用证》和《小型水利股份合作制工程股权证》,依法保护改制工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廊坊市制定了改制工程所有者或经营者享受减免土地使用费、优先发放取水许可证等优惠政策。各项政策的制定,起到了激励作用,推动了改革的规范化快速发展。

2、立足本省实际,探索适宜的改革模式。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我省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和群众的接受程度,确定改革的形式。一是把开发潜力较大,但由于工程配套差或管理不善,至使效益衰减的国有及集体工程,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的形式实现民营化管理,盘活资产,提高效益。我省共32万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改革,其中承包经营27.3万处,承包资金7.1亿元;租赁1.7万处,租赁资金0.5亿元;拍卖3.0万处,拍卖资金2.2亿元。二是对原有工程通过存量资产折股、增量资产扩股等方式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新建工程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募股或联合投资折股等方式直接发展为股份合作制。我省在机井、节水灌溉、乡村供水等投资规模较大、受益范围较广的工程采取这种形式较多,主要有国家集体群众联股联营、国家与农户联股、社会股和集体股联合、集体股和个人股联合、农民个人联股等形式。股份合作管理的实行,使水利工程从原有的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管理手段为主,把水利工程与投资者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联股联心,调动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我省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新建和改造小型水利工程55.4万处,占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数的45.4%,吸纳资金24.9亿元。三是农户自主管理。我省对小、微型水利工程大力推广农户自行建设、独立经营管理的模式,并明确规定工程产权归农户个人所有,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归农民个人,深受农民欢迎。我省共有农户个人工程34.6万处,投入资金5.6亿元。四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由农民用水户根据自愿原则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组织和服务实体。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我省积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让用水户组织起来,民主协商,自主决定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增加了水商品观念和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我省目前已建成灌区用水合作组织400多处。

3、加强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去年以来,我省确定了以拍卖为突破口,推动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的思路。省水利厅召开了全省小型水利工程拍卖新闻发布会,精心筛选了近2.8万处小型水利工程在水信息网上公布,向社会公开拍卖。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及网站,大力宣传拍卖活动和农民群众关心的产权归属、市场准入、扶持政策等有关政策,消除干部群众思想中普遍存在的“怕变政策、怕资产流失、怕担风险”等顾虑。中国水利报、河北日报、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水利、中国节水灌溉网、水信息网、新华网河北频道等新闻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对我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报道。由于政策措施到位、宣传到位,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四、实施政策激励,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快速发展

我省各级政府把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进行检查、总结、评比,年终进行考核。为调动各级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省政府组织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海河杯”竞赛先进县(市、区)评比活动。省水利厅印发了《河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海河杯”竞赛评比办法》,从组织领导、工程投入、工程建设、工程效益、工程管理与技术服务等五个方面制定了评分标准,并对评分标准逐条进行了说明。省政府对评出的先进县(市、区)给予表彰,并进行以奖代补。从2003年以来以奖代补力度逐年增加,今年增加到1000万元。各市、县也开展了“节水杯”、“农建杯”、“优胜杯”等不同形式的杯赛活动,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县及乡镇。唐山市规划了“山区、平原、沿海、郊区”四大“农建战区”,从市级水利专项资金中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2万元,用于表彰各战区的第一名。石家庄市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胜杯”、灌区管理、水利工程绿化等竞赛活动,共落实以奖代补资金140万元。沙河市政府设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质工程奖”和“组织奖”,评出20项优质工程和3个乡镇办事处。优质工程各给予2000元的奖励,前3名的乡镇办事处各奖1万元,后3名的乡镇办事处各罚3000元。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