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交流材料:深化改革 建立机制 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北京)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5/10/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统筹城乡,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土地政策、取消“两工”和农业税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新时期、新形式下,长期以来形成的郊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固有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1.农村税费改革的挑战

农村取消农业税和劳动积累工以后,农民投劳大幅减少,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劳由1991年的4650万个下降到2004年的400多万个。长期以来以国家集体投资、农民投劳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体制面临严峻挑战。

2.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挑战

北京郊区特别是平原地区,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数由村集体建设管理。根据调查统计,郊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总资产近30亿元。产权体制现状情况如下:

节水灌溉总面积452万亩,产权属个人所有的9.9万亩,占2.2%。

水池水窖等蓄水工程共12519个,总蓄水能力600万m3,其中产权属个人所有蓄水工程,蓄水能力53万m3,占9%。

农村机井共42423眼,产权属个人所有的919眼。占2.2%,

塘坝井站共3824处,其中塘坝636处,井站3190处,产权属集体所有的3317处,属个人所有的410处,占10%

土地落实到户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仍由村集体建设、管理和维护,农户使用,建管用脱节,农民只用不管,造成效益下降。

3.水资源紧缺的挑战

北京地区从1999年以来连续干旱,为保证首都城市供水安全,大中型水库等地表水源停止向农业供水,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2004年郊区应急水源地抽取地下水1.5亿m3,向城市供水。平原地区地下水位由1999年的11米下降到2004年底的19米,为控制地下水下降趋势,农业灌溉用水需要调整用水结构,开辟再生水、雨洪水等新水源。

4.农村城市化的挑战

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中心区范围由1040平方公里扩大到1085平方公里。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市化战略。“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城区与多个新城相联系的新的城市形态”,提升郊区城镇的建设水平、规模和产业凝集度,增强吸引力,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机疏解中心城的职能和人口,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新的城市规划,对郊区村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及生态水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时期、新问题、新挑战,我市在开展郊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不断探索,主要做法有5条。

一、调查研究,加强基础

1.建立农田水利基础数据库

组织市属科研技术单位和区县水务局技术人员对郊区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产权制度改革等情况进行调研,建立数据库,夯实基础。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开展农田水利设施调查和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摸清家底,建立数据库。为建立郊区水利管理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利用GPS定位系统,对全市农村机井进行普查,逐井定位上图,安装水表,建立了郊区机井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利用航拍影像图,对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进行普查上图,建立郊区农业节水灌溉数据库;

●组织区县水务局和疾控中心对郊区所有饮水工程设施和水质逐井进行普查化验,涉及4000余个村、329万农民,共化验水样4916个,建立了可随时查询的农村安全饮水数据库;

2.加强基层水务建设。我市抓住国家推进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机遇,依据水法关于水资源实行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要求,对基层水务管理体系进行大胆改革,按照精简、效能原则,以流域为主,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全市共组建基层水务站(所)93个。属区县水务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各行政村设立农民水务协管员,全市共有村级水务协管员3344人。负责机井日常管理和水利设施维护,负责抄读机井水表读数,统计农村各行业用水量,每月逐级上报。

二、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1.制定管理标准

从制定法规、制度、标准入手,加强农村用水管理。北京市已出台《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和《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发布了《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确定郊区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定额;与财政局编制了《北京市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定额》;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农村机井水表安装维护规程》,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今年为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正在组织专家编制《农村供水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农村供水技术到则》等北京市地方标准。同时,配合郊区新农村建设,编制了《北京郊区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农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供排水设施建设和再生水利用问题。

2.农村用水月统月报

在2004年完成农村机井装表的基础上,2005年建立农村机井超表计量、月统月报制度。每月由村级水务协管员和基层水务站对农村农业、生活、企业用水,逐井查表计量,逐村建立台帐,市水务局发布农村用水月报。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用水量依据定额估算的状况,实现了精确计量。

3.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

用3年时间完成了区县水务局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水务管理、行政办公和防汛调度信息化系统。

推进基层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地下水、地表水、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安全供水、办公自动化6个模块见。建立起水务管理基础数据库和统计数据管理系统。已有25个水务站了信息化建设。

建设旱情监测中心站1个,分中心站13个,旱情监测站38处,实现了对旱情的实时监测、自动传输,已初步形成旱情监测网络。

在农业、生活、工业机井中选取1000眼井,安装远程抄表装置,实现自动化管理。

三、制定规划,推动可持续发展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北京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和五个专项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有关委办局和各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人水和谐的理念,明确到2008年,初步构筑北京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五大体系”,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郊区。

五大体系是:

建设农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实现郊区329万农民安全饮水。重点解决30万农民饮水水质不达标和10万山区农民饮水困难问题。

建设农业高效实用节水体系,基本实现农田节水灌溉,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用水。农业用地下水由2004年的12.4亿m3减少到10亿m3。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由0.55提高到0.7以上。

建设水环境保护体系,以水源区保护为重点,构筑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消除水污染,保护水源。

建设郊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按照管理洪水、生态治河的理念,综合治理中小河道。郊区14个卫星城、33个中心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建设郊区水务管理体系,建立市、区县和基层水务站的三级管理体制。基层水务站全面承担起水资源保护、安全供水、农村节水、水污染治理、迎汛抗旱五大职能,推进基层水务信息化管理。

四、建立部门联动和农民参与机制

1.建立政府部门联合办公机制

在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上,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共同协作,将涉及广大农民生命健康的实事办好、办事。由牛有成副市长主持召开了联席工作会,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局等五个部门共同制定工作方按,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农民饮水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制定政策,促进管理机制改革

目前市水务局与市财政局正在制定《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民办公助”专项资金管理试点办法>的意见》。《实施意见》对新建、扩建、改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出明确意见。

●明确产权。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政府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个人所有。

联户办的小型水利工程,宜实行股份制管理或建立农民用水管理小组,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划归入股农户所有。同时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工程管理责任人。

全体村民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组织建设,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和建设问题。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应划归村集体所有。工程建成后,可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进行管理。也可在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和村民用水权益的前提下,租赁、承包给个人管理。

●先建工程与建机制同步实施。在工程申报时,首先明确工程产权和责任人,建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已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或其他农民合作组织申请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政府给予优先支持。

●装表计量,定额管理。新打、更新机井全部装表,所有小型灌区实行计量用水。制定政策,逐步推进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定额收费的管理制度。

3.建立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管理机制

●在工程建设中明确管理目标。一是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目标。要求在建工程的同时必须建立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工程产权、责任主体、监管主体、供水三证(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管理人员健康证)、水价及供水定额。将管理机制与工程建设一同进行验收。

二是节水试点村建设管理目标。农村用水实现装表计量,月统月报,80%用户安装节水龙头。农业用水90%以上实现一井一表,80%以上定额管理,超定额收费;农村企业用水全部实现一户一表,计量收费,超定额管理累进加价;农村生活用水80%以上实现一户一表,计量收费。

村镇生活、工业污水和养殖粪污处理达到8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0%。

建立农民用水协会等农民自治管水组织,在用水管理上实现“四个公开”,即管理制度公开,管水人员聘用公开,水费收取公开,财务管理公开。

●农民用水者协会。全市共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及用水小组289个。农民按照自愿、公开、民主的原则参与用水管理,提高了用水效益。

如:密云县蔡家甸农民用水者协会,共有登记会员233户,控制灌溉面积2250亩,会员代表大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各一名,会计一名,管水员一名。每个用水户交纳水费都设专帐,定期公示,年终向代表大会汇报收支情况。

用水户需提前3日向协会提出用水申请,并在用水前预交130%的水费,水价1元/吨。

2003年,实行科学灌溉,科学管理,苹果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苹果精品率由50%提高到75%,总产量由22.5万公斤增加到32.5万公斤。仅苹果收入,人均增收900元。

●村民自治管理模式。昌平区在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中,实行村民自治管理,工程建设与机制建设同步实施,在政府投资建设饮水工程时,要求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参与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供水价格,实行“一户一表、定量定价、以量计征、超定额加价、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农村居民每人每月3吨,水价1.50元;超过规定用水指标,每吨按照2.3元收取;目前,昌平区北庄、泰陵等30个山区、半山区村饮水改造工程,安装入户水表10000多块。收取的水费用于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山区人畜饮水建设管理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五、增加投入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转变观念,增加各级政府投入,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思路,加大了对农民饮水、农业节水等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2005年市政府投入郊区水利建设的投资共6.5亿元,比2004年增加50%。

我市在新时期如何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但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拓展思路。需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