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
(一)重要意义
大型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骨干基础设施和粮、棉、油、菜主要生产基地,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灌区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了灌区灌排设施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和灌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灌区的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灌区联系群众最广泛,联系群众最密切,与群众的利益最直接,是我们水利行业的形象和窗口,是服务群众的一个平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舞台。灌区行风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因此,灌区既是我们行风建设的切入点,又是我们行风建设的重点,通过灌区行风建设提高灌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用水户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目的
开展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旨在依靠灌区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和评价,促进水利行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好转,帮助群众解决切身困难,切实解决反映强烈问题,一是要管理好灌排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农民用水难问题;二是要积极争取资金,努力改善灌排设施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程度;三是要管好用好水利资金,防止截留、挪用、套取资金,伤害农民利益;四是要防止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五是要认真落实农民土地征用和移民搬迁政策;六是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严禁乱加价、搭车收费,变相加重农民负担。通过评议,使灌区管理单位达到: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规范的办事程序、有良好工作作风、有满意的服务质量、有较高的社会评价。探索灌区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灌区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灌区良性运行。
二、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治水思路统领灌区建设和管理,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农民为核心,加强灌区工程管理和水利职工队伍建设,紧紧依靠灌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监督,着力解决有损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提高灌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灌区“两改一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统筹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灌区。
(二)评议原则
1、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区域的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灌区管理单位要建立民主评议行风责任制,坚持把民主评议行风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2、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 的方针,以评促纠、以评促建。
3、要坚持“窗口评议”的原则,要突出灌区服务对象是民主评议行风的主体,公开灌区管理单位的职能职责和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的内容、形式和结果,自觉接受灌区用水户和农民群众的监督,确保民主评议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
4、要坚持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严格按照规定的办法、步骤、程序和要求,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标准,要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注重实效。
5、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灌区的实际,找准问题,确定评议的形式、内容和具体办法,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开展评议活动。
三、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的主要内容
(一)灌区管理单位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以及履行职责情况;践行新的治水思路,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情况。
(二)灌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情况;水利骨干工程运行和管理、维护情况;水利工程量测水计量设施、配套工程的完好情况等。
(三)灌区管理单位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以及水行政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情况;是否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四)灌区管理单位政务、水务和办事公开的情况;是否做到了水价、水量和水费公开,是否做到了办事透明,公正、公平、公开、廉洁等;实行民主监督情况。
(五)灌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是否对水利职工队伍中存在的“吃、拿、卡、要”和刁难群众等以权谋私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予改正;群众对灌区服务工作是否满意。
(六)灌区职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和文明服务的情况;是否改善服务环境,出台便民措施等。
(七)指导和扶持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情况;水费计收程序、管理、使用情况是否规范、透明;是否存在加码、搭车收费和乱摊派等现象。
四、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的方法和步骤
(一)制定方案。灌区管理单位根据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的要求,在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量化细化目标,具体工作内容、措施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开展评议工作。
(二)宣传发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舆论宣传工具,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社会宣传灌区的水法规、主要职责、建设与管理规范、服务承诺以及开展灌区行风评议的目的意义、行风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方法,营造全社会了解灌区、关心灌区、支持灌区、广泛参与灌区行风建设和评议的良好氛围。
(三)自查自纠。灌区管理单位要对照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的要求,坚持内外结合,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征求意见和建议,定期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时整改。
(四)公开评议。灌区管理单位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调研、设立投诉电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团组织、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客观公正地开展评议。
(五)监督检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对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情况进行抽查,可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现场民意测评、走访服务对象等多种形式,广泛征询、了解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抓好落实。
(六)整改公布。对征询到的意见建议和评议反馈的问题,灌区管理单位要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评议整改情况,对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立即整改,并公布整改结果。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并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和说明。
五、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灌区行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行政管理部门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既是一项长期工作,又非常艰巨。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是促进灌区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中央支农政策,改进服务,强化内部管理,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水利行业形象的重要举措。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领导,逐级建立健全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组织机构,组织实施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监督,务求实效。灌区管理单位要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和用水户代表的评议和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并聘请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敢于讲真话的人对群众评议中所反映问题的处理和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或对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三)建章立制,规范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要把行风建设贯穿于整体工作,寓于业务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把行风建设同灌区节水改造、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结合起来,同依法行政结合起来,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从建章立制入手,不断健全完善行风建设的检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确保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经常性、持久性地开展下去。
(四)完善机制,严格奖惩。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灌区行风建设与水管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评选、领导干部考核和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水利部将把灌区民主评议行风结果同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评选挂钩,进行严格考核,确保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实效,逐步建立和完善灌区行风建设长效机制。
灌区民主评议行风调查表
评议项目 |
评议等级 |
一
灌区基层组织机构建设 |
基层领导干部负责,经常与用水户沟通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职工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用水户意见反馈及时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二
灌区工程建设 |
骨干工程功能良好,运行安全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骨干工程建设实行“三制”管理,运行状况良好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工程建设占地实行有效补偿,保护农民利益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田间工程岁修及时,农民投工投劳实行“一事一议”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三
灌区管理改革 |
积极推进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用水户协会按期换届选举,定期开会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用水户协会水务公开,定期公布协会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用水户监督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四
职工素质以及服务水平 |
灌区职工与用水户沟通及时,态度积极诚恳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经常对农民进行科学用水指导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灌区基层工作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熟练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放水前进行工程安全检查,保障输水安全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放水期间输配水及时,无重大安全事故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水费征收过程中无“乱摊派”现象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杜绝“吃、拿、卡、要”现象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放水结束水价水量水费公开,增加透明度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五
灌区
依法
管理 |
灌区管理单位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灌区管理单位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执行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灌区管理单位的内部管理、完善制度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综合评议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清楚[ ] |
注: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