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7月5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领导之声 > 部级领导 > 正文
中国的饮水安全保障工程
汪恕诚:在2006年“饮用水安全高级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2006年6月9日
  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6/7/14    

尊敬的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全球水伙伴(中国)举办的“饮用水安全高级圆桌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饮水安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主题。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已承诺最迟在 2015年实现上述目标。联合国确定2005年-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就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给联合国秘书长提供水与卫生领域决策咨询建议,2004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宣告成立。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世界水论坛上,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提出了行动纲领,在水运营商伙伴关系、融资、水资源综合管理等方面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倡仪,呼吁所有利益相关者采取切实行动推动和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作为中国的水利部长,作为联合国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成员,今天,我非常愿意就中国在保障安全饮用水的问题上所做努力与各位进行交流。

一、基本情况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70%以上居住在农村(包括镇)。中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东南多,西北少,北方大部分地区资源性缺水,南方部分地区季节性缺水。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农村地区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进行了不懈努力,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300多万处,累计解决了2.16亿人的饮水困难。但是到2000年,也就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通过的时候,全国农村仍有3.79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5000多万人需要远距离挑水或拉水吃,3亿多人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达不到国家标准。

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后,中国政府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5年共解决了6700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国饮水不安全人口从2000年的3.79亿降低到2005年底的3.12亿,达到了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需要的进程。

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加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里,提出“十一五”时期要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如果“十二五”继续安排1亿人,从2001年到2015年,中国将解决2.67亿人的饮水问题,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也就是说,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在2015年年底前使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标,中国将在2012年提前实现。

二、中国保障饮水安全的主要做法

在长期的解决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因地制宜建设,利益相关者参与。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搞好部门协调与配合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是中央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在中国的重大战略规划中,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纲要、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等,保障饮水安全都是工作的重点。2005年8月,中国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全面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水利部已经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改革部门、卫生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教育部门等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已经把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步伐加快。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摸清现状、搞好规划是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以前中国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十五”规划》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进一步解决好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和规划。

2005年,三部委动员组织了20多万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共调查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采用水样报告6万多个,完成县级调查报告2661个和省级调查评估报告30个。在各省(区、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抽调了108位专家对调查评估报告进行了实地复核评估,共复核了70个县、431个样本村、259个代表性水质化验报告,调查了2089户农户,完成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90%的中、重度氟病区和所有的砷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初步设想到2020年基本解决中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饮水安全工程量多、分散、规模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民的负担能力有限。经过多年探索,我们逐渐形成了政府公共财政投资、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全社会扶持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1、政府投资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幅度增加了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的投资。2001-2005年五年间,中国共投入223亿元(约合27.8亿美元),其中中央政府安排资金117亿元(约合14.6亿美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106亿元(约合13.2亿美元),解决了6700万人的饮水问题。“十一五”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了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的投资力度。今年投资规模达40亿元(约合5亿美元),是去年的两倍,加上地方和群众的40多亿元投入(约合5亿美元),可以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全社会广泛参与

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了帮助西部地区群众解决饮用水困难,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专项基金,多次举办“情系西部·共享母爱”大型义演晚会募集资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许多社会团体和企业家积极主动地为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捐款捐物,许多曾经在贫困地区工作和生活过的老干部也主动捐款或多方募集资金。到2005年底,“大地之爱·母亲水窖”行动共募集资金2亿多元(约合2500多万美元),帮助西部110多万人摆脱了严重缺水的局面。

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省(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修建饮水安全保障工程。重庆三峡库区的6个贫困县和湖北房县是水利部对口扶贫单位。水利部还准备把贵州省铜仁地区作为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准备用5年时间帮助铜仁地区解决60万人的饮水问题。

3、农民投劳

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解决农民的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在中国被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深受农民欢迎。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有很高的积极性。各地在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中,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工程材料设备的购置,工程建设用工及管道入户部分的投资主要通过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由农民自己来完成,这部分投入约占工程总投入的15%~20%。

(四)因地制宜进行工程建设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不同,饮水安全问题类型有很大差异。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我们根据各地水源、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

对于离城镇较近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延伸城镇已有的供水管网来解决。对于离城镇较远、人口稠密的地区,结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对于居民点分散、水源规模较小的地区,兴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对于在供水成本较高的地区,特别是高氟、高砷、苦咸水等难以找到良好水源的地区,采取特殊水处理措施,兴建集中供水站分质供水。

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工程监理等一整套好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面广量大的小型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一是规划建卡。在规划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逐村、逐户建卡片,按卡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安排计划和资金时的随意性。

二是社会公示。工程项目在省地(市)报纸或电视公示,单项工程在村内设“明白墙”。公示内容包括工程规模、总投资及各分部投资、材料设备价格、国家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等。

三是资金报账。各项目区都设立了饮水解困资金专户,严格管理。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即预付少量启动资金后,按照先干工程后付款的原则,根据工程投资规模等情况分期报账。

四是集中采购。主要工程设备材料实行集中统一采购,不仅确保所购设备材料的质量,便于管理,还能获得比较优惠的价格,降低工程造价。

五是工程监理。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实行监理制;对小型分散工程,聘请专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根据工程的分布情况,实行分片监理,并请受益农户进行跟班监督。

(五)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模式,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能够长期发挥作用,我们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模式,切实赋予用水户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用水户的责任感。

工程建设时,广泛进行社区宣传,对工程建设方案、管理体制和水价机制充分征求用水户意见,接受用水户的监督。工程建成后,对小型供水工程,由用水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实行自主管理;对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机构、受益村和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成立工程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

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对二、三产业供水实行成本加利润的方式定价,利润部分补贴生活用水水费收入的不足,确保工程能够良性运行。

三、国际合作

应该说,中国在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方面的进展很快,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中国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付出了巨大努力外,还得益于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英国、日本等国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使用世界银行的信贷和贷款开展了四期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上千万人从中受益。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低造价、可持续发展的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在一些地区成功运用。最近几年,中国和英国合作,探索了农村供水项目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式方法,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对支持中国的国际机构和有关国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中国在争取国际援助的同时,随着自己的经济发展,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义务。近年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共承担了83个水与卫生领域的项目,其中水领域项目48个,卫生领域35个。中国向许多非洲国家派出了技术专家,指导他们修建供水工程,还为这些国家培训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女士们、先生们!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做出共同努力。建立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是我们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全球水伙伴及全球水伙伴(中国)在推动千年发展目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借此机会向你们表示感谢。在未来的十几年间,中国要解决3亿多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中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这将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又一重大贡献。我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让人人都享有安全饮用水这一全球共同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