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交流发言
山东:以保障饮水安全为核心 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2006年9月28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贾万志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6/10/5    

山东省委、省政府以保障饮水安全为核心,自2005年起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下决心用三年左右时间,增加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2440万,让全省80%以上的村庄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这一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受益户参与”的运作思路,投入资金46.86亿元,新增农村受益人口1557万,目前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65.6%。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引导,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我省属于典型的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省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截至2004年底,全省有292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不符合国家标准。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在村村通自来水建设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业务部门责任制,严格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都把村村通自来水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查考核,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对于业绩突出的单位和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在具体建设中,一方面,我们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来抓,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融资的重要手段。省政府要求,水源、主管网工程所需的39亿元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和社会融资解决。省财政调整支出结构,三年内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与国家饮水安全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整合有关部门、相关渠道的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将水资源费的40%、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总额达19.46亿元,占总投资的40%以上,其中有7个市财政投入过亿元。加大财政投入和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双驱动”,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两个积极性”,有力地保证了我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快速推进。目前已经完成三年规划目标的63.8%。

二、发展规模集中供水,提升农村供水的档次和水平

我们把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作为主要形式,实现了由以单村供水工程为主向以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主转变。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发展集中供水;打破城乡分割界限,实行城乡统筹发展供水。全省已有50多个县(市、区)实行整县制大规模联网供水,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的模式有三种:第一,鲁北、鲁西北黄泛平原高氟、高碘区,积极建设平原水库,以平原水库为依托,实现一县一网,从根本上解决高氟、高碘的问题。目前,山东省已有平原水库684座,其中108座水库已作为饮用水水源,每座水库供水覆盖人口都在20万以上。第二,山区及山前平原区,以山区水库和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依托,实现一乡一网,走一个乡镇或一个流域一个供水网络之路。第三,城市近郊和城镇驻地周围地区,以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辐射,扩大工程供水规模,提高供水效益。全省利用城市水网和原有供水工程解决了267万人饮用自来水问题,实现了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的“三同”目标。实践证明,规模化集中供水有利于“三个保障”,即保障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投资成本降低,保障工程长效运营。

三、高度重视水源水质,确保供水安全

水质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严格水源选择,从源头上保证水质安全。我们坚持把选择合格水源作为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每一项工程开工前都对水源、水量和水质进行充分论证,由职能主管部门出具水质监测证明,水源水质不合格的坚决不开工。特别是鲁西北沿黄平原高氟、高碘地区,坚持走依托平原水库引蓄黄河水集中处理后供水的路子。二是严格设备材料的选择,防止二次污染。对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不合格管材、管件及相应设备,坚决拒之门外。所有工程都以县为单位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择优采用,杜绝只讲价格不讲质量的现象发生。三是严格水质监测,保护好水源。在全面普查农村供水水源水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保护措施。对较大的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保障群众用水。加强对化工、造纸等污染重点行业排放物的监控和防治,划定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在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沿黄平原地区以平原水库为依托引蓄黄河水、山丘区以水质合格的山涧水库和深水井解决水源问题的工程模式。

四、制定优惠政策,推动农村供水事业发展

农村供水对象主体是农民,用水量低,人均成本高,经济回报率较低,难以吸引社会投资。从山东实践看,如果能够为供水业主提供优惠政策,市场化运作仍有一定空间。为此,我省出台了《关于实施全省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意见》,明确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农村供水市场。一是放宽农村供水市场准入条件。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外商等投资农村供水事业,享受相关的补助政策。政府在水源、供水价格、水质等方面予以宏观调控,同时保护供水业主的合法经营及收益。泰安岱岳区仅个体大户投资就达1500多万元,占该区总投资的50.3%。二是明确优惠政策。农村供水免征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农民建设水源及主管网部分的投入作为股份,参与收益分配;农村供水工程需架设输电专线的,只收取成本费和税金,用电价格按农村居民生活用电计价。由于政策的激励作用明显,有效吸引了部分社会资金的投入,两年来,全省共融资6亿多元用于“村村通”建设。

五、强化建后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针对原有供水工程存在的“政府建、政府管,工程坏了再掏钱”,“集体建、村委管,工程坏了没有钱”以及喝“大锅水、福利水”的问题,我们探索建立了新的运营管理体制与机制,确保工程建成后长久发挥效益,农民长期得到实惠。一是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通过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对贫困地区,政府适当给予补贴,确保农民群众用得起自来水。二是政府加强对供水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抓好供水水质监管,确保群众长期饮用安全卫生水。三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建立供水协会等各类服务组织,大力推行农民全过程参与式管理,在工程规划布局、水源地选址、工程型式设计、建设监理和水价制定等各个环节,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水平。德州武城县成立了“农村供水放心服务网络”,坚持服务群众和维护水厂的合法权益并重,全程监督水厂的服务质量,保障供水畅通,深受群众欢迎。

我省在农村自来水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省(区、市)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