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经验交流 > 市县交流 > 正文
创新机制 铸就辉煌--都匀市农田水利建设获全国先进的启示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6/10/16    

 都匀市水利局 (通讯员 刘才亮 杨世荣)9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会上表彰了100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区),都匀市榜上有名。一直以来,都匀市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市、乡两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水利、财政、计划、农办、扶贫办、农发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责任明确、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每年提前召开农田水利建设专题会议,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早部署、早落实、早动工、早发挥效益。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每年积极争取上级近1000万元资金支持。二是整合农发、扶贫、以工代赈、烟水配套等资金,近年来每年整合资金500多万元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三是逐年增加市级农田水利建设匹配资金,近年来每年匹配资金达到80万元以上。四是出台《都匀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办法》,建立市级水利建设基金,近年来每年筹集市级水利建设基金150万元。五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国家投入为导向,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群众每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自筹资金250余万元,投入劳动力200万个以上,农民群众逐步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同时,出台《都匀市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

因地制宜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增强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一是加快骨干蓄水工程建设,“十五”期间,建成小(二)型以上水库5座,除险加固水库3座,新增和恢复水库库容4327万立方米,为灌区农田灌溉和城镇供水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二是在干旱山区因地制宜大力实施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十五”期间,全市建成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1.5万余口,“三小”水利工程成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的重要工程措施。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树立质量创优意识。为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都匀市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四制”制度。“十五”期间,都匀市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实现了量的增加,更有质的突破,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成了石门坎水库灌溉工程、王司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黄山水库工程、高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绿荫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茶园水库防洪兼供水工程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甘塘、河阳两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建成的灌、排渠系工程,使项目区千万亩集中连片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在农业综合开发国家级抽查验收中被评为优质工程。

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全市20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其他小、微型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落实了管护责任主体。在灌区管理改革中,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的用水户协会,骨干水库灌区陆续建立了以干、支渠为单位的用水户协会,规范了用水管理,提高了用水效率。

“十五”期间,都匀市农田水利建设始终围绕服务“三农”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在全市初步建成中、小、微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十五”期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4.36万亩。200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3.2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3.1%,农村人均灌溉面积0.44亩,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建成农村饮水工程310处,解决了农村近10万人饮水困难,在全市基本实现人畜饮水整体解困;建成城市重要防洪兼供水工程2座,城市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为城市2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