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水利技术论坛上的讲座第三期
韩振中: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全球环境基金(GEF)海河项目(第三期)
2006年10月27日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总工程师     韩振中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6/11/1    

 一、引言

渤海是世界上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并受到严重威胁的水体之一,它为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提供了重要的渔业资源,也是黄海的鱼类和贝类的繁育地之一。从生态角度讲,渤海是黄海的一个大型浅海湾,而黄海又是西北太平洋的大陆性浅海。这种地理和生物学上的关系,充分表明渤海具有全球性意义。

流入渤海的陆地河流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等40余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792亿立方米。随着环渤海城市、工业、农业、畜牧业等发展,环境污染加剧,随径流流入渤海的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陆地污染源给渤海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流入渤海的淡水总量也日益减少,削弱了渤海生态系统的功能。

海河流域是汇入渤海的重要流域之一,流域内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八个省(直辖市),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和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存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体污染、湿地萎缩、入渤海径流较少、河口淤积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着手解决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与水污染问题,近年来,制定并实施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十五”计划》、《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等规划,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等,正在制定《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获得了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资助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管理水平,减轻流域水污染状况,从而改善渤海的水环境质量。2002年7月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向全球环境基金(GEF)秘书处和世界银行提交了对“GEF海河项目”意见的承诺函。2004年6月30日中国政府与世行代表正式签定了《赠款协议》和《项目协议》,2004年9月项目正式生效全面实施。项目实施以来,经过两年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靠山西高原,北依蒙古高原。地跨八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全部,河北省绝大部分,山西省东部,河南、山东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一小部分,总面积31.8万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3.3%。耕地面积1.6亿亩,有效灌溉面积1.1亿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高梁、水稻、豆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为主。流域内人口占中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GDP)、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2%、9%和10%。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5mm,是中国东部沿海降水最少的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汛期(6-10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值的2.2倍。具有春旱、夏洪涝,晚秋又旱的特点。流域年平均气温1.5-14℃,年平均陆面蒸发量470mm,水面蒸发量1100mm。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m3,仅为中国平均值的1/7,世界平均值的1/27,耕地亩均水资源量230m3,为中国平均值的1/8,在中国各大流域中,海河流域的人均、亩均水资源量最低。

目前全流域已建成大型水库(总库容≥1亿m3)32座,中型水库(0.1亿m3≤总库容<1亿m3)116座,小型水库(总库容<0.1亿m3)1672座,水库总库容320亿m3。引水工程1万处,提水工程8200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90%以上。地下水利用工程以机电井为主,总眼数119万眼。

2004年海河流域降水538 mm,属正常年份,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37.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38.0亿m3,水资源总量为299.8亿m3,占降水量的17.4%。总用水量为368.0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69.6%,工业用水占15.4%,生活用水占14.3%,生态环境用水占0.7%;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占67%,流域外引水占10%左右。

2004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48.0亿吨,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废污水排放量30.3亿吨,占63.2%;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10.7亿吨,占22.3%;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7.0亿吨,占14.5%。到2000年,污水处理厂年污水处理能力仅为污水量的14%,污水处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市、区)级建设集中废污水处理场尚无能力和基础。

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污水排放缺乏有效控制,流域存在着地下水严重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湿地萎缩,河口淤积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至目前,流域年均超采地下水40亿m3,其中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已达5.6万km2,受到严重污染的河长占60%以上,海河流域的湿地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9000km2降至目前的不足1000 km2。据资料显示,1956年~1980年年均入渤海水量大约为195亿m3, 而1984~2004年年均入渤海水量不到50亿m3。

三、GEF海河项目目标与任务

针对海河流域面临的上述问题,GEF海河项目旨在推进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IWEM),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修复生态环境,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轻流域陆源对渤海污染,改善海河流域及渤海水环境质量。具体如下:

1、促进并建立适合海河流域特点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以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基于水权理论的管理体系,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打井、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管理,完善综合管理法规与政策,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有效综合机制,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信息共享。通过建立用水者协会等组织,推进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

2、通过实施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采取行政、经济、技术、工程等综合措施,建立海河流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长远达到以下目标:

(1)降低农田综合ET值,将ET值控制在水资源允许消耗量之内;

(2)地下水超采量减少至零,达到采补平衡;

(3)入河排污量削减至纳污能力之内,满足河流水质要求;

(4)地表可利用水资源量(包括引黄、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量)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保证生态用水,改变海河与渤海湾生态质量。

在GEF海河项目实施期内,提出2020年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SAP)和若干重点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目标,项目结束时,即2010年,在项目区能首先至少完成2020年目标的10%任务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GEF海河项目的具体任务如下:

1、开展涉及政策法规与机构建设、渤海环境管理、流域生态恢复、高效用水、地下水管理、废污水利用、污染控制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南水北调实施后水资源配置方面的国家级、流域级以及北京市级共8项战略研究,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理念与对策支持。

2、根据综合管理新理念新对策需求,确定重点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水污染控制模式和示范方案,包括农田灌溉“真实节水”与ET管理,农业结构调整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管理,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示范,污染控制等。

3、加强海河流域知识管理(KM)开发与能力建设,建立海河流域遥感监测ET系统中心,在流域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信息交流与共享,实施ET控制管理。

4、针对北京市(大兴、通州、房山、密云、平谷)、河北省(涉县、成安、肥乡、临漳、馆陶)的重点县(区),天津市及其3个县(区),漳卫南子流域示范县(潞城、新乡、德州)进行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规划(IWEMPs),确定优先行动计划并予以实施,为流域内其它县进行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进行示范试点,并为海河流域、漳卫南子流域战略行动计划(SAP)提供基础依据。

5、支持国家或流域级、子流域级和省(直辖市)级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政策法规和机构体制框架建设。

6、探讨天津市滨海新区小城镇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模式。

7、在战略研究、示范项目、重点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以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新理念为指导,编制完成海河流域和漳卫南子流域战略行动计划(SAP),为在流域和子流域实施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四、项目组成与技术框架

GEF海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由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KM)开发和遥感监测ET系统建设、天津市滨海新区污水管理、项目管理和培训四部分组成。

1、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这部分内容由战略研究、综合管理规划和战略行动计划、示范项目建设3项任务构成:

(1)战略研究,共8项:国家级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有关政策法规与机构改革战略研究;渤海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战略研究;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河道、湿地保护和管理对策战略研究;海河流域节水和高效用水战略研究;海河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水权与打井许可管理战略研究;海河流域废污水再生利用战略研究;海河流域水污染规划管理及产业政策调整战略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北京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战略研究。

(2) 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s与战略行动计划(SAPs),包括: ○1海河流域级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SAP-H); ○2漳卫南运河子流域级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SAP-Z)及3个示范项目县(市)综合管理规划(IWEMPs); ○3天津市级及3个项目县(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s);○4北京市5个重点区县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s);○5河北省5个重点县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s)。

(3)示范项目研究,其中包括3部分共4个子项目:○1漳卫南运河子流域2个示范项目,县级污水排放有效控制管理示范项目(山西省潞城市、河南省新乡县)和漳卫新河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山东省德州市);○2北京市基于区域遥感监测ET的“真实节水”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县);○3河北省水权有效管理及打井许可制度、有咸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示范项目(成安县、馆陶县)。

2、知识管理(KM)开发和遥感监测ET系统建设及ET管理,主要由2个部分内容构成: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KM)开发能力建设;建立海河流域遥感监测ET系统中心,实现流域和区域ET管理。

3、天津市滨海新区污水管理,结合天津市世行贷款环境二期项目(TUEDP)实施4项内容:(1)对天津市小城镇废污水处理的财政激励机制及小城镇废污水处理管理的支持;(2)大沽排污河整治技术援助;(3)大沽排污河两岸工业污染源控制行动;(4)天津市滨海新区污水管理研究。

4、项目管理和培训,主要包括各级项目办项目管理支持能力建设、国际咨询专家组技术援助活动、国内外培训考察、项目监测评价以及运行管理等内容。

项目总体技术框架见图1。

图1   项目总体技术框架

五、项目投资与实施计划

如上所述,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共有子项目38项,项目的准备期为2002年7月-2003年12月,项目执行期为2004-2010年,其中第一阶段为2004-2007年,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

项目计划总投资为3332万美元,其中GEF赠款1700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1632万美元。拟分为两个阶段实施投资计划。

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实施,体现了一体化的整合效果,注重横向和纵向的结合,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搞好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以实现GEF海河项目的总体目标。

六、项目特点

1、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合作机制

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是一系列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活动。“自上而下”的活动包括建立法律、政策、规章制度、标准以及水分配;“自下而上”的活动包括在县一级(含乡镇、村级以及个体用水者)进行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包括水权、打井许可管理和强制执法、污染排放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真实”节水措施、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合作机制,是GEF海河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2、最大程度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结合

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目标的关键是最大程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结合。横向结合包括跨部门的合作,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为主,与农业、建设等其他部门之间的行动协调。在县一级的横向结合,需要在县级项目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水利、环保、农业、城建等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共同推进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的实施。纵向结合包括在中央级和海河流域级、漳卫南子流域、天津市和各县(区)、北京市和各县(区)、河北省和各县(市)的项目活动之间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引入遥感监测ET技术并应用于水资源管理

蒸腾蒸发(ET)是水资源最主要的消耗量,区域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监测、评价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农业节水的目标是在提高农业产出的同时减少ET值,ET控制是农业灌溉管理的基础依据。GEF海河项目总体设计中,引入了国际上正在开发应用的遥感监测ET技术,在海委建立遥感监测ET系统中心,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遥感监测ET技术是本项目引入的国际先进技术,将其应用于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也是本项目的“亮点”。

在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中以ET管理为中心,关键是根据流域降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要求等因素确定流域允许消耗的目标ET值,并将其分配到流域内的不同省、县行政管理区域,通过行政、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使流域内各不同区域的ET值,调整到与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相适应,并取得最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立基于ET控制的水权管理制度,按照各地区的ET与可利用水资源量相平衡的原则,分级执行取水许可制度。GEF海河项目的示范区提供基于降低ET的区域“真实节水”技术示范,为流域内其他区域推广有关技术提供经验与成果。将遥感监测ET技术应用于流域与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中,是对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4、采用知识管理(KM)的科学手段进行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

在海河流域范围内建立水利、环保部门数据共享的合作机制,进行海河流域知识管理(KM)系统的开发,提供科学平台,实现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综合管理,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信息资源共享,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最新成果、知识的共享以及具体行动的互动协调,为加强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科学手段和有效工具,这是本项目的又一个“亮点”。

七、项目已经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果

1、成立了项目指导委员会和各级水利环保联合项目办公室,行业部门领导高度关注,部门间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GEF海河项目指导委员会,负责对项目实施的有关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指导、监督、检查。水利部GEF海河项目指导委员会由主管副部长担任主任;国家环保总局GEF海河项目指导委员会由主管副局长担任主任。同时,为了保证实现综合管理的目标,在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及相关项目县(市、区)分别成立了水利、环保联合项目办公室,实现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财政部、国家计委积极支持GEF海河项目,为推动项目进展,多方筹集安排国内配套资金。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各级领导对项目高度关注,并根据项目法律文本和世行检查团备忘录的要求,研究制定了GEF海河项目合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两部门分工合作的职责任务、管理范围、审查审批程序及行政管理层面和技术管理层面的具体要求。同时,成立了由水利、环保专家组成的中央联合专家组以及各级项目办专家组,对项目技术工作进行咨询、指导。水利部汪恕诚部长、翟浩辉副部长、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等领导先后对做好GEF海河项目作出重要批示,极大地推动了项目进展。

项目实施两年来,已经初步建立了水利和环保部门合作机制,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同时,在项目实施中,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工作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中方政府管理人员、专家和用水户的赞赏与肯定,并已在解决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中起到积极影响。

2、水利、环保等部合作共同编制综合管理规划与战略行动计划并提出和实施优先行动

根据GEF海河项目的总体设计要求,由水利、环保部门牵头,农业、城建、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研究和编制天津市、重点项目县(市、区)级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s),以及海河流域、漳卫南子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SAPs)。

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是改进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行动的实施计划,计划分为两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制定计划,第二阶段实施计划中的优先项目。其特点是采取技术、行政、经济、社会、法律的手段,是一项综合性的行动规划;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采取上下互动以及横向的结合与合作,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与流域和区域 “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规划密切配合,实现流域水质和水量的一体化管理。

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的核心技术是以ET管理为基础,结合KM开发、SWAT模型的开发应用,制定和实施各项IWEMPs和流域与子流域级的SAPs,鼓励推行社区驱动发展(CDD)和建立农民用水协会(WUA)。

项目强调省(直辖市)和各项目县(市、区)政府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s)的所属感, IWEMPs的成果要通过当地政府的审查,纳入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并付诸实施。中央和省(直辖市)级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对海河流域(子流域)级SAPs的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和审查,列入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安排实施,同时在实施中要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海河流域(子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目标,并在海河流域推进中国政府提倡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在重点项目县的综合管理规划编制中,首先成立了由县政府主管县长为主任,水利、环保、规计、财政、农业等部门参加的项目指导委员会,领导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成立了水利、环保、城建、农业方面专家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对综合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建立了不同行业部门广泛合作、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用水户组织广泛参与的综合规划编制模式,目前,现各级IWEMP项目技术承担单位正在积极工作之中,预计在2007年6月完成初步成果。GEF项目中这种由水利、环保等两个部门共同编制一项综合规划的行动在中国尚属首次。

3、建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及联合发布机制

海河流域知识管理(KM)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指在现有信息资源进行交流、共享、整合和挖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建成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KM基础平台,建立综合管理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建设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应用系统以及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作出科学的评估、分析和预测,为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

KM基础信息平台包括信息交换系统和共享数据库。信息交换系统是整个海河流域知识管理(KM)系统中连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的信息桥梁,通过信息交换分系统双方可以及时取得所需要的对方的监测信息和历史资料,从而真正建立起一种信息共享、信息交流和相互协作的机制。共享数据库是储水利部海委与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协议共享的数据。

环保和水利部门已经达成共识,该系统由水利和环保两个部门共同进行数据维护与支持,为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以及规划提供技术服务与决策支持。目前,水利、环保专家共同完成了流域河流统一编码,为实现流域水量水质信息交流与共享和综合管理奠定了基础。

4、构建了项目区IWEM的监测评价体系,基本完成项目基线调查和 2002-2005年不同尺寸精度的遥感监测ET数据生成

根据GEF项目法律文本和项目执行计划要求,搞好项目监测评价工作是加强GEF海河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自上而下”监测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对项目进度、目标和技术质量进行高效监测和监督。目前,为实现高效进度监测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经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中央项目办和各级项目办均成立了项目监测评价小组,中央联合专家组编制了项目监测评价技术方案、工作大纲和基线调查工作大纲、监测评价基线调查报告等,并对对国家级、海河流域级、漳卫南子流域级、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点项目县(市、区)级的监测评价小组有关人员和各子项目中标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各级项目办监测评价小组按统一工作部署与统一要求与标准开展监测评价工作,目前,基本构建形成了项目的监测评价体系,并完成了项目基线调查。

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多的攻关,现已基本完成了2002-2005年1kmx1km海河流域及各县(市、区)范围和30mx30m 13个项目县(市、区)的不同尺寸精度的遥感监测ET解析数据成果,并初步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与作物种类的实际ET值,为开展ET管理研究、项目区基线调查工作、各有关战略研究、IWEMPs/SAP的研究编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5、开展社区驱动发展(CDD)试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结合GEF海河项目实施,2005年,河北省在5个项目县建立了19个用水户协会,天津市建立了12个WUAs;北京市到建立了5个WUAs。农民用水者协会(WUA)和社区驱动发展(CDD)自下而上的模式已经在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的项目区宣传和采用。

在河北省成安县、馆陶县,开展了水权管理和打井许可制度、有咸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示范项目,并结合示范项目的实施,在成安县商城镇高母村、武吉村和馆陶县十里店村开展社区驱动发展(CDD)的试点工作。这两个县通过利用世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所进行的综合节水措施以及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同时结合水利部和河北省所确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创造性地完善了基于ET管理为基础的有关水权分配管理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不同行业、城镇和农村用水管理,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努力降低区域综合ET值(净耗水量),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根据典型监测的记录,2005年典型监测的农户,灌溉用水的数量总体上低于分配给他们的用水定额;通过实际ET消耗和分配ET指标的比较,显示出获得了资源节水和粮食增收的实际效果。

在节水和作物产量提高方面的阶段成果表(馆陶县,寿山寺乡)

 

6、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研讨,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

进行项目的技术交流,积极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是保证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路线能够得到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项目立项实施以来,各级项目办积极组织开展了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s)编制、SWAT模型开发应用、遥感监测ET初步成果解析、项目监测评价、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编制、采购、财务、MIS系统培训、社区驱动发展(CDD)试点培训等方面的培训研讨班共计50多次,培训流域(子流域)、省(直辖市)、县(市、区)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和农民人数达到4800人;赴张掖市节水型社会、云南滇池污染治理、太湖流域综合管理等国内考察30余次,参加考察人数达到480人;聘请国际咨询专家来华技术咨询5次;组织各级人员赴德国、瑞士、美国、加拿大等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和应用ET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培训考察代表团6次,参加考察培训人数53人。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研讨,促进了项目理念在不同层次人群中的理解,积极开展国内外培训考察和技术咨询研讨,使参加培训和考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开阔了思路,了解了国际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新形势和技术手段,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GEF海河项目预期效果

1、社会效益

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技术,对科技进步具有积极影响。开展新技术新理念示范,建立海河流域遥感监测ET系统中心,开发和运用知识管理(KM)系统,对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水利与环保行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外语,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方法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项目实施并发挥作用后,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培训,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对缓解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控制水环境恶化发挥重要作用。

GEF海河项目的实施,将促使流域内利益相关者共同对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出谋划策,建立良好的合作协调机制,这将是海河流域明智管理的一件大事。通过试点并逐步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和社区驱动发展,提高广大群众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参与程度,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符合社会公众对改善本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的要求。

此外,通过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政策与技术,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其他流域进行推广应用,促进中国流域综合管理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以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能力,通过节约用水和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补充地下水;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海河流域无效蒸腾蒸发(ET)值,使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缓解。

通过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可以显著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合理、科学地利用地表水,涵养水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对整个环境状况改善产生积极作用。

本项目实施后,各污染源排污状况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向河道、湖泊等水体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可以显著改善。污水处理后的合理回用将改变原来直接排放时对水体的污染状况,而且将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改善水体的水质,有利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经济效益

实施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对于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污染、改善海河流域与渤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体系,必将促使工业企业向节水型转变,更加重视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推动节水和治污产业经济的发展;采用遥感监测ET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改进水资源管理,实现资源性节水,提高水分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

GEF海河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必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由于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水平,可以减少海河流域水旱灾害损失;由于减少了水污染,整个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将使海河流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