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0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水利技术论坛上的讲座第一期
李代鑫:新农村水利建设形势与任务(第一期)
2006年7月28日
  水利部农水司司长     李代鑫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6/11/1    

一、对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几点认识

汪部长经常讲“我们研究工作,推进工作,首先要弄清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需求。”当前全国各方面根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决定都在“想”、“议”、“干”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和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农村水利工作,必须了解新农村建设内容和要求。所以,今天先谈为什么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学习体会。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与时俱进、顺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对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加强“三农”工作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农业和农村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其标志有五条:

1、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三农”工作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正在逐步实施,为加快农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如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依然明显,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仍很突出。

2、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正在加快推进,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目前存在人口多、耕地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且不断加剧,技术装备不高,农户经营规模较小,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问题十分突出。

3、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动性不断增强,人口分布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改善自身条件和环境的要求日趋强烈。农民收入中来自养殖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收入份额不断提高。现在农民的视野得到拓宽,要求参与发展过程,公平享受发展成果,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

5、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农业三税全面终结,农村综合试点改革不断展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近几年尽管作了很大努力,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靠天吃饭,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的46%,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70%以上;生产方式落后,小规模经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98年产粮1万亿斤,后逐年下滑,2003年产粮8600亿斤,近两年靠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逐步回升,2004年9389亿斤,2005年9680亿斤,但2005年消耗9760亿斤,当年仍有缺口(国家粮食库存最多6000亿斤)。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肉类等主要农产品数量不及发达国家一半。

2、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消费水平低。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22 :1,1994年为2.86:1,2005年为3.22:1,专家分析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扣除农民纯收入中实物折合(约1/3)差距为4.9倍,如果再计上城市人口享受福利、基础设施等将是8倍以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36个国家统计:绝大多数国家城乡差距水平是1.6倍。这么大的城乡差距,如果不抓紧解决,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5年的3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差10年以上。

3、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大。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相当突出。占全国人口59%的农村人口只占有23%的全国义务教育费,4.9亿劳动力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只占13%、小学以上学历的占29%、不识字和只识少量字的占7.5%。占全国人口59%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5%公共卫生资源。

4、农村资金投入少。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增加较多,但同财政收入的增长相比、与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1990-1994年:9-10%,1995-1997年:8%,2000-2003年:7%。1997年-2005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9年低于城市,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份额从1996年的23%下降到2005年的15.2%。2005年底,农业贷款余额仅占金额机构贷款余额的7.8%(其中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4.4%)。农村资金大量流入城市。

总体来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更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

新农村建设除了需要体制、机制、政策、技术、人才方面准备和支持外,关键是政府要加大投入,目前经过27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具体表现:

一是经济总量上了新台阶。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万亿元,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经济总量2004年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过法国。

二是经济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份额已下降到12.5%,一产就业人员比重2005年降到44.7%。

三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200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到43%,虽然水平不高,但绝对量大,城镇的发展,对农村的幅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四是国家财力有了很大增强。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五年翻了一番多,两年增收接近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财政又增收3600多亿元。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完全有经济实力增加农业、农村的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

我想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归纳几句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国内为主,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为工业和其他产业提供重要原料,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的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权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进展

(一)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政策进一步实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年发了1号文件,对农村水利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地位和如何开展工作都有明确的表述和要求

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中心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在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条款中,要求“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在第六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中指出:“六小工程(水利占三项),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区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厕和秸秆气化等各种小型设施建设。”

2005年中央1号文件的中心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指出:“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指出“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

在第三条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中提出:“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继续推广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2005年起,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在第五条中讲:“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这一条中还提出:“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

我认为,2005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水利来讲有三个特别突出的亮点:

一是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文件决定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另外,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安排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土地出让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二是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并提出了四个条件: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要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条件下;要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办法。

三是给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了政策。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织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以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共32条其中有四条讲到农村水利。第15条,在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中,提出:“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第16条,在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案例问题。”“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

另外在第4条中:“要求土地出让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改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好标准农田。

在第26条中,提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中央文件把农村水利摆在重要位置,讲得这么深刻具体、要求这样明确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为我们开展农村水利工作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2、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文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三个一,六个工作重点”:

一个重大变化: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个重要任务: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个长效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个工作重点:一是增加政府投入,二是以县为单位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三是规范建设项目管理,四是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六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3、各地出台了实施意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市出台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已有14个省区市开展了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其中山西省已有89个县完成了规划编制,有50个县的规划通过人大会议审定,已开始实施。

去年三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后,各省市积极响应,目前全国已发展了2万个用水户协会,控制灌溉面积6000万亩。据调查,广西、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区开展较好。

4、水利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五大任务

汪部长在今年四月份部党组中心组学习班明确提出“水利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着力点:一是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程度为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二是以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为着力点,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三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着力点,继续加大重点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四是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五是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为着力点,积极科学地发展农村水电。

以上情况表明中央和地方对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政策进一步实化。

(二)农村水利规划取得了一批成果,正在规范和指导农村水利建设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已经完成,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联合上报国务院。《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已经完成,经水规院审查,拟报国家发改委。完成了《全国节水灌溉规划》、《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十一五”规划》、《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启动了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指南的编制工作。目前正按照规划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示范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三)中央加大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

中央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2006年由“十五”期间每年20亿增加到40亿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由3亿增加到6亿元。

(四)以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改革进一步推进

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是新形势下协调供水与用水关系的改革,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的一条重要措施。这项改革得到农民、地方政府、灌区管理单位的拥护,发展很快,目前已有2万个,控制面积近1亿亩,涉及农户6000多万人。去年水利部、发改委、民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对用水户协会建设的基本原则、职责和任务、组建程序、运作和能力建设做了明确的规定。全国各省(市、区)认真贯彻,已有6个省区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今年7月初,三部委又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推进这项改革。在交流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提出了投资与改革进展挂钩的意见,意思就是灌区改革进展好的我们就增加投入,改革进展不好的,我们就减少或不投资。民政部湖北厅代表发言:要采取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加强培训、上门服务等措施,积极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2002年国办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大型灌区已按要求实施,开展灌区定性、定岗、定编、竞争上岗的改革,据2005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评估结果,已经开始节水改造的255个大型灌区万亩专管人员从5.68降到4.12(标准是:3-5人/万亩)。

2003年水利部出台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全国已有700多万处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实行产权流转,明晰了使用权和所有权(占全国1/3)。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入缺口仍然很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问题大为突出。今年全部取消“两工”以后,按每个工10元计算,平均每年有750亿元缺口,今年中央专项资金只有6亿;跨村水利工程纳入县乡财政解决的政策难以实施;村内工程一事一议成功率又不高;目前一些地方既没有政府投资,群众也不投劳,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投入问题也很严峻。近几年平均15亿元,今年减少只有11亿元,按这样投资力度完成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要30-40年。

二是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一边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很硬,是一条“红线”;另一边是发挥农民积极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很软,不做或少做没有人追究,多做或做得很好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激励,导致地方等待观望,无所作为。

三、推进农村水利工作的几点要求

灌排发展中心是农村水利的技术支撑,要做的工作很多,如加强政策研究、加强基础工作、加强建设管理、加强企业制度改革等,今天我想针对突出的问题提三点要求。

(一)抓好规划,指导和规范农村水利建设。

规划十分重要,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做好规划是开展和推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搞好农村水利建设就必须有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农村水利规划。有了一个好的规划,就可以根据国家的财力,按计划分步实施,取得最好的投资效益。没有一个好的规划,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就会事倍功半。从我们正在进行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来看,之所以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1996年我们编制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确定了402个大型灌区,确立了先改造骨干工程的原则,确立了改造与改革同步实施原则。现在每年的计划安排都是按照规划的原则和布局来实施的。饮水解困工程项目经过4年实施即将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在农村饮水工作面临何去何从之时,按照部党组的部署,我们抓住机遇适时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2005-2006年应急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审议批准,从2005年开始实施,在饮水解困工作向饮水安全工作的转移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启承转合作用。还有这几年各地反映大型抽水和排涝泵站经多年运行,老化失修,效益严重衰减,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农水司、灌排发展中心及时组织专家调查,提出了调查报告。2005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对四省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改造,需要做前期工作,我们很快根据调查报告提出《四省大型泵站技术改造规划》,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及时提供了依据。

这些实践充分说明规划的重要性。怎么抓好规划呢?我认为规划要科学、可行、前瞻、实用,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是要很好地研究农村水利的自然特性和规律;二是要客观深入地总结以前的经验和教训;三是要用战略的眼光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四是要明确正确的指导方针、主攻方向和目标;五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六是要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并作为规划的支撑;七是要注意发挥专家的作用,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规划的制定成为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

(二)深入调查研究,夯实开展农村水利工作的基础。

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是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正确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途径,是必须坚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制度。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这几年我们重视调查研究,对推进农村水利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是2004年至2005年我们先后四次组织数百名专家对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评估,取得了很好效果。饮水安全调查评估基本摸清了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确定了饮水不安全的人数和分布,为顺利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基础。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调查评估,为暂停部分灌区和新开一批灌区提供了依据,并为总结“十五”和编制“十一五”规划创造了条件,得到有关部委的好评。二是2004年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与发改委、民政部联合出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这项改革。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翟部长在调查研究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每年抓住农村水利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写出调研报告,指导面上工作,如黑龙江甘南农业节水、山东民营水利、江苏和北京乡镇水管站改革、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等调研报告都发了《内部情况通报》,有的还登载在《中农要情》上,其中有三篇登在《求是》杂志上。

实践说明: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及时发现、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才能推动农村水利事业顺利健康发展。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更加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人民日报最近登了国务院机关党组中心组一篇文章,讲了很多,比如,牢固树立正确的决策来源于调查研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紧紧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行调查和研究等,今天我只想强调三点:一是要选准题目,要紧紧围绕部内、司内中心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题目,开展调研。二是调研中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不断深入。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耗费精力,而且往往不得要领。三是勤思考,勤总结。我们有的同志出差很多,跑的地方也不少,但是调研成果不多,我看是缺乏思考和总结。再好的原材料,如果不加工提高,就出不了好产品。我们一要勤思考,勤总结,达到总结经验、指导工作的目的。

(三)提高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练好开展工作的基本功。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也是一个普遍犯难的事,但是我还是想讲一讲这个问题。

为什么?一是工作需要。我们开展工作都要向领导汇报、要向群众布置、要与同志交流、还要对外宣传,都需要用文字或口头来表达。表达的好,效果就好,就能积极宣传我们的主张、政策、意见,动员和组织大家来完成任务。反之就差。有的人说:“我就做群众”不需要,这种认识也不对,人总是要变化的嘛,今天是群众,明天因工作需要,可能成为领导;即使不发生变化,为人做事也十分需要这种能力。特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和各界都需要提供材料,为完成这些任务,同志们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二是这个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许多同志学历很高,但签报写不好、项目任务书写得重点不突出、有的人连文件的框架都搭不好,已经到了影响工作的程度了。

怎样解决?我看首先要树立信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下决心,经过几年的努力是可以明显提高这个能力的,这样的例子在水利部比比皆是。其次要肯吃苦。现在读MBA的学生每周要讲演一次,在外企和公司工作的职工每人每周要向领导汇报一次,中学老师每学期要背十篇课文,这都是苦练;河北的“盖叫天”武松演得好,被誉为“江南活武松”。怎么来的?勤学苦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要勤动笔。要搭好文章框架,注意逻辑关系。对每个问题,要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解决、注意什么。要详尽地占有材料。要找好范文,认真研读,很好借鉴。要反复修改,认真推敲,“写文章要不厌百回改”。

同志们,转眼已到七月底,今年上半年在部党组领导下,翟部长直接指挥下,经过灌排发展中心和农水司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了上半年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发展趋势很好。下半年我们要开好两个大会,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全国饮水安全工作会;要落实明年建设资金,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并继续推动以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农村水利改革。时间紧,任务繁重,希望大家振作精神,努力工作,艰苦创新,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