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经验交流 > 市县交流 > 正文
山东省鄄城县健全五个机制 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7/1/24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继续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是各级政府特别是水利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鄄城县立足实际,通过健全五个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使本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了持续发展势头。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责任机制,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县里成立以县长为总指挥的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任务量化分解,列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签定目标责任状,凡不按责任要求完成计划任务的,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其年度评先资格。二是实行“四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了县领导、县直有关部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工程,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组的“四包”责任机制,明确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三是实行示范工程制。县政府要求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水利工作的副职领导每人负责建设一个示范点、树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

二、健全投入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鄄城县通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了水利建设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破解了资金制约“瓶颈”。一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拿出12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实行多干多补,先干先补,不干不补。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的战略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水利项目资金。三是多方融资。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办水利,对社会力量投资水利给予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四是制定激励政策。鄄城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每打一眼机井,由政府补助价值1000元的管材等。

三、健全民主机制,转变组织方式。鄄城县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为改善自身的生活生产条件投资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通过“用水户协会”这一组织平台,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同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保障收益权”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向受益农户拍卖、租赁、发包小型水利设施,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体。

四、健全督查机制,确保任务落实。一是坚持领导督战。对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情况,尤其是重点工程,采取了县委书记、县长重点督战,分管县级领导巡回督战,包乡镇县级领导驻点督战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二是专题督查。根据工作需要,县水利建设指挥部组织专门督查组,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督查。三是坚持部门督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3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督办小组,深入现场,对各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督办和指导。四是坚持舆论督导。电视台设立了水利建设专栏,及时报道、适时公布农田水利建设进度,表扬先进,督促后进。

五、健全管理机制,保障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鄄城县既抓进度,更重质量,对骨干工程,特别是国家投资的项目,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严把项目审批、规划设计、物资供应、施工标准和竣工验收等各项程序;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坚决返工,确保建一处,成一处。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