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湖北漳河灌区运行管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7/10/17    

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摸清漳河灌区运行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促进灌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依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湖北省大型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漳河灌区行风评议实施方案,组建调研专班,于8月10日至22日,深入漳河灌区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一)调研重点、方式和对象

以灌区两部制水价执行情况、工程建设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管理、农业灌溉、管水组运行状况等为重点,通过发放调查表、到田间地头查看实情和到灌区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发放调研表500份,回收455份,座谈人数236人次,涉及3个市、5个县(市、区)、10个乡镇、32个村组。

(二)灌区运行管理基本情况

1、两部制水价执行情况

2004年漳河灌区作为全省两部制水价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二干渠二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了试点改革。2005年在总结改革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灌区全面推行两部制水价。2006年灌区基本上执行的是两部制水价。根据实际情况,在水费计收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计收方式,一种是基本水价5元/亩+计量水价3.3分/立方米,基本水价按受益区内的有效灌溉面积计收,计量水价按支渠进水口的实际供水量计收;一种是将基本水费折算到计量水费当中,直接按5.3分/立方米收取,交多少钱放多少水,按两部制水价结算。据调查,漳河灌区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第二种水费计收方式。另外,按照荆门市《关于农业供水实行两部制水价的通知》中规定的“渠系配套、计量设施齐全,能做到支分渠斗口计量的支分渠系,可试行终端水价”,灌区部分农民用水者协会,如二干渠二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三干渠仓库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执行了两部制终端水价,即基本水价(5元/亩)+计量水价(3.3分/立方米)+终端水价(2分/立方米)。也还有少数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采取了农业灌溉水费包干、水方控制的方式组织农业灌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基本满足了灌区用水需求。

2、工程建设与管理情况

今年漳河灌区正在实施第八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进行,灌区骨干工程状况逐年改善。但由于年投入不足,渠道改造任务重,仅解决了一部分“卡脖子”工程,而大部分渠道工程渗漏、散浸等现象仍十分严重。特别是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灌区末级渠系呈现出管理主体缺位、有人用无有管的局面,导致渠道输水不畅,灌溉面积严重萎缩。虽然宜昌市、当阳市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漳河工程管理局也参照制定了《漳河灌区先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奖励办法》(讨论稿),激发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兴修水利的热情,采取“政府引导投入,农民集资配合”的办法,疏通末级渠系,硬化部分渠道,近两年形势稍微有所好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灌区工程老化、损毁等问题,目前渠系状况令人担忧。

3、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与管理

自1995年漳河灌区率先在全国组建成立了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以来,按照“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漳河灌区现成立协会67个,其中注册登记的有27个。通过这次行评调查,灌区内运行得较好的有二干渠二支渠协会,三干渠仓库支渠协会、吕岗协会和鸦铺协会,总干渠一支渠协会,四干渠英岩协会,这些协会在末级渠道维护、灌溉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的协会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协会成员由乡镇干部组成,如川店镇各协会、西干渠协会,工作进展情况也较好,能够顺利地把水放入田间,让老百姓满意,也能把水费足额收取到位及时交灌区管理单位。但大多数协会运作还不规范,有的只是灌溉期间组织一下放水,灌溉结束后就解散。还有12个协会处于难以为继的状况。

4、农业灌溉情况

今年农业灌溉自4月21日开闸放水,至8月3日关闸,历时70天,共放水三期,灌溉水量1.368亿立方米,渠首闸最大灌溉流量80.14立方米/秒(5月30日),基本保证了灌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今年农业灌溉中出现几个特殊情况,一是四干渠仅放水20万立方米。一方面是由于今年四干渠灌区雨水丰富,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的2倍;另一方面是因为渠系长,渠道状况差,水损大,对下游小流量需水的要求,根本无法满足,部分农田等不到水只有改种旱作物。二是一干渠闸发生故障。一干渠闸在灌溉过程中出现了吊钩与闸门脱离的故障,漳河工程管理局迅速组织抗旱排涝服务队前往一干渠架机抽水抗旱,花费近60万元,缓解了一干渠灌区的旱情。但一干渠闸一直有流量为1.2立方米/秒的水白白流失,直至9月10日尾水闸阀安装成功才堵住渗漏,而进水闸需尽快修复。

5、管水组运行现状

管水组是漳河灌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配合基层单位开展灌溉工作而成立的,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管水组功能随之减弱。漳河工程管理局于2001年清退了管水员,撤消了部分管水组,但仍有少数管水组因地处偏僻、地势特殊依然存在,有的仍在发挥作用。目前管水组房屋有的是职工居住,有的租给附近农民居住,有的已经废弃。由于灌区管理单位无法拿出资金对房屋进行维护,致使房屋老化严重,有的已成危房,形成安全隐患。

二、主要工作成效

水利三项改革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特别是开展行风评议工作以来,漳河灌区运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策宣传更主动、更深入

灌区管理单位在宣传水利三项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方面都有所行动,为推动灌区水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乡镇水利站改革打下了基础。为了让各项政策深入民心,灌区管理单位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一是发放公开信。灌区管理单位主动征求灌区政府和广大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向灌区作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发放宣传手册。灌区管理单位及时将相关政策收集到一起,印制成册,向灌区用水户发放,让他们了解政策。三是发放便民联系卡。向灌区公布管理局及灌区各管理单位的工程报险、灌溉服务、投诉电话,24小时值班,提供供用水程序咨询、供用水合同解释、灌溉调度信息查询、护堤查险咨询、水价查询、水雨工情信息咨询、天气趋势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召开座谈会。为更好的传达上级精神,灌区管理单位分层次召开灌区乡镇座谈会、村组座谈会、农民用水者协会座谈会、用水户代表座谈会,宣传新政策,开展讨论研究,听取各方面的呼声。五是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个个参与。

(二)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增强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灌区管理单位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及时了解旱情。开闸灌溉之前,灌区管理单位的同志们主动到水利部门了解农情、与用水户交换意见、深入田间考察作物生长情况,准确了解旱情,及时申报水方和流量。灌溉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和土壤墒情,合理调配水量。又如在今年的灌溉过程中,灌区一干渠闸在调闸过程中,吊钩与闸门脱离,致使进水闸无法正常启闭。在抗旱紧要关头不能满足灌区用水需求。为了确保正常灌溉,不误农时,5月27日至8月15日,漳河工程管理局迅速行动,由抗旱排涝服务队抽调5台机组到一干渠进口翻堤抽水抗旱,放水266.5万立方米,确保了一干渠灌区2.2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用实际行动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用水户水商品意识、节水意识增强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特别是用水计量、按方收费的实施,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已逐步形成,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在总干渠灌区却集村,部分村民自发组织,几户联合起来挖堰蓄水,灌溉中需水量少时用自家堰内水,干旱情况下由漳河水库水补充,尽量节约用水。在今年这样干旱的情况下,不少农户望天降雨,扩塘蓄水,间歇灌溉,尽量少用收费水,综合利用水资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建设有所加强

一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开展。自1996年以来,中央、省给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下达投资计划9563万元,按8期分期下达实施。现已完成7454万元,完成土方414.83万立方米、石方5.486万立方米,混凝土18.719万立方米,完成总衬砌长度47.8公里,渠道建筑物更新改造433处。

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投入。国家已开始逐步重视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建设,在省厅的支持和我局的努力下,今年漳河灌区作为全国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之一,选取二干渠二支渠为项目区。目前,完成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总投资253.86万元,其中完成建筑安装投资137.98万元、机电设备安装投资10.38万元、临建投资4万元、独立费用36.8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64.65万元。完成U型渠防渗衬砌46条长35600米,其中预制U80型1650米、预制U60型6500米、预制U50型5800米、预制U40型3300米、预制U30型17200米;改造配套进水涵闸75处,配套穿路涵管273处,新建量水设施75处,砌筑田间分水口518处,新建斗农渠跌水陡坡42处。

三是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载体,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做好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四干渠英岩农民用水者协会,采取政府补助、协会贷款、受益用水户集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区、镇两级政府的扶持和受益区用水户筹资,去冬完成投劳1550个,对8公里的进行了除障,对2公里的渠道进行了清淤,完成了土方300立方米,衬砌渠道1.8公里,共投资14.5万元。总干渠一支渠协会,受益区用水户自发组织筹集资金8.6万元,投劳300个,请挖掘机完成了21公里渠道的清淤除障,我局专门召开了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现场会,对其工作进行了表彰,并现场奖励5000元。受此鼓舞,漳河灌区又有27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加入到末级渠系建设中,去冬今春,共投资44.6万元,投工投劳1.23万个,对渠道清淤除障129.71公里,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衬砌渠道2.6公里。

通过工程建设改造,灌区用水户从中得到了实惠。如二干渠二支渠通过末级渠系改造后,过去从渠首到渠尾需要5~6小时输水,现在只需要30分钟~1小时;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10天左右;灌溉面积由6500亩增加到9700亩;亩均用水量由340立方米减少到291立方米;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74;日常维护用工投入由0.41个/亩减少到0.23个/亩;用水户水费负担降低17.61%。

(五)农民用水者协会运作日趋规范

协会在维护供水秩序和供需方利益,促进工程养护和配套,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协会在灌溉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后,将有人用无人管的渠道交给协会管理,充分调动了用水户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发挥。如二干渠二支渠协会,二支渠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建成后,按照末级渠系竣工决算形成的固定资产整体交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二支渠协会通过与用水户座谈沟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签订斗农渠养护责任状,落实责任主体,让用水户参与到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中来,让农民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发挥受益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末级渠系工程效益的最大发挥。

二是提高了水费收取率。协会通过积极宣传,用水户也都已经接受了水是商品的意识,实现了先交钱,后放水,交多少钱,放多少水,部分协会的水费收取率达到100%。如三干渠仓库协会,协会负责水量申报、水费计收、渠道维护,并对“水量、水价、水费”进行公示,同时公开了涵洞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和流量计算公式,老百姓自己会看水位,计算流量、水方和水费,协会对用水户负责,用水户也信任协会,做到了交明白钱、放明白水。

三是规范了用水秩序。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后,由于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灌水秩序规范,许多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协会内部就得到解决,用水纠纷减少。如西干渠跨漳河、当阳两个行政区域,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用水秩序混乱。西干渠协会成立后,运行过程中实行“五统一保”政策,即统一成立协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用水管理、统一工程维修、统一水费核算、保证灌区粮食丰收,由协会管理维护渠道,根据干渠水量大小及旱情轻重进行综合平衡,灵活安排,适时调配,再没有发生偷水、打架斗殴及破坏涵闸的事件,用水秩序大为改善。

四是协会自身得到发展。一方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加强对协会的政策、技术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如2005年10月,漳河工程管理局举办的一期农民用水者协会主席培训班,受到上上下下的好评,增强了协会主席责任感,提高了协会主席的能动性,推进了冬春农田基本建设。另一方面,协会在服务灌区的同时,想方设法开展多种经营,尽量弥补运行经费的不足。如总干渠一支渠协会通过办餐馆和预制涵管厂来增加收入,补充协会运行经费,也为协会正常运行打开了思路。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加上对水利三项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解方面的偏差,导致取消“两工”与开展“一事一议”、撤销乡镇水利站与为水利服务、减轻农民负担与合理水费负担等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引起管理上出现断层,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得不到相应支持,协会运行与发展受到制约

全国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在漳河灌区成立的,经过11年的摸索,协会运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目前全国范围内运行得最好的协会并不是在漳河灌区,似乎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根据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层政府引导、支持不够。按照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的要求,协会成立之初很难达到,还需要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在灌区管理单位的积极呼吁下,湖北省水利厅、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审查登记的通知》,荆门市政府出台了《荆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暂行办法》,为协会提供了政策引导和支持。但调查过程中,部分村组干部不愿放手,或对协会工作漠不关心。在三干渠灌区,由于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村干部不放手,加上水管单位担心协会水费收不上来或截留,造成了管理段直接对村放水和收取水费,致使部分协会名存实亡。在一干渠灌区丁场村,今年花了几千元对协会进行了注册、筹建,并选举产生了协会执委,但当地政府并不重视,现在各项工作仍是行政成份重,运行起来别扭,用水户有意见。

二是缺乏经费来源。协会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供水单位返还的手续费或执行终端水价后在计量水价基础上每立方米加价2分,再就是协会的多经收入。灌区涉及荆门、荆州、当阳三市,各地政策不同,即使荆门市专门出台文件规定了2分/立方米的末端水价,但在丰水年份,协会经费仍然很难保证。而有的地方有政策却不能执行,如四干渠英岩协会,由于当地中型水库成立的协会都没有收取末端水费,为避免引起矛盾,他们没有执行末端水价政策,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协会工作完全属个人贡献。

三是缺乏物质基础。协会的运行必须要有良好的工程基础支撑,二干渠二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末级渠系通过国家投资得到了改善,一干渠灌区在宜昌市、当阳市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政策支持下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但灌区内大部分协会渠系工程差,田间设施不配套,水量损失大,下游灌区农民负担过重,挫伤了协会工作人员和用水户的积极性。另外,灌区内50%的协会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大多是租用当地村委会的办公室办公或挂靠到乡镇水利站。

四是协会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协会主席虽然是用水户选上来的,但毕竟是农民,实际上对水利工程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从调查情况看,运行得较好的协会,其协会主席一般曾经在村干部岗位上干过,具有一定的威信和能力。

五是部分用水户不接受。有的协会与村委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让用水户对协会产生了误解;有的协会运作不规范,协会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部分用水户认为协会的存在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不愿意配合协会开展相关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二)部分渠道输水能力下降、工程老化失修、灌溉面积萎缩

漳河灌区渠系工程修建于60年代,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加之后期资金投入不足,老化失修,管理失效,导致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末级渠系状况令人堪忧,渠不成渠,灌溉面积日益萎缩。

一是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据调查,灌区骨干工程过流能力都有所下降,其中二干渠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已达流量35立方米/秒、2006年最大流量仅21.8立方米/秒;三干渠设计流量91立方米/秒、已达流量60立方米/秒、2006年最大流量仅48.4立方米/秒;四干渠设计流量35立方米/秒、已达流量22立方米/秒、2005年最大流量仅16.35立方米/秒。引起过流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工程日益老化,渠道渗漏、淤积、散浸严重。如四干渠普遍淤积0.6~0.7米,最为严重的达1.5米,输水速度由原来的1~1.5小时/公里降低到2~3小时/公里。二是管理方面的原因。如三干渠进口实测流量与曲线流量相差较大,实测流量比曲线流量平均小8立方米/秒,最大相差12.21立方米/秒,主要在于三干渠进口8公里以上建桥8座,跨渠修建桥梁过密,桥墩多且大,造成阻水,输水能力下降。尽管以前已经明确规定在渠道上建交叉建筑物必须事先通过灌区管理单位批准,但三干渠监管不力,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末级渠系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渠系状况差,计量设施不配套。漳河灌区渠系工程采用的是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骨干工程由各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末级渠系由群管组织管理,但撤销乡镇水利站和取消两工后,群管组织不能及时到位,成立协会的地方由协会管理,没有成立协会的地方基本上是无人管,加上历史原因,部分渠道管理责任得不到落实。如二干渠老二分干是分干渠,按政策讲是由二干渠管理处负责管理维护,但九十年代初期就与当地紫荆村实行从分干渠进口交接水量,长期以来缺乏养护,渠道淤积严重,甚至出现倒渠现象,渠道上的涵闸建筑物已全部被破坏,设计流量13.2立方米/秒,现在过流量仅3立方米/秒,末端用水困难,部分用水户只得改用提灌。

三是用水户缺乏大局意识。灌区大部分农民缺乏大局观念,部分渠道在续建配套中偏重局部利益,影响整体利益,如三干渠灌区严店村,筹集资金、组织劳力对本村渠道进行了U型渠硬化,但过流能力只能满足本村要求,下游简易村只有等严店村灌好后才能有水,引发了两个村之间的矛盾。另外,灌溉期间有的要水,有的在观望等待,有的想方设法取堰塘、坑洼的水和到渠道中偷水,使得供用水秩序混乱,灌溉时间延长,耽误了农作物播种生长需水的最佳时机,对粮食增产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二干渠5#涵闸,本可以放1.5 立方米/秒的流量,但在灌溉期间,由于无人组织,农户单独供水,只需0.2 立方米/秒,其他农户不得不排队,待先出钱的农户放水结束后,依次轮灌。

(三)两部制水价推行困难大

从理论上讲,推行两部制水价是兼顾农民用水负担和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供水单位和农民利益的“双赢”政策,但却难以执行到位。调查中,我们认为主要是下列因素制约了两部制水价顺利实施。

一是有效灌溉面积确定难。确定好有效灌溉面积后,水管单位就依此征收基本水费。由于漳河灌区地形特殊、农田灌溉水源多样,农户既可用自家堰塘水灌溉,也可抽河汊水灌溉,习惯先利用附近水,再利用漳河水库水。因此,要这部分农民承担基本水费,农民不理解。同时,灌区内田亩面积标准不一,有标准亩,也有800平方米/亩、1000平方米/亩的,甚至有1400平方米/亩的,还有用水户干脆瞒报,给有效灌溉面积的核定工作带来难度。

二是基本水费收取难。基本水费是指农民无论是否用水均要按面积向供水单位交纳的定额费用,其作用是保证水利部门正常运转。但在实际中,农民不愿上交此费用,存在“躲”、“拖”、“赖”现象,基本水费普遍难以征收。灌区内除川店镇的基本水费是由政府统筹全部收齐外,其他地方在不放水的情况下很难收到基本水费。

三是水利设施配套难。按两部制水价运行,斗农渠均应安装涵闸和量水设施。目前受工程条件制约,无法计量。同时,日益老化损坏的水利设施也为实行两部制水价带来困难,使水资源浪费严重,整体抗旱能力降低,末级渠系下游农民用水负担过重。2006年漳河二支渠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工程亩均投资约196元(包括末级渠系衬砌、涵闸及计量设施等配套),衬砌U型渠35.6公里,完善配套涵闸及量水设施等建筑物956处,解决了97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而漳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有233.5万亩,末级渠系改造任重道远。

四是旱涝年景对水费计收影响大。调查中,一些群众认为干旱年景下水利部门投入大、发挥作用强,对执行两部制水价、交纳基本水费积极支持;而在丰调雨顺年景下水利部门按两部制水价计收水费,则不好理解。2005年属大旱年,三干渠总供水量约1.3亿立方米,全年基本水费收取率约95%;2006年属旱年,向灌区供水约8000万立方米基本水费收取率约55%。2005年四干渠总供水量2538万立方米,落实有效灌溉面积31000亩,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全部收齐;2006年四干渠灌区雨量充沛,仅放水20万立方米,没有引用漳河水的地方基本水费一分钱都收不到。

(四)部分地区供需双方、干群关系紧张

随着灌区管理单位服务意识的增强和灌溉条件的改善,灌区各方面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末级渠系工程状况差,导致上下游水费、地方水源供水与漳河水库供水水费相差仍然较大,部分地区的供需双方、干群关系仍然比较紧张。

一是渠道上下游存在矛盾。由于部分渠道长期缺乏有效的管护,淤积、渗漏严重,上游不出钱水用不完,甚至淹了庄稼,而下游出钱用不到水,从而引起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如总干渠袁集村,渠道上游低下游高,渠道水位低了下游断流,渠道水位高了上游农田被淹,只能压低水位放水,4公里长的渠道要一个星期下游才能到水,水费少的只6元/亩,多的是30元/亩,不管是上游农民还是下游农民,意见都很大。

二是漳河水库水源灌溉与地方水源灌溉差异大。漳河水库水源灌溉必须经过几十公里长的渠道,沿途漏损,下游要水必须提高几天申报,渠系水利用系数低;而地方水源灌溉一般是就近取水,需要水时就能有水,渠损小,由于漳河水库水源与地方水源灌溉之间在用水及时性、水损率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两种水源灌溉的水费相关较大,引起老百姓的不满。如三干渠严店村,用漳河水库水源灌溉的用水户水费负担高达107元/亩,而紧邻的由当地杨树垱水库灌溉的地方水费为12元/亩。

四、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任何工作要想做好,宣传要先行,只有执行双方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才能很好的执行政策。灌区管理单位虽然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也得到了灌区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四干渠灌区子陵村将灌区管理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总结为“四个比较”,即工作联系比较紧、执行政策比较严、供用双方关系比较活、为民服务满意率比较高。但在调查过程中,部分用水户对“田间工程岁修及农民投工投劳实行一事一议”、“用水户协会按期换届选举,定期开会”等方面的情况不清楚;部分用水户听说过两部制水价,但不知两部制水价倒底是什么;还有部分用水户没听说过两部制水价,灌溉水费实行按亩交费,让交多少就交多少。当调研人员给用水户详细讲解了两部制水价的由来和优点,以及给农民带来了用水保障和利益维护之后,他们都认同两部制水价是个好政策。这说明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宣传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的氛围;加大对广大用水户的宣传,扩大政策影响的覆盖面,充分调动用水户的积极性;加大对灌区地方政府和水利服务中心的宣传,调动基层干部的能动性,带领用水户团结兴水利。

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农民用水者协会,还有广大用水户,应该就下面几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摆正漳河水库的补充水源位置。漳河灌区除漳河水库外,还有314座中小型水库、大量塘堰及不少电灌站,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相配合的灌溉格局。按照灌溉习惯,灌溉期间,用水户一般先就近取水,在近水难以为继时,才考虑用漳河水库的水。我们必须摆正位置,用水组织如协会等,要有“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意识,综合考虑灌区内各种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科学调水配水,不能单从局部或个人利益出发,望天降水,等“断炊”后才匆忙告急,如果输水渠道长,有可能贻误农时。二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两部制水价政策。目前两部制水价的执行虽然不太顺利,但我们要认识到两部制水价是一种制度,要用积极的、正确的态度认识、领会两部制水价的精神实质,不能一遇到困难就畏难退缩,要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科学分析利弊,采取灵活的方式计收,逐步让用水户理解、接受两部制水价政策。三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发展方向。水利三项改革以来,特别是撤销乡镇水利站以后,造成了田间灌溉管理的主体缺位,而协会的存在与发展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田间灌溉由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是灌区改革发展的方向。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是加快新农村水利建设的需要,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四是末级渠系建设要争取主动性。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的投入,作为基层管理单位,特别是基层政府和农民用水者协会,不能被动地等、靠国家的投入,而应发挥主动性,尽可能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劳力清淤挖垮。如宜昌市出台的以奖代补政策和我局拟正式出台的协会奖励办法,促进了灌区末级渠系的清淤除障及部分渠道硬化。这些政策都是本着奖勤罚懒的思想,建立在基层政府或协会已经筹集资金、组织劳力开展了相关工作的基础上。

(二)理顺体制关系,履行管理职能

政府是政策的制订与引导者,灌区管理单位是政策的宣传与支持者,用水者协会及用水户是政策的执行与实践者。所以在工程建设管理、两部制水价改革及协会运行管理等方面要实行分级负责制,加强沟通,研究对策,力争形成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水管单位引导、用水者协会具体落实、灌区广大群众认同的良性局面。

市县、乡镇作为一级政府组织,在农业灌溉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要做好灌区工作,首先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如出台“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相关政策,促进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出台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政策,明确加价范围和幅度,推动两部制水价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节约用水;将基本水费纳入财政直补范围,减轻农民负担,改善灌区管理单位在风调雨顺年份的运行条件;争取将农业水费直补金统一发放到末级渠系农民用水者协会,促进协会的组建和规范,增强农民维护末级渠系的自觉性。二是引导开展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末级渠系是灌区人民自己的水利工程,应按照“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由基层政府引导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灌区用水户开展“一事一议”,愿意出钱的出钱,愿意出力的出力,利用农闲清淤挖垮,疏通渠道,配套涵管,并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管理维护,逐步改善末级渠道工程状况,解决灌区毛细血管阻塞难题。三是协助灌区管理单位落实两部制水价。自2004年开展两部制水价改革以来,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百姓不能接受两部制水价中的基本水价。老百姓都是很实在的,他们认为有好处,能受益,他们就能够接受,但如何让老百姓从内心深处自愿接受两部制水价呢?首要的工作是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向老百姓讲政策、讲道理,用事实分析利弊,将政策用通俗的例子和办法,向老百姓讲清楚,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两部制水价的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政府部门这个权威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帮助协调。四是指导、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设管理。农业用水者协会要想顺利组建、规范运作,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及经济上的援助,必要时还需政府出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协会发展时期,用水户对如何组建和运行还不太了解,需要政府的广泛宣传和发动;在协会运行时期,在农业灌溉、工程管理方面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政府的不断指导和帮助。

灌区管理单位是灌区工作的服务部门。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在灌区运行与管理过程中,随着各种新政策的出台实施和环境的不断改变,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灌区管理单位应随时了解灌区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如两部制水价改革中出现有效灌溉面积核定难、基本水费收取难,需争取尽快出台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政策;末级渠系状况差,需争取完善末级渠建设及投融资相关政策,扩大财政投资,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末级渠系建设配套。二是做好骨干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管理维护好灌区骨干工程,确保工程完好,是灌区管理单位的基本职责。工程管理贵在平时,必须以局工程管理目标考评办法中规定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三是搞好农业灌溉服务工作。关注灌区作物生长及水源情况,根据用水组织的需水要求及水源情况,制定灌溉用水计划,主动深入灌区了解旱情,及时申报水方和流量,维持供水秩序,协调上下游用水,并保证骨干渠道工程在灌溉期间的安全运行。四是为协会和用水户提供咨询和服务。灌区管理单位要把服务灌区当作己任,当协会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在灌溉放水期间,特别是在工程维护和灌溉管理等方面出现疑问或技术难题时,主动为协会和广大用水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如主动上门服务、提供电话咨询等等,必要的时候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班。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灌区工程的群管组织,也是农业灌溉管理的服务者和执行者。一是组织农业灌溉和渠道维护。搞好本灌区农田灌溉用水调度、工程维护和水费收取工作,维持正常灌溉秩序,处理协会内部用水纠纷,平衡水费负担,按照国家政策和协会章程的规定组织用水户投劳筹资,推广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证水利工程的保值增值,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二是开展多种经营,缓解经费不足的压力。协会运行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协会正常运转的主要原因,目前灌区内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收取水费返还的手续费,还有部分协会执行了2分/立方米的终端水价,但这些经费要用于协会日常管理开支及渠道工程的维护管理,远远不够。必须想方设法开展多种经营,如种植经济苗木、开展养殖业等,增加资金来源渠道,缓解协会运行经费不足。三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协会按程序规范运作,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用水户的民主意识和协会的服务水平。第三,要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对协会进行考核,对发挥作用不大的协会要按程序重新整改,保护农民利益,保证用水者协会的健康发展。

广大用水户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受益者,要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一是关心、支持水利事业。水利工程,特别是末级渠系水利工程,不单单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也不单单是灌区管理单位的事,而是政府、灌区管理单位和广大用水户共同的事,只有大家都来关心、支持水利事业,为水利事业同出一份力,才能为灌区的农业丰收提供基本保证,才能有效地促进灌区的全面发展。二是积极投身于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用水、谁管理”的原则,广大用水户应积极投入到末级渠系工程的建设管理中来,只有工程维护好了,渠道畅通了,要水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水如期到来。如总干渠二支渠灌区团店一块的部分村组,受一支渠协会去年组织用水户清理渠道、今年灌溉输水顺畅的影响,他们体会到了末级渠系建设的重要性,今年稻谷收割后,村组自发组织用水户对斗、农渠进行清理。灌区内的广大用水户也应该受此启发,把末级渠系建设当成自己的事,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把末级渠系建设好、管理好。

(三)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工程效益

灌区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上下游渠道同时维护配套好,才能发挥出整体效益。现在虽然解决了部分卡脖子工程的建设,但还有大部分渠道工程缺乏维修养护经费,工程状况每况愈下。我们要利用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投入、部门资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开发、鼓励社会参与等多层次、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统筹安排使用各种渠道的经费,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那些急需要做、做了成效显著的工程,尽量放在前面,确保投资效果。除争取国家投资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当阳市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有效促进了灌区末级渠系的建设。在多方努力下,荆门市也拟拿出80万元投入末级渠系建设,虽然力度有限,但是一个好的开端,最好能持续下去,并不断加大力度。同时,灌区管理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都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坚持建管并重,发挥工程效益。

(四)解决突出矛盾,办好几件实事

对于行评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广大用水户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办好几件实事。

一是三干渠严店村,由于五里镇街道处地下涵洞渗漏严重,进口流量1.2立方米/秒,经过1公里多的涵洞后,出口流量只有0.4立方米/秒,用水户水费负担高达107元/亩,而紧邻的由当地杨树垱水库灌溉的地方水费为12元/亩。另外,虽说严店村修了U型渠,但只能满足本村要求,严店村灌好后才有水送往下游。水管单位可开展相应的协调工作,恢复严店村提水泵站,改由三干渠一分干供水为杨树垱水库供水,杨树垱水库水源不足时由漳河水库补充。

二是二干渠肖家湾以下主渠道和五分支,原灌溉面积共4.1万亩,由于渠道建设时间长,后续投入不足,淤积严重,四十多处涵闸均被破坏,现仅能灌溉9000亩,今年实灌面积5000亩。据测算,若能组织人员对渠道进行清淤挖垮、建筑物配套,可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以上。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一事一议”,组织人员清淤挖垮,改善渠道状况,为来年农业灌溉打好基础。

三是四干渠泄洪闸,为水泥板且为手摇启闭,闸房摇摇欲坠,闸门关闭后渗漏流量大于0.1立方米/秒。而一旦遇到降雨要启闸泄洪,只有人工摇启,开启1米的高度需2个人不停的摇3个小时,如渠道满负荷运行又遇砣子雨,靠这种原始的操作方法,很可能导致渠道漫溢垮堤,后果不堪设想。应当想办法争取续建配套资金对泄洪闸进行改造,更换铸铁闸门,配备电源,为渠道安全提供保障。

四是兔湾电站调度问题。兔湾电站为满足发电最优水位要求频繁调闸,影响二干渠灌溉流量。防办曾多次与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协商,并到现场协调,但由于兔湾电站工作人员变动,未严格按2006年兴利调度会议纪要执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们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做到电站发电和农业灌溉两不误。

五是西干渠的管理主体不明、渠道跨行政区域导致管理不顺,建议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由漳河、淯溪各选出一部分代表组成协会成员,负责灌溉管理、渠道维护、水费收取及开展相关协调工作。

六是二干渠灌区八庙村机耕桥新建和苏畈村公路桥亟待维修的问题。八庙村一直没有过渠桥梁,要过二干渠渠道需走7公里,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不便,急需新建一座机耕桥,预算经费7万元,经农户上访得到省财政厅5万元,还有2万元配套资金无法落实。苏畈村公路桥虽然现在仍在过车,但没有护拦,而且桥墩已坏,十分危险,需尽早维修加固。在得知八庙村和苏畈村的情况后,局随即组织人员考察现场,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落实八庙村机耕桥2万元的建设资金和苏畈村公路桥1万元的维修资金,目前两桥即将动工。

(五)建立行评长效机制,推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开展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是促进水利改革和建设,推动灌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无论是灌区专管机构,还是灌区群管组织,都要建立起真正地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和接受民主监督的机制。利用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灌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契机,转变灌区管理单位的服务态度,提高为农民用水户服务的质量,主动接受用水户的评议和监督,为农民用水户民主评议行风广开言路,切实增强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民主意识,提高协会在民主管理事务中的地位,为协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要把行风建设贯穿于整体工作,寓于业务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中,要完善行评的责任、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促进灌区行风评议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自我约束,全方位服务于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对于政府、村组支持扶持灌区建设和协会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奖励,如优先配套等。对运行顺畅、有特色,体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群众口碑好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