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一)农业灌溉发展现状
1、农业灌溉发展历程
50年代 建立灌溉试验站,开展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50~70年代 西北干旱地区进行渠道防渗,同时开展了渠道防渗的科技协作攻关。
80年代 喷、微灌技术列入重点研究与推广项目对泵站机井进行节水技术改造。
80~90年代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北方井灌区迅速发展。
90年代 基本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2、农田灌溉基本情况
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19.5亿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8.4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43%;林、果、牧灌溉面积约0.79亿亩,还有雨养农业和补水灌溉面积约10.27亿亩。节水灌溉面积约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34%.占耕地面积43%的有效灌溉面积,生产着75%的粮食、90%的经济作物。灌溉面积上的粮食平均亩产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8倍,是旱地的2.9倍,而且粮食产量相对稳定。2004年粮食总产9389亿斤,平均亩产616斤。
3、节水灌溉现状
截止2005年底,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95亿亩,占总灌溉面积(9.1亿亩)的34.8%。
(二)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截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用于农村饮水方面的资金300多亿元,建成了各类农村饮水工程300多万处,形成日供水能力2000万吨,解决了2.16亿人的饮水困难。
“十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进一步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力度,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117亿元,加上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共投入22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00多万处,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已建成的工程中: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只占农村总人口的38%;多数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无净化设施和检测措施,有水处理设施的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尚有1万多个乡镇所在地无自来水。
分散式供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为62%,多数供水设施为户建、户管、户用的微小工程;其中,67%为浅井供水,3%为集雨,9%为引泉,尚有21%无供水设施,直接取用河水、溪水、坑塘水、山泉水或到其它村拉水。
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为3228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为2272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便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
饮水水质不安全人数中,饮用高氟水人口为5085万人,饮用高砷水人口为289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为3866万人,饮用污染严重的地表水人口为4403万人,饮用污染严重的地下水人口为4681万人,其它饮水水质超标人口为4410万人,血吸虫疫区急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为934万人。
二、塑料管道在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一)塑料管道在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计算依据
1、常用塑料管性能
塑料管具有质量轻、易搬运、内壁光滑、耐腐蚀、施工安装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程中。主要为硬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管材。
硬聚氯乙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特性是机械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及介电性能优良,耐水、耐油和抗老化性较好,易熔接及粘合,价格较低。
一般的聚氯乙烯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有毒的助剂,或者本身还残留着一些有害的氯乙烯单体等,除了一些用真空汽提法脱除了氯乙烯单体的无毒聚氯乙烯外,其他pvc均具有毒性。
聚乙烯:由乙烯聚合而成,聚乙烯无色、无毒、低温柔韧性和抗曲挠性好,耐化学腐蚀性优良,对各种浓度的碱类水溶液、盐类水溶液、盐酸、硫酸等都很稳定。
2、工程中塑料管预测依据
低压管道灌溉:6~8m/亩,6.26~8.34Kg/亩
喷灌工程:2~3m/亩,2~3Kg/亩
微灌工程:25~40Kg/亩
根据有关资料:农村供水工程中,输水管网(主要为塑料管材)的投资约占总工程投资的30%~50%。
(二)塑料管道在灌溉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塑料管道在低压管道灌溉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工程面积4223万亩,各种管道长度可达25万公里,其中塑料管道长度20-23万公里,约合塑料21-32万吨。
2、塑料管道在喷灌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喷灌系统主要由水源工程、水泵、动力机、输配水管道系统、喷头和附属设备等组成。输配水管道系统用的管道主要为塑料管。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发展喷灌工程面积3137万亩,塑料管道长度10-15万公里,合塑料约6-10万吨。
3、塑料管道在微灌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微灌系统主要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量测仪表等组成。微灌系统中的管道主要为塑料管。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发展微灌工程面积790万亩,使用塑料管道作为干、支管长度25-40万公里,灌溉毛管长度达300-500万公里,两项用量约合塑料20~30万吨。
(三)塑料管道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2000年以来,中央共安排国债资金117亿元,加上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220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在这些农村供水工程中,输水管网(主要为塑料管材)的投资约占总工程投资的30%~50%,约达60-110亿元,约合塑料40-75万吨。
三、“十一五”期间塑料管道在中国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一)中国农业灌溉工程发展目标任务及应用前景
1、中国农业灌溉工程发展目标任务
2005—2010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亿亩,其中渠道衬砌9000多万亩,低压管道灌溉3000多万亩,喷灌2000多万亩,微灌900多万亩。使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5亿亩。
灌溉水利用率由现状的45%提高到50%以上。
在灌溉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节水新发展灌溉面积2000万亩,使灌溉面积达到8.7亿亩。
2、应用前景
2005—2010年,在节水灌溉工程中:
低压管道灌溉3000多万亩,6.26~8.34Kg/亩,预计塑料管用量达10-15万吨;
喷灌2000多万亩,2~3Kg/亩,预计塑料管用量达4-6万吨;
微灌900多万亩,25~40Kg/亩,预计塑料管用量达10-15万吨;
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预计使用塑料管30-45万吨。
(二)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及应用前景
1、“十一五”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规划解决1.6亿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减少一半,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55%,供水水质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十一五”期间,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
重点解决饮水中氟大于2mg/L、砷大于0.05mg/L、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耗氧量大于6mg/L、致病微生物和铁锰严重超标的水质问题,以及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低、取水极不方便的问题.优先安排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疫区、涉水重病区村、农村学校和华侨农场的饮水安全问题。
到“十一五”末,使现已查明的中重度氟病区村、血吸虫疫区以及其他涉水重病区村的饮水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华侨农场以及项目区农村学校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的中重度苦咸水问题解决70%,高铁.高锰.污染水.局部地区缺水等其他饮水安全问题解决41%。
“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655亿,其中中央投资320亿,地方和群众配套335亿。
一般情况下,在农村供水工程中,输水管网(主要为塑料管材)的投资约占总工程投资的30%~50%,“十一五”期间农村供水工程对塑料管材的需求量可达190-325亿元,粗略计算需用塑料管材量可达120-2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