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领导之声 > 司局领导 > 正文
李代鑫:在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暨技术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0月20日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     李代鑫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7/11/19    

同志们:

我有机会参加湖北省农村饮水工作暨技术培训会议,很高兴,也很受启发,把培训辅导与工作布置紧密起来,学以致用,推进工作的作法很好。我认为这次会议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时机选得好。适逢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用培训班的形式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二是针对性很强。“十一五”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建好工程的关键又在设计,那设计中水源如何选择,规模如何确定、水处理如何设置,这是当前实际遇到的问题。另外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题,也是重点。前不久水利部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作了部署,湖北省雷厉风行抓贯彻落实,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三是很实。扎扎实实两天,请来很有功底的老师,老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课,真正做到学有所获。今后像这样的班还要办,形式还可以多样性,有研讨有提问,相互交流互动。达到取长补短目的。

下面,我谈点看法和意见,供大家研究。

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展情况

(一)总体健康有序、进展顺利

1、全国 “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已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有利地指导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稳步推进我们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咨询、评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十一五”工程规划,提出用两个五年计划解决全国3.2亿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总体部署,还提出了建设的要求,管理的要求,抓示范县的要求。在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讲这个规划编得比较好,提出分两步走的安排,就是分两个五年计划实施。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组织专家进行修改、完善。到今年四月份报到国务院,正式得到批复。温总理对规划作出 “加强工作、注重落实、做好宣传、接受监督”的重要批示。我们认为温总理的这个重要批示,是对我们饮水安全工作中的总要求、总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的贯彻落实。

2、中央和地方落实了工程建设的投资。“十一五”总体计划5年投入600多亿元,其中中央300亿元,地方配套300亿元。2006年已安排60亿元,今年安排65亿元,这是中央的投资。各地积极响应,去年全国各省级配套已全部落实,今年正在积极落实之中。像湖北省,落实配套资金比较好,给湖北省完成每年的任务提供了保障。

3、各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湖北省今年总体实施的情况来看,大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正在红红火火地开展。湖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湖南等省的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带队调研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去辽宁、吉林、黑龙江检查防汛,在汇报防汛工作的同时,这些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都就自己省里今年解决多少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怎么建设提出了一些要求。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级政府专门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办法。对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如湖北省就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省政府出台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水利部都认为这是一份很好的文件,被转发到全国学习借鉴。党委和政府的重视,纷纷出台文件,为我们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4、针对这几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以及水利稽查检查出来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认真整改。由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了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出台了县级规划编制指南。在通知中,对全国各地做好县级规划、落实地方政府职责和投入,推广“六制”、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等提出了要求。“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要安排前期工作的经费、项目管理经费、水质监测经费,因为这三项在“十五”期间的工作中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由于没有前期经费,没有项目管理经费、没有水质监测经费,影响了我们工程建设。另外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发现一件,整改一件,决不护短。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反映甘肃省兰孜市有一个移民村建了一个集中供水工程不能运行的问题。我们马上派出工作组到现场调查,结果发现,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好以后,向村里移交后,工程无人管理,为什么呢?这个村的基础比较薄弱,是个移民村,原来它是有饮水工程的,吃水不花钱,但水质不好。这一次建的集中供水工程,水质要进行处理,吃水要交钱,村民不愿意,工作没做到位,所以工程建好之后,就搁置在那里,没法使用,时间已经很久了,直到焦点访谈把这个问题披露出来。这是一个教训,我们搞水利工作的人,绝不能把饮水工程建成一交了事,不闻不问,一旦工程出了问题,还是要找水利部门。我们调查后,提出来让他们认真整改,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他们分三步走,一是把设备修理好;二是做好村民的工作,建立水价机制;三是明确管理责任。另外黑龙江省用52903元,打井802眼,其中利用中央扶持资金建成的590眼水井,无法正常使用,长期闲置。温总理批示给财政部,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方资金没有配套,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派人去现场调查,核实后进行了认真的整改。

(二)事物总要一分为二的来分析来看待,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花了很大的精力,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各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去年年底,财政部检查全国饮水解困工程1.3万项,发现有的地方配套不落实,工程前期工作滞后,重建轻管,挤占挪用资金等,又如焦点访谈2005年11月5日报道的沈阳市法库县,财政投资1500万元,计划解决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工程情况。这里面有三组镜头:第一组是1500万元打了58眼井,大部分不能使用却盖了很漂亮的房子。第二组的镜头,记者问水利局长:“老百姓不愿吃这水怎么办?”局长回答说:“不用拉倒”。第三个镜头是记者又问了一个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监理检查怎么办?被问者答:那都是形式,意思一下就行了。这在全国造成极大的影响,播出后反映强烈。我们马上下去调查,了解到工程建设了56处,能正常供水33处、占59%,不能正常供水15处、占27%,有8处没有完工。在15处中有13处是铁锰超标,2处设备损坏不能运行。原因是什么呢?一是有水但水质不达标,含铁锰。二是前期工作不到位,为何前期工作不到位呢?设计周期只有很短的时间。没有前期投入,全部都是政府投资,不失败才怪!三是群众参与不够。井全是国家投资打的,老百姓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就不吃,受益主体变成了客人了,全包办不是好办法,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认识不到位,对问题估计不足。二是发现问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三是大包大揽,发动群众不够。所以,在当前规划也做好了,钱也有了,关键是如何把好事办好,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是加大公示力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是大力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第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加强专家对重点问题咨询。从目前县里的设计水平来讲,都是比较弱的,当前重点是加强县级设计的指导,因为饮水工程是以县为单位的。第四是加大督察力度。第五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第六是抓好100个示范县建设。

二、对饮水安全有关问题的认识

(一)饮水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工作上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1、建设任务很重。按2004年当时可依据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评估,全国饮水不安全人数是3.2亿人,若按目前国家新颁布的饮水安全标准评估人数还将增加。

2、管理任务更重。我们要保证几亿人的饮水安全,而且要保证一天都不能中断,管理任务难度十分大,即使停水一天没事,两天也可能没事,三天再停就肯定有意见了。农村面积这么大,工程分布在这么多地方,谁敢保证不任何出问题呢?从城市供水来看,经过五六十年的努力,虽然保障了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饮水问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还有205个城市缺水,有350个县城供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城市供水管网渗漏问题很严重,等等。更何况我们才几年呢?我们在建设农村饮水饮水安全工程时,地下的隐蔽工程一定要慎重实施。

3、农村饮水存在“三差”。一是外部条件差。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地形起伏不平;二是工作基础差,工程点多面广、供水户分散,人家城市供水都搞了五六十年了,农村饮水2000年才开始。三是技术力量差。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长期努力,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工作。要学习城市供水的经验,学习别人成功的建设经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做好农村饮水的工作。要切实解决工作的经费问题,要有专管机构,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湖北省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办公室在全国又带了一个好头;像宁夏在建设饮水安全和解困工程中,每个县水利局都有一个点,专门负责工程建设的咨询,也是一种好的做法。

(二)要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的工作机制。

这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实需要。这种做法已在灌溉节水改造的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效果非常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可以用这种做法。这种做法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这种做法与专业化管理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我认为在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报告阶段、运行管理阶段都要有用水户或其代表参与,实现用水户的“三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我想如果大家在建设之前都认可了,建设管理起来就比较方便,目前有些地方开始推行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三)要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

合理的水价机制是保证供水良性运行的关键,是符合用水户的根本利益的。饮用水与灌溉用水相比,饮用水水价稍贵一点农民是能够承受的。在水价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犹豫、不能心软、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建立水价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一般是全成本,包括大修折旧。确有困难的区域和个人可只考虑运行成本。定、收、用要公开透明。各省要自己出台水价办法。这样各县就好执行了。

(四)要认真抓落实。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说的多,做的少,有的甚至只说不做。我认为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资金、政策、技术都到位了,当务之急是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十一”期间,我们计划解决5020万人的饮水困难,到2004年就解决了5200万人饮水困难,那2005年怎么办?“十一五”又怎么办?联合国千年宣言明确到2015年饮水不安全人口达到减半这么一个任务。中国政府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我们面临着把工作重点从饮水解困转到饮水安全上来问题。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做了大量工作,最后成功地实现了工作重点从饮水解困向饮水安全的转移。

1、2004年组织专家开展饮水解困的评估。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组织了一百多名专家对全国的饮水解困进行了调查评估,抽查了23个省市、64个项目县、205处工程、访问1836户农户。结果表明,工程进展顺利,“十五”规划可以提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程序规范,完成了目标,农民对工程满意程度98%,对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2、积极配合中国工程院对“十一五”重大项目的工作。当时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对“十一五”的重点工程提出咨询,我们配合他们准备资料,工程院提出咨询报告明确提出 “十一五”应在解决了500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存在的饮水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建议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40到50亿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是中国工程院对“十一五”工程提出的见解。

3、2005年组织专家对农村安全饮水状况的调查评估,为开展饮水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006年提出“十一五”规划报告。

5、为解决2005年和2006年过渡阶段的建设问题,2004年制定农村饮水安全(2005-2006年)应急规划。

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才有了全国全面开展饮水安全建设的大好局面,真是来之不易!抓落实是要有清醒的认识。就是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迎着困难上;抓落实,要有科学的态度,抓落实;要有“四情”,即:对农民的事要有深厚的感情,对解决农民的困难要有真情,对饮水安全工作要充满激情,对破解工作中的难题要有痴情,锲而不舍。

同志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地规划设计,精心地建设,精心地管理,要让农民早日喝上干净水,让农民长期饮用干净水。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