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编完成的2部编著《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控技术》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式出版。主要参编单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灌绿源国际咨询公司、北京盖雅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等。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生活排水处理技术研究”和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农村生活排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研究”的重要成果,2部编著系统论述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染防控、生活污水处理等农村饮水安全领域的众多方面,对改善农村民生、治理农村环境、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控技术》:主要参编人员为李仰斌、谢崇宝、孙金华、刘玲华、殷国玺、张国华等。该书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饮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农村饮用水源可概括为四种类型:窖池水、库塘水、地下水和溪流水。在四种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饮用水源地制定相应的水质监测方案、 提出水质监测技术和设备;同时针对农村主要的生产活动,分析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的潜在威胁和影响,重点对农村养殖场、农业种植区和农村小流域等三类潜在污染源进行研究,提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三种防控集成模式。本书面向广大从事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地保护和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资料。期望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参编人员为李仰斌、谢崇宝、籍国东、杨继富、李晓、张国华等。该书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自然气候特点,提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应满足低成本、少维护、生态化和效果好四项基本要求;考虑到我国农村居住的分散性和村落居住的相对集中性,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象划分为五大分类单元:单户处理单元、联户处理单元、村落处理单元、联村处理单元和并网处理单元;同时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适宜性和经济性,研究总结了六项实用技术:多功能折流生物反应器技术、多介质生物滤池技术、多介质人工湿地技术、多介质毛管渗滤技术、土壤作物地下渗滤技术、风力曝气水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七种组合模式:单户型毛管渗滤模式、单户型土壤作物地下渗滤模式、联户型人工湿地模式、多介质生物滤池组合人工湿地模式、多功能折流反应器组合多介质生物滤池模式、多功能折流反应器组合多介质生物滤池及毛管渗滤技术模式、多功能折流反应器组合多介质生物滤池及人工湿地技术模式。本书面向广大从事农村水环境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资料,以期为我国农村水环境安全和水环境整治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