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清,男,1965年10月生,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技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系农水专业,被分配到山东省聊城地区灌溉处(1998、2001年分别更名为聊城市灌溉处、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工作;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河海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在职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9月—2000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8年9月-2013年6月,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职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10月起任聊城地区灌溉处灌溉科副科长,1995年5月起任灌溉科科长;1999年12月起任聊城市灌溉处总工程师兼灌溉科科长,2001年5月—2008年8月起任处总工程师(其间:1999年4月—2000年6月,在水利部农水司挂职锻炼,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灌溉中心借调工作),2005年5月被聊城市委提拔为副县级。2008年8月调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总工办工作(其间: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水利部农水司借调工作);2009年4月—2013年6月,任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农村水利设计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3月起主持工作);2013年6月—2021年8月,任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农村水利设计研究所所长;2021年8月—2022年6月,任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科技与对外合作处负责人;2022年6月—今,任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

在地方工作期间,多年负责位山灌区(全国第5大灌区)水量调配、计量供水及计划用水工作;具体创造并组织实施了“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输水模式,成功解决了引黄灌区由于黄河来水减少和断流造成的效益衰减问题。作为副指挥和工程技术负责人,先后参加引黄济津、引黄入卫济冀工程前期论证、方案制定、工程施工及输水管理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主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推广、应用微机技术,参加研制的《位山灌区配水调度模型》,解决了长期困扰引黄灌区的水文资料自动整编、黄河来水预测、配水调度等重大技术难题,从1990年开始一直应用至今;2003年后,主持建立起覆盖全灌区的无线网络、无线视频调度、闸门远程自动控制、水情和雨情自动遥测系统,实现了灌区水情、工情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储存与自动处理;主持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田间四水转化与节水灌溉研究》等。先后被选拔为山东省首批水利科技带头人(第2层次)、全省第一批“3131人才培养工程”水利专家(第2层次,全省6人);聊城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市12人),聊城市首批“水城英才”(第1层次,全市11人),第四、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山东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2次、记功1次,聊城市“富民兴聊”劳动奖章、青年科技奖、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市直十大青年等,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等省市荣誉称号30余项,聊城电台、电视台、《聊城日报》曾专门报道。

在水利部农水司挂职锻炼和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工作期间,先后承担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等工作,参与起草《全国大型灌区改革的意见》,参加全国大型灌区“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及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编制,主持完成《西南五省(区、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部颁标准《衬砌与防渗渠道管理技术规程》编制,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云南省山区水利发展与改革示范区规划》、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编制。特别是从2007年起,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参与制定《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与《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具体组织完成2007-2014年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为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以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先后被聘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抗旱专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评审专家、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水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等。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被《Ei》收录1篇)。主编、执笔撰写或参编专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