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耕作保墒技术

三、各地区应用的耕作保墒技术

1、北部地区适用的耕作保墒技术

辽宁阜新玉米镇压保墒技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辽宁阜新地区的玉米不同镇压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镇压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播后24和48小时,0~1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0.4~0.94个百分点和1.59~2.88个百分点;1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0.18~0.44个百分点和1.14~1.66个百分点。镇压还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镇压处理产量比对照提高18.3%~22.9%。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2、西部地区适用的耕作保墒技术

(1)甘肃兰州市机械深松营造"土壤水库"工程技术

甘肃省兰州市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的地方,腹地沟谷纵横,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8%,气候以干旱少雨为主,年均降雨300毫米左右,且年内分配相当集中,一般在7~9月份,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自然降雨与农作物需水时间不同步。近20年来,由于农业经营规模变小和大中型拖拉机的减少,土地耕作主要使用小型拖拉机和役畜,沿用传统的浅耕翻耕作方式,80%以上的耕地未进行过深耕或深松。长期以来,耕地土壤由于人畜的踩踏,机车轮子碾压和铧式犁年复一年的耕翻,加之大量不科学施用化肥等综合作用,在耕作层底部耕作层与芯土层之间形成了一层8~15厘米厚的坚硬的犁底层。它阻隔了降水和灌溉水的渗入,使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弱,易形成地表积水或径流,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也阻隔了地下水上升;在水浇地,因耕作层小,大大提高了水分蒸发量,使水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下降。另外,犁底层还影响了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不利于土壤中气、热交换和微生物的繁衍分解,犁底层己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兰州市实施了"机械深松营造'土壤水库'工程技术的推广研究"项目。

1998~2003年,兰州市累计推广机械深松面积1.24万公顷,其中,机械深松旱地0.68万公顷,机械深松水浇地0.56万公顷,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啤酒大麦、马铃薯、玉米、胡麻等。机械深松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机械深松旱地的小麦、马铃薯、胡麻分别增加纯收益602.7元每公顷、825元每公顷、360元每公顷;机械深松水浇地的小麦、玉米、胡麻分别增加纯收益864.6元每公顷、541.5元每公顷、757.5元每公顷。实践证明:机械深松用于旱地可减少地表径流,提高蓄水保墒能力;用于水浇地可减少水分蒸发,节约灌溉用水,是一项保持水土节水抗旱的耕作新技术,也是广大旱作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宁夏彭阳县耙耱镇压技术

小麦是宁夏彭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从2000年开始,彭阳县大面积推广耙耱镇压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收效果。与对照田比较,采用耱镇压提高0~10厘米土层含水量1.4%,10~20厘米土层含水量提高3.4%,小麦基本苗增加4.4%,增产3.3%。

3、东部地区适用的耕作保墒技术

江西红壤地机械深松技术: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在红壤地的试验结果,在机械深松30厘米的条件下,15~20厘米土层含水率比普通犁耕提高15.2%,晚大豆的产量增加17.1%,花生产量增加21%,玉米产量增加15%。深松30厘米的生产成本为300元每公顷,各作物按当时市场可比价格计算,大豆增产的收入为657元每公顷,花生增产的收入为1195.5元每公顷,玉米增产的收入为1465.5元每公顷,纯增加的收入为357~1165.5元每公顷。

4、南部地区适用的耕作保墒技术

广西柳江县机械化深松技术:据广西柳江县农机局测定在黄沙土甘蔗地测定,使用机械化深耕深松比牛耕土壤含水量增加0.5%~1.5%,在连续3个月干旱的情况下,深耕深松的土壤含水率达20.97%,比牛耕的增加1.7个百分点。平均增产1.815万千克每公顷,按当地甘蔗价格0.26元每千克计算,每公顷增值4719元,效益显著。

5、中部地区适用的耕作保墒技术

河南省麦田耕作保墒技术:河南省民权县气象局的试验证明,干旱时对麦田播前镇压,可使0~8厘米土层的水分提高1%~3%,干土层厚度由3~5厘米下降为1~2厘米,利于出苗扎根。冬前与早春镇压,可使0~5厘米土层的水分增加3%左右,能有效地促根增蘖、抗旱防冻。麦田镇压还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加植株高度及成穗数,一般可增产6%~20%。 据河南省农科院测定,采用松耕作法,疏松深度在20厘米以上,耕层有效水分可增加4%~5.6%,渗透率提高13%~14%,粮豆增产10%。在伏雨前深松,可使40~100毫米土体蓄水量增加73%,小麦增产5.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