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1)模式特点
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措施与水稻节水增产灌溉制度研究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节水技术体系。
(2)技术要点
1)工程措施
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和田间工程改造技术。
2)非工程措施
采用水稻“控灌中蓄”节水增效灌溉制度,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耐淹能力,确定田间最大拦蓄天然降雨的深度;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耐旱能力,以田间持水量为尺度,确定灌溉控制参数。即在水稻生育期田间土壤含水量分别降到田间持水量的某一尺度时方灌水,以尽量减少人工灌水次数,增加天然降雨利用率。
(3)节水、增产(增效)综合效果
湖南省节水灌溉推广首先在大型灌区及部分中型灌区展开。推广应用较为成功的是大型灌区,且节水效益显著。湖南省每年结合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调将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与“控灌中蓄”节水灌溉制度等非工程措施同步实施。由于结合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推广经费有保障,加之大型灌区管理技术力量较强,故节水灌溉推广成效显著。如韶山、铁山等灌区将取得节水用于增加城镇生活、工业供水,酒埠江、大圳等灌区将节约水量用于发电等,也有些大型灌区将节约水量用于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
(4)适用条件
适用于湖南省大、中、小型灌区的水稻灌溉以及条件相似的南方水稻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