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管理节水技术措施

3 灌区配水技术

根据灌区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和灌溉农田及作物分布情况,按照水源可供水量和作物某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水分生产函数,以输配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小,而增产值较大为目标,应用系统工程手段,编制灌区水量优化调度方案,合理调配灌溉水量。其技术要点是灌区配水计划的编制。灌区向各级用水单位配水的计划,通常是根据渠系或用水单位的分布情况,将全灌区划分成若干段(片),在各段(片)进出口设立配水站(或点),由灌区管理局(处)按一定比例统一向各管理段(片)配水,各管理段(片)再向所辖各配水点配水。编制配水计划就是在全灌区的灌溉面积、取水时间、取水水量和流量己确定的情况下,拟订每次灌水向配水点分配的水量、配水方式、配水流量(续灌时)或配水顺序及时间(轮灌时)。渠系动态配水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灌区配水技术。其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各干支渠系统的灌溉需水量、开闸时间、放水延续时间和开闸流量。应用渠系动态配水技术的操作过程为:

(1)建立灌溉用水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微机系统为基础,包括数据采集系统、通讯系统、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水计划编制与调控系统等软硬件在内的综合系统。数据库包括灌区灌溉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实时信息数据库。灌区灌溉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内含灌区概况信息库、气象资料库、作物生长信息库、水源流量数据库、渠系分布信息库、土壤信息库、农业生产信息库。实时信息数据库包含短期天气预报、水源流量预测、作物生长情况、作物需水量、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及工业、城镇生活用水量等。每次运行预报程序前要根据系统菜单提示输入前一个时段的各项实测数据,以修正预报值,同时输入下一时段的预测值辅助系统做出灌溉预报。

(2)实时灌溉预报:进行实时预报必须正确估计"初始状态"和掌握最新的预测资料。每一次预测都是以修正后的初始状态为基础,根据地形条件、土壤质地、作物品种、生育阶段、农田小气候、水文地质等不同条件,选择代表性田块进行初始状态修正,并对所有田间水量平衡要素和影响灌水日期、灌水定额的各种因素进行逐日递推或分析。

(3)制定渠系动态配水计划:主要体现在渠系操作计划方面,即确定各级渠道的开闸日期、时间,放水延续时间(或关闸日期和时间),放水流量。为顺利实施动态配水计划,还应对输水渠道中的水位、流量变化进行监测。